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郑又成 《学习论坛》2008,24(7):18-20
真理标准问题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的历史维度.这个维度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运用,就是将其纳入历史的进程去理解.我国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结合在一起,是对实践标准的丰富和发展.只有从实践标准的历史维度出发,才能对此作出充分的说明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路,可以概括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哲学话语。它蕴含着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古今中西"之争文化主题的历史逻辑反思,又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逻辑。这对于理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思路的历史逻辑意蕴,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同"三个选择"一样,改革开放也是近代以来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理应成为贯穿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一个基本线索。这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上认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厘清对于改革与革命等基本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6,(3)
"两个逻辑"辩证统一的论断,是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新的历史性回答。这一论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从描述性认识上升到本质性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核心观点和理论原点;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水平,从方法论层面提升到本体论层面。按照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划分,认识"两个逻辑"辩证统一有五个维度:中华民族5 000多年文明史,贯穿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梦想,与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理想高度契合;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得出深刻的历史警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与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高度契合;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充分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政权得失逻辑,与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高度契合;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史,充分实践了"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中国文化智慧,与科学社会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根本方法高度契合;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史,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思想,又继承了我国历史上改易更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如何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三农"问题的关系,这是经济落后、传统农业居优势的中国经济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启动工业化初期,聚焦于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工业化道路与"三农"的关系、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的关系等方面,获得了不少创新性的认识成果.从新中国工业化发展60年的历史长跨度审视,改革开放前党对工业化与"三农"问题关系的探索,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独特的探索视角和取得的初步成果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改革开放前后的探索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改革开放前积累的经验教训也为改革开放后的继续探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宝柱 《党史文汇》2006,(11):4-9,11
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问题,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即社会主义改造成果的历史关系问题.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首先就对这个根本问题,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他的这个回答,概略地说,主要是从改革方向观、改革过程观和改革标准观这三者的内在统一上,系统论证了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①,就正是改革开放全部内容最终指向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7.
1978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世界历史的大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的现实国情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一国策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深化与发展。本文基于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解与认识,探讨这一理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指导意义及其对改革开放的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以来,以200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12年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和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30周年为时间节点,理论界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的研究逐步深入,形成了多视角、全方位、系统全面地认识和评价邓小平的历史地位与理论贡献的新的研究热点。理论界公认邓小平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位伟人,认为其历史功绩在于领导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03年以来,学者们有关邓小平理论贡献的研究,包括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经济、党建、发展、统一战线、国际战略和外交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推动和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模式"是始自"中国之谜"的中国奇迹成因的理论追问,"中国道路"是对中国模式的中国化意识形态表达。中国道路的理论逻辑就是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只有把握这一中国道路的历史本身、国际语境、来龙去脉,才能界定中国道路的历史边界和基本内涵,理清众说纷纭的观点中的逻辑想象,回归改革开放的历史本身。  相似文献   

10.
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问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地看,国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认识、理解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针对体系重建的争论不仅有其现实的实践的背景,也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同时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里一个"命运决择"三个"才能发展"的论断,对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了新的阐述。深入理解胡锦涛同志对于改革开放伟大意义的新论断,对于我们今后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更好地坚持、推进、加快改革开放、尤其是对于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极其重要。为此,约请上海哲学学会的专家,对此作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同时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里一个"命运决择"三个"才能发展"的论断,对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了新的阐述。深入理解胡锦涛同志对于改革开放伟大意义的新论断,对于我们今后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更好地坚持、推进、加快改革开放、尤其是对于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极其重要。为此,约请上海哲学学会的专家,对此作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同时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里一个"命运决择"三个"才能发展"的论断,对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了新的阐述。深入理解胡锦涛同志对于改革开放伟大意义的新论断,对于我们今后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更好地坚持、推进、加快改革开放、尤其是对于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极其重要。为此,约请上海哲学学会的专家,对此作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一系列有关改革措施,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议。要全面把握和理解这些改革措施,一定要有历史和时代的站位,也就是说,要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必须重新审视中国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大国关系,这对于明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和改革重点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研究我国改革开放的初始条件,还要放眼当时全球进程的逻辑,尤其是大国关系,更要深刻理解中美两国关系在当时的逻辑和轨迹。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同时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里一个"命运决择"三个"才能发展"的论断,对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了新的阐述。深入理解胡锦涛同志对于改革开放伟大意义的新论断,对于我们今后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更好地坚持、推进、加快改革开放、尤其是对于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极其重要。为此,约请上海哲学学会的专家,对此作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同时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里一个"命运决择"三个"才能发展"的论断,对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了新的阐述。深入理解胡锦涛同志对于改革开放伟大意义的新论断,对于我们今后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更好地坚持、推进、加快改革开放、尤其是对于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极其重要。为此,约请上海哲学学会的专家,对此作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初期,党内外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历史问题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错误思潮暗流涌动。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也就无法扬帆远航。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后32年的历史和毛泽东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有力地抵制了各种错误思潮,为推进改革开放扫除了障碍;《决议》还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因子",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决议》的出台,成为开启改革开放的关键一环,其历史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透彻理解中国所处的时代,需要把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置于历史维度与世界维度之中,才能真正领悟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历史转型期,为解除人们"左"倾思想的束缚,汇聚改变中国墨守成规、封闭半封闭状态的物质、组织、思想和社会舆论的合力,邓小平以纵横捭阖之势,利用各种场合,不断加大对改革开放的倡导力度,营造改革开放的有利外部环境,最终使这一正确方针为全国民众所理解、接受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逻辑: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问题与主义之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始终伴随着问题与主义之辩,对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问题与主义之辩作历史检索和逻辑辨析,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从而坚定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