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鲍锋 《今日海南》2010,(11):16-21
这是一次60年不遇的特大水灾——一次强降雨持续时间之长极为少见;一次灾害过程降雨量之大极为少见;一次灾害中被淹、浸和围困的村庄、街道之多极为少见;一次灾害过程对省内市县影响面之大(90%的市县受影响)极为少见……——采访手记自9月30日开始,在20天时间里,一场60年不遇的连绵大雨席卷海南全岛,两次强降雨引发了汛情、洪涝、山体滑坡等严重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2.
9月,本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然而,四川达州的宣汉却遭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百年罕见洪水顷刻间吞噬了家园,冲毁了良田,而在这时,我县各级人大代表彰显出了冲锋在前,一心为民的情怀,抗洪前线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他们以自己的风采,谱写出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灾难降临大地从9月3日下午2时至9月6日中午12时,全县各地普降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县城东乡镇降雨量达419毫米以上,全县其他地方突破330毫米以上,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灾害最严重的一次,两百年不遇,历史罕见,县城江口湖区最高水位达330米,最大入库流量和最大泄洪量均达11000立方米/秒。仅仅  相似文献   

3.
受今年第11号强台风“凡亚比”环流影响,9月20日晚至21日下午,茂名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高州、信宜北部边远山区因暴雨引发了一场千年一遇的洪涝和泥石流次生灾害。据统计,  相似文献   

4.
2004年,四川省宣汉县“9.3”特大洪涝及山体滑坡灾害,造成6414户、22947人房屋全部垮塌,4186户、14385人房屋部分垮塌。为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确保灾民有家可归、安居乐业,该县将恢复重建工作列入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宣汉县首先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机构,先后召开了全县灾后重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异常洪涝及防灾减灾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维宽 《中国减灾》1997,7(3):23-25
淮河流域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性气候带,为显著的季风气候,梅雨锋和副热带高压滞留及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该区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洪涝或干旱。但是影响最大。致灾最重的是十几年或几十年一遇的异常洪涝。例如1954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1972年7月初淮北特大暴雨洪涝、1975年8月台风(低压)特大暴雨洪涝、1980年夏淮河五次洪峰及1991年淮河持续性特大洪涝等,不仅是江淮流域著名的洪涝灾害,也是我国建国以来的重大气候事件。据统计,建国以来我国发生的十大自然灾害中,6次由异常洪涝造成,其中3次发生在淮河流域,直接经济损失均在10…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4,(11):39-39
8月31日以来,重庆市东北部普降大到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9月2日12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重庆市严重暴雨洪涝灾情紧急启动国家IV级救灾应急响应。  相似文献   

7.
正7月17日8—12时,湖南湘西自治州古丈县南部乡镇遭遇暴雨,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并引发严重的洪涝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湖南省提前组织开展疏散转移,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创造了湖南省防灾避险工作中的最成功案例。湖南省委、省政府将防汛抗灾工作作为汛期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来抓,先后于7月14日和17日分别召开省委常委会和全省强降雨防御工作再动员再部署电视电话会议。7月15领导重视指导有力  相似文献   

8.
李保存 《中国减灾》2010,(11):56-56
七月之伤2010年7月18日、23日,陕西遭受两次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殃及9市64县(区)500余万人,死亡、失踪326人,倒塌房屋7万余户,直接经济损失逾200亿元。灾害范围之广、强度之烈、损失之重,为数十年之罕见。  相似文献   

9.
宁陕县地处秦岭南麓中部,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宁陕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地质构造复杂,每年都要遭受程度不同的大风、暴雨、冰雹、虫灾的侵袭,自然灾害频繁。近4年来最为严重的是2002年6月9日、2003年8月29日两次局部特大暴雨洪水泥石流自然灾害,其灾害程度之深、强度之大、损失之重为宁陕历史上所罕见。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宁陕县委、县人民政府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一方面科学防范,果断决策,及时撤离,妥善安置,有效地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另一方面,动员全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以干克难的精神,取得了抗灾、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10.
受西南低涡及高空切变的影响,2004年9月3日至6日,四川、重庆两省市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暴雨中心四川东北部、重庆市东北部和西部降了特大暴雨。暴雨导致部分地区江河洪水迅速上涨,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大范围发生,洪涝灾害十分严重。民政部救灾工作组于2004年9月5日下午启程,9月6日凌晨3时赶到灾情最重的四川省达州市,并深入川渝两省市抗洪救灾第一线,实地查看灾情,协助地方搞好抗洪救灾工作。工作组从9月6日至9月12日重点查看了四川省达州市受淹城区、渠县县城洪水现场、开江县梅家乡洪灾情况、南充市营山县受灾情况、广安市受淹的老城…  相似文献   

