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自1989年2月中国与印尼同意着手恢复两国正常关系的谈判以及1990年8月正式复交后,如何处理印尼华侨华人国籍的问题又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报章上不时登载着有关此类问题的消息。例如当1989年12月中国外交代表团赴印尼谈判时,雅加达《罗盘报》在报道此消息时称:至今大约仍有30万至32.5万保留中国籍的华侨,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已在印尼居住二十年以上,这些人的国籍问题有待解决。1990年7月,印尼司法部长萨列说:中国印尼复交后,印尼将优先同中国举行会谈,谋求解决30万印尼华侨的国籍问题,8月底,他重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印尼作为案例,论述了印尼华侨华人在推崇中国发展模式、传承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并解释中国体制与政策等方面,对推动中国与印尼关系发展中的作用,为华侨华人更好地在当地生存和发展,为中国外交、侨务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杨宏云撰写的《东南亚华侨华人的跨国实践与认同流变——以印尼华商为例》一书,2017年9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七章,共30万字。在当今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趋势下,华人移民不断增长,移民过程日益复杂。移民穿越国家疆界日益频繁,遂导致族群认同趋向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印尼华侨的各种认同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尤以政治认同的变化为突出;由于政治认同的变化在诸认同变化中是一种带有根本性质的变化,因而它对印尼华人社会和华印(尼)两族之间的关系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本文拟主要论述引起印尼华侨政治认同变化的时代背景和原因及其过程,并探讨由于这一变化对印尼华人社会和华印(尼)两族之间的关系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跨国化的进程中,移民认同因之有了复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后苏哈托时期以来的印尼华人,在中国崛起、中印尼友好以及东盟区域一体化的综合因素推动下,跨国活动十分频繁。而作为透视印尼华社重要依据的华人社团与社团领袖则是跨国活动的主要践行者。在跨国主义的趋势下,这些引领华社的跨国行为给印尼华人认同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凸显了当代印尼华社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张小倩 《八桂侨刊》2021,(3):20-26,34
基于印尼历史、政治与文化沿革的独特性,印尼华裔认同的变化与现状成为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的热点之一.爪哇是印尼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观察当地华裔认同变化特别是现状,对于印尼华裔研究具有典型意义.个体或群体所持有的语言文化习俗作为其认同感的确立与转向的核心基础,其中又以语言为重.因此,对于促进华人自身或族群认同而言,华文教育就显得极为关键.印尼华文教育走过辉煌,遇过挫折,经过断层,当前迎来复苏时期,各种华文教育媒介遍地开花.其中,系统性较强的三语学校,对于印尼华人的文化教育意义较大,对于认同感确立及转向的影响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7.
中国侨务的基本问题是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关系问题。在中国政府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政策主张的前提下,中国侨民与祖籍国之间实际存在着双重关系:一是公民身份的法律关系;二是民族认同的情感关系。中国侨务的使命就是正确处理华侨华人与祖籍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华人在南非的历史,结合对南非老华侨以及中国大陆新移民的个案访谈,分析了南非华人族群内部的老华侨与新移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大陆新移民与南非老侨之间的互动有限,双方居住分散、语言隔阂、职业隔离、价值观存在差异。由于成长背景不同、受教育水平有差异,南非华人内部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领事保护案件出现常态化、群体化趋势,为形成海外华侨华人利益保护的长效机制,2014年以来国侨办在华侨华人人数超过10万的城市设立“海外华侨华人互助中心”。非洲是我国公民海外安全问题突出的地方,迄今安哥拉、尼日利亚、南非、坦桑尼亚、博茨瓦纳、肯尼亚等国的华助中心相继成立,它们对所在国中国公民的领事保护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非洲各华助中心普遍面临华侨华人人口构成复杂化、侨团多元化、资金和人才短缺、西方“中国威胁论”宣传的负面影响等问题。但可预见,随着中非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及中国移民数量的不断增长,华助中心对在非中国公民领事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0.
1819年是新加坡历史的转折点,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将此开埠为自由贸易港。英殖民政府一开始就鼓励各方移民迁入新加坡,这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国华南地区劳工移民。独立建国之前的新加坡,华侨国家认同的偏好更加倾向于中国而非新加坡,移民以“侨居”心态居于此。20世纪50年代是华人国家认同的转向期,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激烈变化,动摇了新加坡华人认同的根基,产生了转向的迹象。李光耀带领下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致力于树立一个健全的国家意识,使全体国民都认同于新加坡,国民以作为新加坡人为荣,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  相似文献   

