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最早是140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召开的题为“波西米亚和波西米亚民族的宗教与经院哲学”辩论会上提出的。此后这一名词逐渐为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所采用。然而时至今日,这一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界定。本文无意厘清这一概念,只是  相似文献   

2.
“创新”一词,恐怕是近一两年媒体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其实,人们对“创新”一词并不陌生。在新编《现代汉语词典》中,“创新”有两种释义:一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二是创造性,新意  相似文献   

3.
日本学者早坂启造在提交给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文章中指出,《资本论》第二卷中使用的“流通资本”一词是恩格斯创造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流通资本”(capital of circulation或者circulationcapital)一词在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资本周转》中使用了10次。通过分析恩格斯写的最初的编辑手稿,我们发现这10个地方都是恩格斯亲笔写成的,而大部分其他的语句则是恩格斯向艾森加尔腾口授的,后者1884—1885年期间是恩格斯的助手。而且我们发现,在马克思的手稿中并没有这一术语。这意味着恩格斯在口授之后,在推敲文字…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任务的提出,研究政治体制理论的任务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对苏联东欧和西方政治体制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是建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理论的必经阶段。本文试图就当代各种政治体制理论作一简单评介。一、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理论政治体制(political system)或称政治系统、政治体系,实际上是政治学的"政治"和系统科学的"体制"两个概念的合成物。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来的。在1953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政治体制》(p01iticalsystem)的专著,后来阿尔蒙德和亨廷顿等人使用过这一概念。由于伊斯顿、阿尔蒙德都是擅长系统分析的名家,因此政治体制概念的提出与系统论在政治学中的运用密不可分。他们主张用系统功能方法研究政治体制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政治体制与环境的关系。但是,西方学者对政治体制含义的理解是五花八门的。某些美国学者主张采用马克斯·  相似文献   

5.
茉妮 《南风窗》2010,(10):100-100
<正>由于萨义德在学术界引爆了"东方主义"的概念,不仅使他成为里程碑似的人物,而且还引出了无数学者对于这一概念的思辨和阐释。萨达尔的《东方主义》即是一例带有浪漫文学气质的社会学文本。2006年美国出版的尚未译成中文的  相似文献   

6.
李北方  杨军 《南风窗》2012,(21):39+38
中国工业化成就的最大功劳理应属于中国工人。3年前,中国工人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人物,4位女工作为他们的代表登上了这本杂志的封面。这种笼统的表述方式无助于理解中国工人问题的复杂性。新中国的前后两个30年经历了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工人"一词的内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使讨论更加深入,很多学者引入了"新工人"这个概念,但这一概念尚未规范化。为了讨论的方便,本专题采取了狭义的"新工人"概念,即通  相似文献   

7.
周丽  赵新飞 《法制博览》2022,(5):166-16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中对创造性判断,常使用"公知常识"这一概念,现有《专利法》中并未对其明确规定,但在专利审查的各个阶段,以及专利侵权、专利诉讼中公知常识证据的举证,对专利案件的最终走向、诉讼案件的结果,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专利审查中公知常识证据的举证时机和举证责任的分析,参照司法...  相似文献   

8.
1986年.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任达(DouglasR.Reynolds)构思了“黄金十年”这一概念,涵义是说在1898—1907年这十年闻.“日本在每一步都作为中国的样本和积极参与者”.“日本在中国现代化中,扮演了持久的、建设性而非侵略的角色。”在教育、军事、法律、警察和监欲等方面,日本都对中国有过“合作”和“帮助”,而且,清束的“新政革命”也确实很有成就。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这一概念已成为东亚各国理解当代国际关系、制定本国政策与战略的关键性概念。本文讨论了这一概念在美国、欧洲和日本是如何使用的,并考察了相互依赖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东亚地区的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刊《每月评论》网站(http://www. monthlyreview.org)2005年1月刊登了保罗·斯威齐(Paul Sweezy)的遗文《资本主义与环境》,以纪念这位已故的美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该文认为,资本主义的巨大创造力和巨大破坏力是相互联结的,除了社会主义革命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遏止资本主义的破坏性,在“二战”后这尤其表现在对环境的破坏上。未来的社会主义不能再以赶超资本主义的物质生活为目标。这篇文章反映了斯威齐晚年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思考。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亚洲价值观”(Asian Values)是后冷战时代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西方与东亚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意识形态论战的一个重要话语(discourse),由于论述者的视角与立场不同,它的含义也不尽相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文所使用的“亚洲价值观”这一概念与亚洲价值观(或亚洲的价值观)有所不  相似文献   

