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万其刚 《人大研究》2003,(10):28-29
建国以来 ,我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就法律解释问题作了规定。 194 9年 9月颁布实施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七条规定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有权制定并解释国家的法律。 195 4年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法律 ,1975年宪法沿袭了这一规定 ,1978年宪法和 1982年宪法则进一步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另外 ,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分别于 195 5年 6月和 1981年 6月就法律解释问题作出专门决议。近年来 ,法学界和法律界对我国的立法解释、法律解释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讨论。其中 ,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和批评。针对我国…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中的文本解释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雄 《前沿》2011,(13):87-91
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已经显露了学术流派的端倪,其中,以韩大元教授为代表的文本解释学派是其重要代表,文本解释学派主张以文本作为宪法学研究的中心,围绕文本形成宪法解释学,该学派认为对文本的否定和怀疑不是宪法学人的主要任务。文本解释学派与其他学派对于文本和规范之具体理解和解释存在分歧,在学理上厘清文本、规范与价值的关系是文本解释学派要面对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多部门、多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法学理论工作者应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契机,把握好新形势下法学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和新任务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乔晓阳 《中国人大》2010,(11):45-46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依法治国,立法是前提。九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通过宪法修正案、法律75件,法律解释8件,决定30件,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姜春云同志作为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工联系立法工作的副委员长,直接参与指导法律制定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政府能制定法律吗?政府有立法权吗?为了清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明确立法权、法律、法规、行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专业术语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法律,这一概念有三个层次的内涵。第一层意义上的法律即最广义的法律,它与“法”同义,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意志制定或认可,并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与不成文法”。第二层次意义上的法律即较狭义的律,指宪法与普通法律。第三层次意义上的法律是狭义的法律,专指普通法律,常与宪法并列使用,我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一…  相似文献   

6.
在有关《物权法》的讨论中,应如何解释宪法中的有关条款、如何认识物权法与宪法的关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从广义上讲,立法者制定的法律也是在解释宪法,而一般专门意义的宪法解释是在法律生效后进行违宪审查时对宪法的解释。立法者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者的宪法解释是有区别的。应该说,立法者通过立法对宪法的解释要比违宪审查中的宪法解释余地更大,更可以甚至更应该作扩大解释,更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而加以发挥。立法者在立法中主要是考虑社会实际的  相似文献   

7.
法律解释是一个制定法的问题,无论是字面含义的解释方法还是目的论解释方法、“想像性重构”的解释方法,在逻辑上都无法自恰。波斯纳先生在法律解释方法的解构方面功勋卓著。马克思主义法学坚持法的客观性。与之相应,法律解释的方法必然是探求法和客观内容的方法。同时,马克思主义法学坚持法官与主权者的同质性,因此,法官对法的解释不应该、也不可能背离法所表现的统治阶级意志。  相似文献   

8.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贯彻实施好宪法,对于国家政权的巩固、社会的稳定、人民权利的保证以及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经过以宪法为核心的三个五年普法工作的开展,全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9.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廖卓 《岭南学刊》2020,(1):110-115,128
合宪性解释方法可以溯源至宪法回避及合宪性推定理论,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司法谦抑理念。普通司法层面的合宪性解释在我国极易流于形式,甚至导致“宪法泛化”,作为宪法判断方法的合宪性解释亟待发挥应有的作用。合宪性解释必须与国家权力机关主导的宪法审查模式相契合。全国人大常委会一方面可以在立法解释中贯彻宪法的原则和精神进行合宪性解释,另一方面可以在合宪性审查工作中运用合宪性解释方法作出规范意义上的宪法判断。  相似文献   

11.
唐智宏 《湖湘论坛》2002,15(4):67-68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二一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尽管十五大报告确认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只是在孕育之中,但框架性的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②探讨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征,首先应当界定“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论域。众所周知,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理当属于“当代中国”的范畴;而法律体系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规范以宪法为基础,构成一个法的部门界限清晰,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相互协调、和谐…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解释的权力之间应该有明确的划分.最高人民法院对刑法所作的涉及具体犯罪定罪标准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的解释属于越权解释,故此,应该立足于上述"两高"机关的解释能力以及法治国家的要求对法律解释权的宪法规定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立我国宪法保障制度的几个问题□吴新平一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立国和治国的法律基础和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的实施是否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是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能否正常运转的重要标志。因此,现代一切立宪国家,无不对宪法实施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法可依是前提,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立法工作。党的十五大报告十分强调立法,明确指出,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二○一○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就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什么,怎么样才算形成?一个国家的法律是很多的,从国家的法律体系来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制的基础。以宪法为核心而制定的国家机构和公民基  相似文献   

15.
人大立法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立法权限划分、立法体制、立法原则、立法程序、立法方法和立法技术等。1982年宪法对我国立法体制进行了改革。现行宪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对立法权限划分、立法程序、法律解释等问题作了基本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议事规则对法律的制定程序又进一步作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6.
《云南人大》2008,(11):20-25
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宪法第57条),这表明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在法律上,在整个国家权力的纵向体系中,它处于最高一级。在中央一级国家权力体系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然而,研究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不能仅仅看它在法律上和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地位,还要看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实际地位。正像一个物体的位置是靠与相邻物体的关系来确定一样,  相似文献   

17.
《云南人大》2006,(9):18-18,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不同法律门类和不同效力层次的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体系。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0年至今,我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地方性法规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绩。地方立法保证了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凌斌 《湖湘论坛》2023,(3):68-81
香港“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要求超越以基本法为中心的解释框架,以宪法为方法,实现对特别行政区制度和“一国两制”方针的宪法纳入。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法纳入,既体现为宪法序言在历史事实层面将香港重新纳入中国主权范围,也体现为宪法条文在制度规定层面将特别行政区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基于宪法对特别行政区的规范性纳入,将宪法第30条和第31条作为一个整体,有助于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内重新定位特别行政区的宪法地位。从宪法确立的国家治理体系的二元行政区划出发,第31条规定的涵盖范围不仅限于香港和澳门,而是为更为一般性的“特区制度”提供了规范基础,相比基于基本法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有更为广泛的规范内涵。国家治理体系意义上的“一国两制”,不同于两种社会制度意义上的“一国两制”,是一种超越具体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普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0,(4):27-28
“九五”期间是我国立法工作的一个黄金时期。从1996年3月至今年9月,除宪法修改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99件,其中法律64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5件(包括5件法律解释)。这批重要法律的制定,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法制》2014,(14):28-29
中国的法学教育存在多方面的严重问题,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应当借鉴德国经验。将中国法学教育的目标定位在法官能力之培养,即培养学生掌握我国主要实体法、程序法的基本知识,并具备法律解释与适用的能力。法学教育改革中最困难的部分是教学方法的改进。在课程结构上.基础的部门法课程最为重要,应增加民法、刑法、行政法、民事诉讼法的学分数,并增设相应的案例练习课,重点对开设案例练习课之必要性、方法以及可能的教学效果,以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进行研究。法理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亦应具有重要地位,而实务技能课程应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