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创伤致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的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创伤致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的细胞凋亡 ,探讨细胞凋亡在创伤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的发生机理及其在法医学上的应用。用TUNEL末端标记、流式细胞仪等方法 ,对广泛软组织挫伤死亡尸解15例的肝、肾、心、脑等组织进行凋亡检测。其中因创伤性休克死亡 10例 ;因MODS死亡 5例。TUNEL末端标记法检测 :创伤休克组肝、肾、心、脑的细胞凋亡指数 (AI)明显高于对照组 ;创伤MODS组肝、肾、心、脑的细胞凋亡指数 (AI)明显高于创伤休克组和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流式细胞仪检测 :创伤休克组肝、肾、心、脑的凋亡峰值分别为 2 0 3 %、 19 1%、 18 6 %、 30 0 % ;创伤MODS组肝、肾、心、脑的凋亡峰值分别为 42 2 %、 45 1%、 39 7%、 6 2 9%。创伤致休克和MODS死亡人体尸解器官中细胞凋亡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过敏性休克死亡者心、肺及空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免疫荧光表达的强度,为过敏性休克死亡提供法医学鉴定依据。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过敏性休克死亡者心、肺及空肠组织进行类胰蛋白酶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并采集图像,Image-pro plus6.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并计算阳性颗粒数,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过敏性休克死亡者心、肺及空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高度怀疑过敏性休克但无法获得满意的血液标本时,检测其心、肺及空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的免疫表达可作为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鉴定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氮气处理窒息死及缢死后大鼠心、肝、肺、肾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规律及法医学意义。方法制作大鼠氮气处理窒息死及缢死两种窒息模型,记录其特征表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窒息死后不同时间段HIF1-α在心肌、肺、肝、肾中的分布变化;结果HIF1-α表达于两种窒息模型的心肌细胞、肝细胞、肾小管细胞以及肺部各种细胞,各时间段的窒息组和对照组HIF1-α的表达有明显区别;氮气处理窒息死组四种组织在死亡后0、6和24h表达有减弱趋势,0h有核阳性表达,呼吸及心跳停止时间比缢死组短,各组织表达阳性率比缢死组稍弱;缢死组在除心肌表达逐渐增强外其他组织表达在6h出现一个表达高峰(此时核阳性表达最多),后表达逐渐减弱;对照组表达平稳,均未见到核阳性。结论在死亡后24h内检测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可以作为推断窒息死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甲基苯丙胺及其代谢产物在急性中毒豚鼠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 (MAP)及其代谢产物苯丙胺 (AP)在急性中毒豚鼠体内的含量分布。方法应用GC/NPD技术 ,以 4 苯基丁胺 (4 PBA)为内标 ,样品经水解后碱化或直接碱化至pH >11,环已烷混旋提取 ,三氟乙酸酐 (TFA)微波衍生化 ,测定MAP急性中毒豚鼠体液和组织中MAP及AP的含量。结果急性中毒死亡豚鼠体内各器官和体液中MAP及AP含量最高为肺 ;其次为肝、脑、肾、脾、肠、心、血 ;再次为胃、胆汁 ;最少是尿。结论MAP在动物体内代谢迅速 ,组织或体液中MAP和AP浓度的比值与豚鼠给药后存活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鼠电流损伤多器官c-Fos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Y  Liao ZG  Wang SC 《法医学杂志》2005,21(3):171-173,176,F0003
目的探讨c-fos蛋白能否用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建立大鼠生前与死后电流损伤模型。生前电击组大鼠于电击后即刻和1,2,4,8h处死;死后电击组大鼠于死后即刻和15、30min及1h电击大鼠,检测所有实验大鼠心、肝、脾、肺、肾、骨骼肌、皮肤、脑等器官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其结果经图像分析处理。结果生前电击各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脾脏与皮肤呈阴性表达;而于死后电击各组大鼠中,仅死后即刻电击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很微弱的阳性表达,其余各组各器官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检测各器官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脑及重要器官组织HSP70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5只)、损伤组(35只),损伤组按照伤后处死时间不同再分为1h、3h、6h、12h、1d、3d、7d等7个组,每组5只。采用自由落体法制作脑挫裂伤模型,对脑及重要器官组织取材进行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大鼠脑挫伤后1h,脑及心、肝、肺、肾、脾组织即可见HSP70免疫组化阳性细胞,且随伤后时间的延长,阳性染色细胞逐渐增多,于12h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7d接近正常;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脑及心、肝、肺、肾、脾组织阳性信号积分光密度(IOD)值的变化与前述变化规律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损伤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脑挫伤后,脑及重要器官组织HSP70的表达及其随时间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休克死亡豚鼠器官中IgE的表达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ong ZQ  Xiao F  Feng Q  Xu XM  Zheng J 《法医学杂志》2006,22(1):18-20,F0004
目的寻找法医学鉴定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理形态学诊断指标。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豚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后0,6,12,24h等4个时间点的心、肝、肺、肾、脾、胃、肠、气管及扁桃体组织中的IgE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肺及气管组织IgE呈阳性表达,脾组织IgE呈弱阳性表达,以死亡即刻表达最强,且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各时间点的显色信号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其它器官及对照组9个器官均无表达。结论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gE在肺、气管、脾组织中的表达,可作为法医学鉴定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理形态学诊断指标;肺及气管组织IgE阳性强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提示法医学鉴定过敏性休克死亡应尽早尸检。  相似文献   

8.