12.
闻一 《当代世界》2011,(9):47-49
现在,人们常常用“苏联解体”这个词来表示一个不变的终结点,即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是在这个点上,在这个时间里垮台的。因此,由这一概念出发,就派生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在这个点上,在这个时间里执政的苏共领导人成了葬送苏联的元凶;正是从这个点开始,  相似文献   

13.
1、关于共生的概念。 共生这一概念,由于其含有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给人以全人类都是朋友这一印象,因而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可是,本文在这里所要论述的共生这一概念和一般意义上的共生概念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因此,关于共生一词的概念问题,在这里有必要把一般意义上人们所讲的共生和本文将要论述的共生作为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加以区别。 与协调合作意义相联系的共生,是社会  相似文献   

14.
国际著名左翼学者乔万尼·阿瑞吉在英刊《新左派评论》2005年第32、33期发表了长篇文章《霸权的瓦解》,探讨了当前美国的对外政策及其根源。阿瑞吉认为,美国为应对“9·11”事件而开始实施的“新美国世纪计划”代表了它与20世纪90年代的真正决裂,美国开始采用新保守主义的帝国计划争夺全球霸权。也正是这种发展,使“帝国”、“帝国主义”等词取代了“全球化”重新流行开来,被用来描述美国兴起的全球争霸计划。阿瑞吉从全球政治经济变动即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过度积累的危机出发,探讨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根源,认为这一计划破坏而不是…  相似文献   

15.
文化记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学对“记忆”的研究不是从神经学或者脑生理学的角度出发的,而是将记忆看成是一个和文化、历史等范畴紧密相连的概念。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在他1925年出版的著作《记忆的社会框架》中指出,记忆并不是单纯的生理意义上的概念,记忆虽然要以大脑作为物质载体,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由此哈布瓦赫将“集体记忆”这一概念引入了社会心理学领域,并强调“集体记忆”并不是一种比喻,而是真实存在的:集体通过决定其成员的记忆的方式来获得并保有其记忆;个体只有在他所属的集体中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交…  相似文献   

16.
反思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前,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学术圈内。根据这一概念,支持经济发展、保护自然资源与保证社会正义并不冲突,而是彼此交织、相互补充的目标。然而,即使可持续发展在过去的20年里已经成为了共识,但某些情况仍然出现了严重的差错。因为这一概念强调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很容易被混乱的思想所扭曲并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的魔法石。要厘清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惟一的方法就是回到布伦特兰所提出的基本原理。可持续发展必须作为一种涉及治理的各个方面的框架,而不是作为一种特殊利益得到重新认识。通过以下四点,它可以重获其生命力。首先…  相似文献   

17.
强世功的《迈向立法者的法理学》是一篇思考性的论述文章,它的突出特点就是逻辑结构十分清晰,使读者能够渐入式的去深入作者的文章,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并跟随作者的思路去解读作者是如何一步步的引出"立法者的法理学"这一概念的。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与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浪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刊《每月评论》2003年3月号刊登了阿兰·G.纳塞尔题为《私有化是资本主义的趋势》的文章,认为私有制构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凯恩斯主义虽然在“二战”后暂时抑制过资本主义的私有化趋势,但是由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私有竞争的微观经济基础的根本矛盾一直未解决,因此它在20世纪70年代最终出现严重危机并被抛弃,资本主义用新自由主义取而代之并在过去20多年中重新掀起私有化浪潮。但是这并不能导致资本主义新的稳定扩张。世界资本主义将再次进入动荡期。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9.
白领是什么?     
“白领”一词在这10年间窜红,都市上班族对这词儿早已不觉陌生。然而,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白领”?“白领”这一职业阶层在现阶段的中国真的形成了吗?这一阶层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起着怎样的作用?欢迎各位加入“话说白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法国《思想》杂志第350期刊登了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社会学教授、工会活动分子、美国著名左翼人士斯坦利.阿罗诺维茨(Stanley Aronowitz)于2006年出版的《左转,塑造政治的未来》(Left Turn,Forging a Polili-cal Future)一书中的“超越资本主义”这一章。文章介绍了当前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