11.
7月7日凌晨2时至7月8日,四川省宣汉县普降大暴雨,中河、后河流域出现特大暴雨。全县55个乡镇,497个村发生洪涝灾害,受灾人口68.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7月15日,宣汉县大灾之后不等不靠,全面启动了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工程。该县县委、县政府明确  相似文献   

12.
龚开洋 《广东民政》2010,(11):30-30
9月22日,受台风“凡亚比”影响,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重创广东茂名高州、信宜、罗定和阳春四县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6.5亿元。面对严重灾情,广东省皮具商会党支部积极组织商会党员开展赈灾义捐献爱心活动,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展示了广大共产党员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的暴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泥石流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导致死亡失踪1765人,房屋大量倒损,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这给当时的救灾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灾害发生后,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8日8时30分启动国家Ⅲ级救灾响应,并于当  相似文献   

14.
正7月5日以来,日本关西、近畿、四国、中部、九州等地区普降暴雨,引发河川泛滥、山体滑坡等数十年不遇的严重自然灾害,造成巨大生命与财产损失。日本曾出台"强韧国土"规划,防灾减灾能力居世界前列,本次暴雨造成如此大范围的灾难,仍不由让人深思。本文将对本次日本西部的暴雨案例进行总结,以期得到灾害背后的警示。"7·5"日本西部暴雨(又名"平成30年7月豪雨"),是2018年7月5日起发生于日本西部中心的连日暴雨灾害。此次灾害共导致日  相似文献   

15.
2002年6月上中旬,川渝两地连降特大暴雨,造成山洪突发成灾,并诱发了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受民政部的委派,我们对川渝重点地区的灾害进行考察.考察中的所见所闻,使我们对这次灾害有了更深体会,也对减灾工作有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是全国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这里地形、地貌复杂,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敞开且较平坦,中南部山地、丘陵起伏,地表岩层风化。加上地处我周暴雨中心带,导致灾害种类繁多.暴雨洪涝、干旱、雷电、低温冷冻、病虫、风暴、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其中以暴雨洪涝、干旱、雷电居多.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7.
也许是流年不顺,这些年来总是不断听到×年不遇的说法。什么×年不遇大雨、洪水,×年不遇的雪灾、狂风,×年不遇的台风、干旱,等等。初始听到感到十分震惊担忧,但不断地×年不遇就令人疲沓,特别是在2006年,曾听到南方某省会说遇到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造成××区很大损失;接下来的2008年6月,还是这个省会又遭遇了一场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致使半个××区交通瘫痪。如此50年都遇不到的重大灾情,居然两三年就能遇见一次,难免不令人对这×年不遇疑惑起来。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6月30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普降特大暴雨,所辖乡镇(街道)爆发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发生后,金安区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洪救灾中。该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代军积极响应号召,舍弃个人和家庭利益,尽心竭力为灾区群众服务,诠释了民政人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9.
长治市壶关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辖5镇7乡1个经济开发区,面积1013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26.4万。境内山大沟深,石厚土薄,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所致,历史上素有"掘地三千尺犹不及泉"的记载,加之境内各乡镇区域性小气候十分明显,频繁发生的洪涝、风灾、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仅以1996年8月2日发生的特大暴雨灾害和2009年11月11-13日发生的特大冰雪灾害为例,分别造成了价值8000万元和1.2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壶关县以  相似文献   

20.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这次灾害虽为极端天气引发,但集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为查明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成立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经过全面深入调查,形成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并经调查组全体会议审议和专家组评估论证通过。国务院调查组相关负责人就这次灾害调查中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媒体记者的相关提问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