MODSE模型的生理生化学及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intheelderly ,MODSE)的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形态学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本实验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cecalligationpuncture ,CLP)制作MODSE模型和青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 ,MODS)模型 ,并设立与以上两种模型相应的假手术对照组和未加任何处理的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6,12 ,2 4,48和 72h监测生理生化学指标并同时采用常规HE染色法对各重要器官 (心、脑、肺、肝和肾 )的组织形态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MODSE组在 6h左右就可以观察到器官功能受到损害 ,2 4h左右达高峰且持续的时间很长 ( 72h还持续存在 ) ,而MODS组则在 2 4h左右才会出现器官功能受损且受损严重程度较MODSE组轻微 ,48h达高峰。结论 MODSE模型的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 ,其器官结构与功能的损害发生亦较早而且严重 ,此结果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PCR法检测夏季7月和冬季12月宁波甬江水域溺死家兔内脏组织中硅藻16SrDNA,评估其在夏季7月和冬季12月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夏季7月和冬季12月分别选取30只大白兔,总计6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溺死组(n=10)、死后入水组(n=10)、空气栓塞组(n=10)。各组分别提取心、肝、肺、肾组织,应用PCR技术检测上述兔内脏硅藻16SrDNA。结果与死后入水组比较,夏季7月兔溺死组心、肝、肺、肾组织中硅藻16SrDNA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而冬季12月溺死组仅心、肺组织中检见硅藻16SrDNA,与死后入水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夏季7月溺死兔组心、肝、肺、肾组织中硅藻16SrDNA检出率明显高于冬季季12月溺死兔组(P<0.05);夏季7月和冬季12月空气栓塞组心、肝、肺、肾组织中硅藻16SrDNA均未检出。结论宁波甬江水域夏季溺死兔中硅藻16SrDNA检出率高,PCR技术可用于溺死诊断;而冬季硅藻16SrDNA检出率低,运用该技术诊断溺死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大鼠脑挫伤组织及其他器官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差异,期望为法医病理学脑挫伤的诊断以及损伤时间的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5例SD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及心、肝、脾、肺、肾等器官组织进行TNF-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挫伤对不同器官中TNF-α表...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 (HIF1-alpha) in the heart, lung, liver and kidney in rats died of two typical models of asphyxia. METHODS: Two asphyxia models were made and tissue samples of the dead rat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groups at various postmortem duration. The expression and the changes of HIF1-alpha in various tissues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s. Results Significant expression of HIF1-alpha was observed in the myocardial fibers, kidney cells, liver cells and lung cells in both asphyxia models, but no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HIF1-alpha in various tissues in the rat died of nitrogen gas breathing was found in the nuclei at 0 hour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decreased gradually thereafter. The HIF1-alpha expression level and duration in various tissues of the rat died of hanging were higher and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former group, with a peak of the expression level observed 6 hours after death, and then started to decline in all tissues except the heart where the expression still showed an increase 24 hours after death. The control groups showed a steady expression in the cytoplasm but not in the nuclei. CONCLUSION: HIF1-alpha appears to be a valuable biomarker in the diagnosis of asphyxia within 24 hours after death.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浮游生物叶绿素相关基因检测用于溺死诊断的价值。方法将18只大白兔随机分为溺死组(n=10)、死后抛尸组(n=6)和对照组(n=2),各组分别取心血及肺、肝、肾、脑组织,分离浮游生物并提取其DNA,用PCR技术检测叶绿素相关基因EG(EG1和EG2)及SK(SK1和SK2)。同时用硝酸消化法检验肺和肝组织中的硅藻。结果溺死组心血及肺、肝、肾、脑组织中EG1分别检出9、10、9、7和8例阳性,EG2分别检出8、10、7、5和7例阳性;死后抛尸组仅在心血和肺组织中各检出1例EG1阳性;对照组各组织均未检出EG1和EG2。SK1、SK2除在溺死组心血、肺和肾有少数检出外(≤2例),在其他组未检出扩增产物。硝酸消化法从溺死组肺、肝组织中分别有9例及3例检出硅藻,死后抛尸组仅在1例肺组织中检出。