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朱园园  钱娟 《世纪桥》2010,(3):76-77
罗默是分析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一书中重点对剥削理论进行了论述。本文通过对他建立的6个模型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他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罗默的分析方法透露着分析哲学的方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语言清晰、逻辑严谨的分析具有借鉴意义,然而对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剥削的批判具有片面性,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罗默是分析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一书中重点对剥削理论进行了论述。本文通过对他建立的6个模型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他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罗默的分析方法透露着分析哲学的方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语言清晰、逻辑严谨的分析具有借鉴意义,然而对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剥削的批判具有片面性,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剥削观是其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既备受关注又饱受争议。应当遵循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真理认识与价值判断相统一的逻辑思路,从界定剥削概念、细分剥削者的收入构成、厘清剥削现象的发展过程三个维度着手讲授马克思的剥削观,将有助于在坚持原典立场与解释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现象、回答学生思想中的新疑惑之间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罗默把马克思的剥削概念进行了拓展,认为剥削的存在始终是以财产关系的存在作为前提的,从而提出了公有制下的剥削和社会主义的剥削概念.现实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与剥削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客观地分析与评价这一为人关注的敏感问题.马克思与罗默的两种剥削理论范式的比较研究无疑会深化对剥削问题的认识.科学地对待这一问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以及人们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5.
杜奋根 《求实》2007,1(6):8-11
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剥削观,是对我国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得到相应份额就不存在剥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确存在剥削的事实,但不能承认剥削合法,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
罗默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进行了阐释与重构,在此基础上展现了剥削所具有的价值性维度,并以此批判资本主义的不正义。但是罗默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导致其不能合理地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因此,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并没有揭示出其不正义、不平等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7.
胡爽平 《学习月刊》2012,(14):25-26
莫贤梁先生在《观察剥削问题的新视角》^⑴(简称莫文,载于《理论界》2011年第3期,以下凡引用此文只注页码)一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进行了“新阐释”,企图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全盘否定,本文针对莫文中的一些观点提出几点不同意见,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8.
探讨新时期的剥削概念和剥削形式,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着重介绍、分析和评述了当代分析派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领域持有的理论和观点,以期能够对现阶段的阶级、阶级结构、阶级意识,以及由此造成的贫富两极分化的严重现实和种类繁多的剥削现象、剥削形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剥削概念形成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资本被定义为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就资本的形态而言,既有物质形态的资本,也有价值形态的资本。本文通过模型研究表明,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资本的形态也可以是劳动力。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概念并不一定是悖论。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资本与剥削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劳动力也可能成为资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地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不能达到完全消灭剥削的目的,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完全消灭了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0.
蒋海益  张炜 《唯实》2009,(6):41-46
运用马克思的概念演化分析法解读《资本论》,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剥削概念是复杂的,其中资本家占有相对剩余价值不是剥削;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复杂的,它实际上是价值演化论;马克思的市场经济价值观也是复杂的,它反映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生产方式自然演进和内含矛盾的必然性。这些都是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这三个新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有助于重新认识《资本论》对现代社会的启蒙价值,有助于重建马克思的演化政治经济学,有助于深化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学术界关于剥削的理论研究中,明显地存在着一些误区。其中,有人认为剥削起源于私有制,公有制不存在剥削;有人把各种经济犯罪行为看成是剥削;还有人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主要存在于私营和外资企业领域,并且肯定剥削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所有这些观点,都是对剥削的误解和曲解。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我们必须科学对待,不能盲目突破和妄自修改、取代;同时也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使其更加丰满和富有生命力。从分析当前我国学术界争论的视角看,深化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收入分配制度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当前我们对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一个重要的起因在于有人把劳动价值论当作社会分配制度的基本理论前提。认为既然承认和实践劳动价值论,就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而不能实行其他的分配形式;认为资本主义之所以是一种剥削社会,就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土地…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中,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的观点是需要批判的,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批判,从"剩余"概念出发,否认马克思剥削对象即"剩余劳动"的界定。吉登斯的"剩余"概念与马克思的"剩余劳动"概念界定是不一致的,也不能从"剩余劳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表现形式"剩余产品"、"剩余价值"出发,否定马克思"剩余劳动"概念;更不能忽视物质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对"剩余"的作用而抽象地谈论"剩余"。剥削正义与否,是与所属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等于剥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是他们各自在价值创造中所作的贡献 ,剥削是对他人生产要素贡献的无偿占有 ,以非劳动生产要素为基础的非劳动收入不具有剥削性质。  相似文献   

15.
杜凤静 《世纪桥》2009,(5):59-6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剥削问题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剥削已经给我们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扬其长避其短,最大限度抑制剥削并逐渐消除剥削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消灭剥削是其实现手段之一。对剥削进行重新认识,关系到我们对共同富裕目标的理解与实现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获利主体性质已发生了转变,劳动者个人资产增多并转化为资本,企业与工人的雇佣关系的普遍化,这些都是使传统中根据收入主体、是否拥有资本、是否有雇佣关系对剥削进行的定义已不再适用。而且应该根据获利主体获利行为的合法性作为判别剥削是否存在的标准。这并不否定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只有对剥削进行重新认识,才能鼓励劳动人民勤劳合法致富,才能帮助我们正确地消灭剥削,共同富裕的目标才不会落空。  相似文献   

17.
怎样看待剥削,不仅是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关系到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的重大实践问题。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剥削的含义、产生的原因。对剥削不但要作出质的分析,而且要作出量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赵光辉 《求实》2003,1(Z1):140-142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剥削制度的社会,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这是马克思阐述而且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了的。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剥削?机器人能不能创造价值?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分析。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过程,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代,随着经济危机的产生,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已经升到首要地位,工人起义、工人运动标志无产阶级已经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而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在理论上美化资本主义制度。为了在政治上武装无产阶级,深  相似文献   

19.
张瑞业 《理论学刊》2003,2(2):94-96
剥削是劳动生产率有了一定发展而又不非常发达的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一定的历史阶段 ,剥削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而具有进步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存在着经济剥削和超经济剥削两种类型的剥削。比较而言 ,经济剥削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应允许其存在 ,并加以规范、引导 ;超经济剥削则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必须加以遏制。抑制和消除超经济剥削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灭剥削”的要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本质上拒绝剥削,声明要消灭剥削。但在考察我国现阶段私有经济发展时,又有很多人几乎同声一致地讲“私营经济存在剥削”,“剥削是私营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逻辑上的混乱,有碍于我们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消除思想上的混乱,有碍于坚持社会主义。私营经济中存在着的部分剥削,本质上是国家政策“让利” 的结果,“不允许剥削” 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允许;“让利” 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策的一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