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支撑潜移默化点滴渗透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的。每个员工在企业中得到自身职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展示自我的渴望。每个人都有闪光点,鼓励员工成为主角,给员工一个舞台,让员工自己结合自身所长或工作实际与身边的同事进行交流和分享,是组织者对人才的挖掘、是员工自我挑战的历炼、是建设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2.
我们大家都是普通人,但是否每个人都能抓住机会,让自己成为人才呢?用我的话讲,就是怎样做一个有理想的机会主义者? 第一个问题,做人要有理想、要有原则、要做好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朴实的  相似文献   

3.
职业经理人与老板之间似乎总是水火不相容,老板需要什么样的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需要什么样的老板?这是二者多年来一直都在极力求解的一个答案。作为有着18年职业经理人经验的李玉琢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作的《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一书,为我们观察职业经理人和老板之间的价值观共存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和样本。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种种摩擦、矛盾和冲突,可以说是中国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现象,也可以说是不成熟的社会、不成熟的法制体系和日益分解的社会道德观,产生了不成熟的老板和职业经理人。18年,无论是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企业…  相似文献   

4.
有位企业管理者说:"要让员工干起来,先让员工乐起来."此言深含管理要义. 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岗位都有纪律性和岗位要求,任何人都不得以个人情绪好坏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实际上,人在客观上是不可能不受情绪影响的.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乐起来"的状态,就能充分调动他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姿态受领任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5.
李昊 《工会博览》2013,(16):48-49
近日,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火爆热映,很多人都在感叹一位香港导演能把中国大陆的现代创业发展刻画的入木三分.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的额头爬满皱纹,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让它们也爬在心里."文艺愤青、"土鳖"、"海龟精英",我们或许都能在人群中找到这些稚嫩的身影.6月,又一年的"毕业季",这个从1981年出现的"毕业季",已经有32年的历史.每一次青春身影步人社会都无不让人喟叹.是选择职业,还是在选择人生?是相信命数,还是相信这成百上千的大军造就的中国式就业?大幕的开启将是又一次人生的新旅程.  相似文献   

6.
周磊 《工会博览》2009,(11):31-31
说起丁雅君,锦州采油厂采油作业一区的干部员工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参加工作15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一个普通的女员工成长为今天的基层管理骨干、全厂第一也是唯一的女子站站长,在技术、管理、人生这三大舞台上,用实际行动向所有人展示了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杰出女性的魅力,在平凡的岗位实现了自己精彩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7.
境由心造     
好好问问自己,到底什么是你人生中真正想要得到的?你希望有个美满的婚姻吗?你希望拥有很多的财富、漂亮的汽车、成功的事业和豪华的别墅吗?你希望成为受万人瞩目和欢迎的摇滚歌手?亦或是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环保人士? 在做这样的梦之前不妨先问问这个问题:“何以我会有这样的念头?”当  相似文献   

8.
上司说话经常会有谜一般的"言外之意",新员工千万不要会错了意. 说是"可以放假"其实是要你来上班 新员工遭遇:五一小长假前,才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小季就经历了一次让他摸不到头脑的"上司谜语". 放假前一天,快下班的时候,突然处长走进来,看到这一幕似乎有点不高兴,但口吻还算轻松,说了句,"过几天上头来检查,大家工作都做完了?做好的可以不用来上班."  相似文献   

9.
美在这里     
<正>当我们的"双美员工"评选活动开始以后,许多职工都到网上为他们心中的"双美员工"投票点赞。职工们的踊跃程度让我们惊喜的同时,也深深受到了感动。这一位位刊登在《劳动者周末》和《工会博览》杂志上的"双美员工"究竟美在哪里?他们或许并不是单位里最棒的职工,但却有可能是工作认真、生活充实的职工。他们分别来自工厂、公司、公园、医院、餐厅等工作岗位。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事着这个社会必须有人来做的事情。如同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一样,确保了社会发展的车轮不松动,确保了这艘大船一路顺风!在全国的职工中,在北京市几百万的职工中,"双美员工"只是沧海一粟,但从这一粒粒水珠上,可以看到映射出来的祖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1992,(3)
不久前,我接到一位朋友的来信,信中写道:他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有着共产党员的本色,却不甚被人理解,人们觉得这是“理想中的好人”,现实中不存在。朋友问,老人是政府信访处的干部,他能在你的《上班一族》里出现吗? 我回答他:当然可以,省长也是“上班一族”呢,怎么一个普通干部会划在其外? 由此我想到,世俗的力量真不可低估。有的人习惯把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当成是整个世界,习惯把自己所认识的朋友当成是全人类,习惯把自己所做的认为是至高无上的,殊不知,天外有天!其实,上班族中,最幸运的不一定是你,最倒霉的也不一定是你。所以,我们需要架起心与心的桥梁。就像那些在大街上巡逻的保安队员,看他们执行任务时铁面无情  相似文献   

11.
一个主管来拜托我,替他打一个电话给一位业界大佬,询问一位离职员工的状况,这个员工曾是这位大佬的助理.我问这位主管,你为什么不自己打呢?你应该也认识他.主管回答:对方是大佬,而且我和他不熟,不好意思麻烦人家! 类似的情境,一个营销主管希望我帮他介绍一位企业界的朋友,他有一个联合营销案,要和这个朋友的公司合作,这个营销主管一再强调,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案子,对双方的公司都很有利.  相似文献   