结论浮游生物叶绿素相关基因EG用于溺死诊断的阳性检出率要高于硝酸消化法,在溺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芬太尼中毒死亡大白兔体内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芬太尼中毒致死的动物模型,探讨芬太尼在致死大白兔体内的分布规律。方法用6只雄性大白兔按5.4mg/kg(2LD50)经耳缘静脉推注芬太尼注射液,大白兔死后迅速解剖并提取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睾丸、胃、心血、周围血、胆汁和尿液,用正己烷∶乙醇(20∶1)萃取,利用UPLC-MSn法检测各组织和体液中芬太尼含量,使用SPSS15.0进行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的SNK法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实验大白兔给药后1min出现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等中毒症状,平均4.7min因呼吸抑制而死亡。死后肺内芬太尼含量最高,其次是肾和心,而尿液中含量较低。结论本实验的结果与相关案例报道基本吻合,提示肺、肾和心脏是芬太尼中毒案件鉴定的理想检材,芬太尼在致死大白兔体内的分布规律可为相关案件的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大鼠肺组织和血清中IL-1β、1L-13mRNA表达变化,探讨IL-1β、IL-13mRNA的变化情况与溺死的关系。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溺死组(实验组)。分别提取各组大鼠右侧肺下叶及右心室血清,应用TaqMan探针法检测肺组织及右心室血清IL-1β、IL-1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溺死组大鼠肉眼观察:体表征象及解剖所见符合生前溺死特征。(2)肺组织中IL-1β、IL-13mRNA表达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L-1β、IL-13表达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中IL-1β、IL-13mRNA表达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L-1β表达显著升高(p0.01)、IL-13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1)IL-1β、IL-13 mRNA在溺死组肺组织中表达呈下降趋势,可能是大鼠溺死出现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症导致免疫无能的表现。(2)IL-1β、IL-13 mRNA在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与溺水应激及溺死后急性肺损伤创伤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和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和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特点。方法犬12只,其中6只经蛛网膜下腔,另6只经股静脉匀速注入利多卡因(5×15mg/kg)致死,迅速解剖动物,取大脑、侧脑室脑脊液、腰段脊髓腔脑脊液、不同脊髓节段(颈髓、胸髓、腰髓、骶髓),心、肺、肝、脾、肾、胆汁、尿、心血、周围血、注射部位肌肉和注射部位20 cm以外肌肉等脏器组织和体液,用气质联用法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其中利多卡因含量。结果蛛网膜下腔注射致死犬体内利多卡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腰段脊髓腔脑脊液、骶段脊髓、胸段脊髓、侧脑室脑脊液、腰段脊髓、颈段脊髓、肺、肾、注射部位肌肉、心、大脑、脾、心血、肝、周围血、胆汁、注射部位20 cm以外的肌肉、尿;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利多卡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肾、心、肺、脾、大脑、肝、周围血、胆汁、心血、颈段脊髓、胸段脑脊液、注射部位肌肉、腰段脊髓、注射部位20 cm以外的肌肉、侧脑室脑脊液、尿、腰段脊髓腔脑脊液、骶段脊髓。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致死犬背侧脊髓液中利多卡因含量最高,静脉注射致死犬肾脏利多卡因含量最高,此分布特征可为利多卡因麻醉意外法医学鉴定中入体途径的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更谦  周斌  杜冰  杨志惠  张蓓蕾  朱银华  张林 《法医学杂志》2006,22(6):407-410,F0003
目的研究大鼠机械性窒息死亡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心、肺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作为窒息死亡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大鼠缢死模型,分别于窒息死后及正常断颈处死后0、2、6、24h时间段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测定缢死后HIF1-α在心肌和肺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结果HIF1-α在窒息组的心肌和肺组织中表达,窒息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段表现出明显差异,对照组仅在死后2、6、24h阳性表达。窒息死亡组可见核阳性表达,而对照组未见核阳性表达。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HIF1-α在0h时各组未见升高,但在2、6、24h窒息组则较对照组升高。结论心和肺组织HIF1-α表达核阳性细胞的出现,可以作为窒息死亡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死后不同时间冷冻大鼠尸体主要内脏组织细胞形态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20只,分为尸僵前冷冻组、尸僵期冷冻组、尸僵缓解冷冻组及对照组(各5只),颈椎脱臼处死大鼠,实验组大鼠在室温25℃±5℃、相对湿度80%±5%分别放置0h、6h、24h后-20℃±2℃冰箱冷冻72h,解剖提取脑、心、肺、肝、肾,常规切片HE染色,显微图像体视学测量细胞外间隙的面密度。结果各实验组内脏组织间质疏松增宽,冰晶裂隙沿组织间隙或肝血窦分布、周边细胞固缩,红细胞冻溶、血管周围浆液淤积,以肝组织变化最明显。细胞外间隙的面密度:对照组明显小于实验组(P〈0.01);脑尸僵前组较尸僵组大(P〈0.05);心、肾尸僵前组和尸僵组无显著差异(P〉0.05),均较尸僵缓解组大(P〈0.01);肝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冷冻不同尸僵状态下内脏组织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可作为区别和判断生前和死后组织细胞形态改变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