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学习月刊》2012,(14):F0002-F0002
襄阳市诸葛亮中学始建于1991年9月,占地面积32347平方米,位于长虹北路,毗邻诸葛亮文化广场,是目前襄阳市初级中学中办学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优、教学成果最显著、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2.
刘圣勇 《学习月刊》2012,(20):92-93
毗邻襄阳市诸葛亮文化广场,有一所以诸葛亮名字命名的学校——襄阳市诸葛亮中学,她是目前襄阳市初级中学中办学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优、教学成果最显著、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品牌学校。她依托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沐浴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措施等方面,无不充分发挥自己的地理优势,借助诸葛亮这一中国古代智慧的化身,来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一、营造特色育人氛围在校园环境建设中,首先突显诸葛  相似文献   

3.
《学习月刊》2013,(8):F0004-F0004
1800年前,诸葛亮和齐备在襄阳演绎了千古绝唱“隆中对”。而今,襄阳市国家税务局秉承诸葛亮爱国、忠诚、敬业、智慧的优秀作品,唱响了发展和文明的和谐赞歌。  相似文献   

4.
《学习月刊》2014,(22):I0001-I0001
襄阳市第三十九中学位于襄阳市人民路29号,始建于1968年,占地面积25亩,是一所校风纯正、环境优美、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市直九年一贯制学校。  相似文献   

5.
赵勇 《学习月刊》2013,(8):84-84
1800年前.诸葛亮和刘备在襄阳演绎了千古绝唱“隆中对”。而今,我们襄阳市国税局秉承诸葛亮爱国、忠诚、敬业、智慧的优秀品质.出色完成了各项国税工作任务.先后获得全国精神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先进普法办、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五一”劳动奖状,连续五年获评全省国税系统综合绩效考核优胜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政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领导班子多次被评为“五好班子”。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6.
《学习月刊》2013,(8):F0002-F0002
襄阳市第一中学是襄阳市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距今已有116年。学校于1897年由加拿大原外交部长助理、为中加建交作出重大贡献的、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切斯特·朗宁的父亲创办,学校始名为"鸿文书院",后改为"鸿文中学"。切斯特-朗宁曾在鸿文中学就读,大学毕业后又回校担任鸿文中学校长。1928年  相似文献   

7.
公元207年,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膺任军师之后,竭尽全力,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在此期间,诸葛亮大展雄才伟略,指挥三军将士出奇制胜,斩关夺城,决胜千里,使蜀汉之邦很快强盛起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诸葛亮也一举成为功勋卓著,赫赫于世的军事家。但他在后来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的大业中,  相似文献   

8.
《学习月刊》2012,(22):122-F0004
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位于汉江卧龙大桥北桥头,紧邻襄阳市区最大湿地公园——月亮湾公园。学校占地40亩,建筑面积8000平米,绿化面积16000平米。整体规划科学合理,教学设备日臻完善。现有教学楼、办公楼、理化生科学实验室、电脑室和多媒体教室、图书室、标准400M环形运动场等基础设施,有校园网络系统,广播系统,电子监控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装备。  相似文献   

9.
《学习月刊》2013,(8):F0003-F0003
襄阳市致远中学(原襄铁一中)是湖北省襄阳市首批三所省级示范学校之一。学校现有教学班40个,学生2300余人,教职工205人,其中高级教师84人,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4人,先后有60余人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英语教师园丁奖、省级高层次人才、省优教师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的人事管理思想与用人艺术谢修敬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董卓之乱后,他避乱南方;结庐于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隐居10年。世称其为"卧龙",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邀其出山。诸葛亮向他提出占据荆益...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0,(3):78-78
关于诸葛亮的家庭财产,在《又与李严书》中有所表露。诸葛亮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这就是说,他的家里没有存款,妻子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诸葛亮写道:“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相似文献   

12.
阿迪 《党课》2006,(3):32-33
诸葛亮这个人,一生好炫耀自己,啥事儿都得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他安排别人投降可以,别人主动投降不行。魏延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当初他救了黄忠,反了长沙,降了关羽,谁看谁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儿。可诸葛亮的想法却很“另类”,他非说魏延的脑后长有反骨,日后非反不可。  相似文献   

13.
张勇 《廉政瞭望》2008,(6):58-58
千百年来,诸葛亮作为“忠”与“智”的代表,为后人顶礼膜拜。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更让人津津乐道。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诸葛亮同样如此。由于他在用人方面的六不可取,造成了他死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困境,称雄一时的西蜀,不久即为魏国所灭。  相似文献   

14.
《党的建设》2012,(6):45-45
武侯祠位于成都老南门外的武侯大街,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相似文献   

15.
孙彤  刘用哲 《学习月刊》2014,(22):73-75
碧绿汉水远浩荡,傲骨诗圣气长存。就在这特殊的人文地理和雄浑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在蛮声海内外的杜甫岗上,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而成绩卓著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襄阳市第三十九中学。  相似文献   

16.
友善的力量     
东汉末年分三国,阴谋、阳谋,明争、暗斗,而当时刘备可以说是既无孙权的据有江东、国险而民富,也无曹操的挟天子而令诸侯,他只徒有一个帝室之胄的虚名罢了。刘备降低身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由是感激,他六出祁山,东和孙吴,北拒曹操,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尽心尽力报答先帝,辅佐后主。因为刘备的善待,而使诸葛亮如此尽心尽责,死而后已地报答刘备。  相似文献   

17.
楼彧 《廉政瞭望》2009,(3):46-46
千百年来,诸葛亮作为智慧与道德双重象征留在中国人心目中,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为官的最高准则。 然而,诸葛亮不仅没能实现匡复汉室的理想,而且蜀汉集团还是三国中最先破产的一个。从某种意义上说,蜀汉的霸业是“成也孔明,败也孔明”。  相似文献   

18.
潘则福 《廉政瞭望》2011,(15):28-30
履新神农架两月有余,周森锋效应在鄂西北腹地开始渐次显现。从这位年轻区长滴水不漏的履新讲话中,外人实难窥探他的内心,面对质疑与批评时,他是否心生波澜?从2009年6月当选为湖北省襄阳市下辖的宜城市市长后,周森峰被作为“80后”官员升迁的特例饱受关注与质疑。  相似文献   

19.
近读《三国演义》,感慨颇多。诸葛亮五次北伐,劳师动众,均无功而还,给蜀国留下了国力匮乏的隐患。在首出祁山时,蜀国大将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的战略方案,却被诸葛亮否定。现代军事学家多认为这一战略是当时的最佳方案,这个结论也从司马懿之口找到佐证,司马懿道:“诸葛亮平素谦慎仔细,不肯造次行事。他却不知吾境内地理;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  相似文献   

20.
诸葛孔明与识人赵兴寒山诸葛亮《心书》中阐述了很好的识人之道,可谓他一生识人的总结。诸葛亮一生痛恨“奸伪悖德”之人。何为“奸伪悖德”之人?《心书》中详细地分析了这种人的特点。一者“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也就是拉帮结派、嫉妒贤才、陷害忠良。二者“侈其衣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