12.
你们觉得刘德华成功吗?他是被所有的媒体神化的一个艺人,都说他勤奋、他努力、他不会干坏事、他可以不吃、不眠、不喝,光是呼吸就可以活到五十二岁的人.其实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也会紧张,我也会因为讲事情讲到自己心里不那么稳定的时候,会出现有一些讲得不好的状况. 成功不是自己说得算,是历史说了算.也同样,喜欢我的人,他会觉得我非常成功,为什么?因为我事业做得非常好,我家庭非常幸福.不喜欢我的人说,这个人的事业,一部作品好一部作品不好,一部票房这样,一部那个烂片,他是靠运气.他为了虚荣,把家庭就搁在那里,所有他的家人,都舌在一个阴霾里面,他们说我失败中的失败.我无所谓.不争,那是一种慈悲,不闻,那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13.
甄静慧 《南风窗》2014,(18):88-90
<正>信仰有个要求,就是让人的心灵和身体都兴旺,只是每个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都不一样,需要合适的工具,关键是怎样帮助人达到心灵的健康和灵性的成长。郑玉虎长期修炼瑜伽,研究躯体心理治疗。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到寺庙里内观。"10年前我做心理成长,起因是疾病,腰椎间盘突出,西医的治疗不够彻底。我就想: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导致这个疾病?怎么养成的习惯?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跟我的性格有没有关系?注  相似文献   

14.
正不久前,我读了一本书———《工作赢在心态》。这本书激励每一位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和适应力调整出自己的良好心态,并用这种良好的心态创造良好的人生状态。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心态,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和如何调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工作很累,挣得很少。""干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他比我挣得多呢?"这种情况很普遍。在许多人眼里,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意义不大,达到要求就行了。一个人带着情绪工作,就不会有出色的表现。其实仔细想想,左边站着  相似文献   

15.
博雅 《工会博览》2014,(32):31-32
胡生宝,一个80后的大男孩,浑身充满着阳光与活力。未与他真正接触之前,完全想不到他是个已经在企业工作十多年的“老员工”了,还以为是位初出茅庐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想不到他已经是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的人事行政部主管了。在和他交流后,更是为他对企业文化的娓娓道来而感到震撼。而在他的理解,培训员工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再回首,十多年的职场生涯,从业务走向管理,胡生宝也并没觉得自己多优秀,只是一直在不断的努力而已。也许正是他那积极阳光、追求上进、勇于担当的个性,让他在自己的职业路上越走越好,这种“正能量”也影响着他周围的同事朋友,正如他所说,我们应该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1998,(2)
前不久,一个女孩打电话来“城市故事”,诉说心中的苦闷。她说她已经20多岁,也大专毕业了,但是父母却不让她出去工作,而让她在家照顾有病的弟弟。女孩很苦恼,她想出去工作,但母亲说:“现在家里养不起你吗?没饭给你吃吗?”也许母亲是出于对女儿的关心,然而我还是支持女儿的想法。一个人不能因为有人养、有饭吃便放弃工作的权利。女孩说她父母是做生意的,家中环境不错,她不工作也可以衣食无忧,而我还是想对那做父母的说:“可不可以请个保姆来照顾儿子,给女儿一个工作和自立的机会呢?”在我心中,每个人都有她的价值,不仅仅是人生价值,还有社会价值。一个人从学校出来,应当走向社会,寻求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我们的另一个叫晓情的读者,便十分认同这种观点。不仅仅是对儿女,就是对家中的保姆,她也支持她读书上进,而最后,她家中的保姆考上了大学。希望为人父母者,能好好看看晓情的信,能设身处地为女儿的未来和前途着想,给她一方自由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正拥有"斜杠"的人生方式越来越流行。对于北京地铁人来说,工作中,他们是热爱地铁事业的员工;生活中,他们是多才多艺的"斜杠"青年。北京地铁供电分公司第八维修项目部的运检师张可鑫,是一位"被修地铁耽误了的曲艺人才",他爱好快板,是同事身边的"开心果"。  相似文献   

18.
“30年来,我一直从事设备维修。我热爱我的工作,我的命运与事业紧密相连,荣誉和成绩应归功于集体”。这是段中良得知自己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后说的一句心里话,也是他对自己人生历程的高度浓缩。 段中良1970年入厂,30年的工作经历和刻苦钻研,使他从一名普通的维修工成长为一名工人技师。段中良养成了对工作勤于思考、认  相似文献   

19.
不如归去?     
《南风窗》1995,(5)
贾玉霞,20岁,广州某餐厅咨客我是1992年10月离开河南洑阳市,到广州干上这迎来送往的职业的。长这么大了,很想了解一下开放城市是怎么一回事,就来了。你说我的表情很甜吗?我认为那是一种职业性笑容。当咨客,是餐厅的“门面”,顾客来就餐.总希望开开心心见到这里的张张笑容的。久而久之,我也许就不分地点一味微笑了。不过,工作时偶尔也会笑得很难看的,人总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对不对? 为什么心情不好?譬如说,我的理想是有一天当上大公司里的白领,但目前我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按我的理解,都  相似文献   

20.
吴建强 《工会博览》2012,(36):21-22
陶建伟,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青年高级技师.一路走来,知识不仅充实了头脑,还让他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 1991年,陶建伟报考了一所技工学校,学习电工专业.3年后,他被分配到北京设备安装工程集团公司,当上一名电梯安装、维修工.工作中,陶建伟好学、爱钻研,他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很快就掌握了电梯维修的关键技术与操作要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