11.
十余年来中国的华侨华人史的研究,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主要集中在如下7个方面: (一)关于华侨出国史 1.移民史的分期。华侨史的分期有一个划分标准各遵不一的问题,如:以中国封建王朝的更迭来划分;以中国与西方殖民国家的关系来划分;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来划分;以侨居地的历史来划分;以华侨历史本身的进程来划分。其中第5种观点认为华侨史分为4个时期,即华侨开始大量出现和广泛分布时期(12世纪中叶至16世纪后期);华侨出国大量增加和华侨在所在国的社  相似文献   

12.
詹娜 《八桂侨刊》2021,(1):89-90
随着现代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的不断加深和密切,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范围上都呈现逐年递增与扩大的趋势,移民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引人注目的群体。近几年来,国内关于国际移民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不断涌现出优秀成果。李其荣教授的《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第三卷)》(以下简称《第三卷》)就是该领域的重要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移民政策与治理、非法移民与难民研究、移民法、华商与和谐侨社研究、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华侨华人与中国梦、华侨华人与侨乡文化、中华文化传播、华侨华人投资创业与人才引进、海外华人研究的新视野与方法,共八个部分。该书具有以下几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2015年9月25日至28日,“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暨“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务院侨办政策法规司、湖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武汉市侨务办公室、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召开.来自丹麦、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华侨华人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参会,收到论文30余篇.会议主题围绕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展开,着重从华侨华人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华侨华人与华文教育、华侨华人与国际移民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的联系,应该始于汉武帝时代。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尼一些古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元代与印尼的贸易关系有了新的突破,致使印尼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一些中国商人前往印尼通商,活跃着中国与印尼的贸易,而许多中国人也随之移植到印尼的一些地区。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华人移民网络、华人商贸区域网络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15.
黎力 《八桂侨刊》2021,(1):78-8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的华侨华人研究得到极大重视,呈现出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的新面貌。但由于华侨华人地区分布广泛,研究领域众多,因而研究布局极不平衡。有的地区、领域趋近饱和,有的则依旧十分薄弱,加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的侨情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侨华人的研究亦需进一步跟进研究。美洲地区(含北美洲和拉丁美洲)是多年来华侨华人研究较为繁荣和成果较多的地区,也是急需跟进刷新的地区,尤其是拉丁美洲的中国新移民研究十分薄弱,急需充实。《世界华侨华人通史:美洲卷》(上下卷)(下文简称为《美洲卷》)一书的出版,是高伟浓教授多年来不辞劳苦、默默耕耘而撰写的又一力作。这部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增添了大量新材料,提出了不少新见解,有效地刷新和填补了美洲地区华侨华人研究,尤其是中国关于这一地区新移民研究的空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高教授长期从事东南亚地区和美洲地区的华侨华人研究,笔耕不辍,新作不断,在《美洲卷》之前已出版了《世界华侨华人通史:东南亚卷》(上下卷)①、《在海之隅:委内瑞拉与荷属加勒比地区的华侨》(上下卷)②等著作。《美洲卷》的出版,为后人对国别和区域华侨华人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傅尔基 《中国发展》2012,12(2):74-84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经济、全球首位型城市经济,是"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贯穿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海外华侨华人推动下,尤其是海外华侨华人新一代、由海外留学人员和投资移民等构成的新华侨华人推动下,海外华侨华人经济已经转型投资高新产业、扩展跨国经营和依靠人才创新,并正在加速转型。海外华侨华人将是推动上海改革开放30年后向创新型、全球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先锋队和重要力量。创新引导、鼓励和支持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促进上海向创新型、全球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上海"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一个重大战略任务、力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1月18、19日,"第一届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丽水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丽水学院学生事务中心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共建与共享:浙江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由浙江省侨联、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丽水学院共同举办,丽水学院华侨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8.
丰富的侨力资源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也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之一。唐宋时期,就开始有闽人出海经商或移居东南亚和日本,明清时期福建人移民东南亚形成高潮。得沿海交通之便,福建是中国对外开放交流和向海外移民较早较多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更多的福建人走出国门,移居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据2006年侨情调查不完全统计,福建籍华侨华人有1260多万,其中,改革开放后出国的新华侨华人有110多万,  相似文献   

19.
华侨博物馆作为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的专门机构,其兴建主体、捐赠主体、展陈内容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华侨博物馆在促进华侨华人乡土文化认同及中华文化认同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方法,它通过具有地域特点的藏品和展览为海外华侨华人的乡土文化认同构建提供了基础和途径。基于这些优势,华侨博物馆将在促进华侨华人乡土认同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华侨华人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国内发表的专著论文不胜枚举,但研究华侨华人妇女问题的成果却非常有限,尤其缺乏研究专著。范若兰博士的新作《移民、性别与华人社会: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以下简称《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的出版,对华侨华人妇女研究的贡献,不言而喻。《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是国内研究华侨华人妇女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华侨华人妇女研究上的空白。以往研究中对作为华侨华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华侨华人妇女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传统的历史研究大多数从男性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