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扬传统友谊再创辉煌未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今年正值中阿开启外交关系金禧之年。50年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历了3次建交高潮。中阿建交体现了诸多涵义,如中阿建交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推动了中阿建交过程;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向积极方面发展;中阿相互支持,关系持续发展。在本世纪,中阿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且前景广阔。因为双方都有这一良好愿望,同时也存在广泛和牢固的根基,这体现为双方在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互补性强,有深化合作的广阔空间;文化上相互交流和借鉴,取长补短,加强文明对话;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合作,为在国际上建立公正、民主的新秩序而努力。未来50年,中阿关系的局面会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与阿拉伯民族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在历史的长河中,两个文明、两种文化交相辉映,共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双方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已成为相互信赖的朋友.在新的世纪,中阿关系进一步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早在伊斯兰教创立及大阿拉伯帝国形成之前,中国就同阿拉伯地区有友好往来。新中国成立后,中阿关系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点。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陆续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双方关系不断拓展。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目标使中国同阿拉伯各国结成深厚友谊,双方无重大利害冲突,更多的是友好合作。中国人民视阿拉伯人民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展望未来,中阿友好关系定将持续、稳定、深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视发展中国家为外交基石和战略依托,十分重视加强和发展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自1956年5月同埃及建交起,至1990年7月同沙特建交止,中国同22个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50多年来,中阿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这是因为:首先,中阿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有共同的利益,在许多问题上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中阿关系的发展符合双方的利益其次,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双方的经济发展依存度不断提高,推动双边关系发展成为彼此的需要;第三,双方都重视维护这一关系,不断化解一些小矛盾,从而把这一关系不断提高到新水平.在2010年5月召开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双方宣布:在论坛框架内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这意味着双边关系将从友好合作提升到战略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国家的变革与中阿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事务中不断发挥独特战略作用。阿拉伯国家从未中断政治与经济改革的步伐,取得相应成就,但受各种内外因素制约,国与国间的改革进展不一。阿拉伯国家的政治与经济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外力不能改造阿拉伯世界。在新世纪,中阿关系的全面发展面临历史新机遇,双方应抓住机遇,实现利益共赢和世代友好。  相似文献   

6.
一 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和把握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发展与阿拉伯国家友好合作始终是中国外交优先方向. 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关系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很早就通过"丝绸之路"、"香料之路"开展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成为互惠互利的好伙伴.近代以来,无论是在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尊严的斗争中,还是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历程中,中阿之间始终相互同情,并肩战斗,成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好兄弟.  相似文献   

7.
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开启了中阿建交的大门。50年来,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阿关系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都没有改变。中阿关系源远流长,深厚的中阿友谊是中阿关系持续发展的牢固基础。21世纪的中阿关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政治上,美国的强权政治使有相同遭遇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进一步接近;经济上,经济全球化与中阿经贸中的互补性也为中阿经贸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台湾问题”、“中阿经贸摩擦”、“西方鼓吹的中国威胁论”等也是中阿关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只要双方牢牢抓住机遇,认真面对挑战,做到互利双赢,中阿关系前程似锦。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与阿拉伯思想论坛于5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面向21世纪的中阿关系”研讨会。这是新世纪第一次中阿高层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宋明江和阿拉伯思想论坛秘书长阿蒂格共同主持。突尼斯前总理哈迪·巴库什为团长的阿拉伯国家前政要与学者14人与会。18个阿拉伯国家驻华大使也列席了会议。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中方出席会议的还有多个中国前驻阿拉伯国家大使和知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结束后,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会见了阿方与会人员,对研讨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政治基础。进入新世纪,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和谐共处",共同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外交思想的新发展,也必将引领中阿和谐关系走向更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10.
中阿新型伙伴关系持续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立中阿合作论坛是中阿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已成为双方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推进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并在促进新型伙伴关系的建立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当前,中阿关系的特点是:中阿关系正处于历史最佳时期,呈全方位、多层次、高速发展的态势;双方在彼此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中阿合作框架成为推动双方关系深入发展的重要平台与合作机制;中国在中东的利益与影响力明显增大,参与中东事务的力度加大.论坛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中阿关系的发展.中阿新型伙伴关系的建立符合双方利益.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利益与影响的扩大不损害第三方利益.  相似文献   

11.
1998年3月24日,我所与阿拉伯国家驻华使团联合举办"中阿关系发展研讨会"。黎巴嫩、索马里、阿联酋、利比亚、巴勒斯坦、苏丹、约旦、伊拉克、阿曼、毛里塔尼亚、沙特、科威特、阿尔及利亚、巴林、突尼斯驻华大使、阿拉伯联盟驻华办事处主任和埃及、卡塔尔、也门、摩洛哥驻华代办出席了研讨会;中方有政府部门、大学、研究机构和新闻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官员参加。我研究所顾问杨振亚先生和阿拉伯驻华使团团长、黎巴嫩驻华大使法里德·萨马哈先生首先致词。杨振亚先生指出,中阿之间自古以来就建立了传统友好关系,这种关系在近几十年来又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展望21世纪,可以坚信,中国与阿拉伯各国无论是在经贸领域或者政治领域的友好合作都有巨大的潜  相似文献   

12.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在全球得到广泛回应,不乏对其可测量性、可操作性、生效条件、适用范围的质疑,并存在误读和滥用。软实力理论对国家实力中文化等因素的强调,对中国等文化资源深厚的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但是需认识到,奈的软实力理论着眼于美国在战略收缩背景下如何维系全球领导权,中国则面临不同的语境与诉求,需接入符合自身历史传统、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本土思考框架,规避可能面对的“话语陷阱”,形成独立可行的理论话语和实践路径,尤其是要契合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目标。中国学界广泛展开了有关“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对话与建设,与文化领域的各种实践同步展示了中国对软实力理论的本土诠释与超越,也推动了文化安全议题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和安全体系的重要关注。基于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资源与未来发展目标,基于一种面向未来的“务实、自信、开放、多元”的“文化安全观”,推进以文化传统、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安全为内核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外来文化影响、保持文化独立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为未来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13.
提到对美国外交决策的游说活动,人们往往很快想到对美国外交决策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亲以色列游说集团(简称亲以游说集团),而与亲以游说集团在许多问题上针锋相对的亲阿拉伯游说集团(简称亲阿游说集团)却并不为人所熟知.随着阿拉伯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亲阿游说集团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在美国对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简称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的巨额军售和沙特当选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①等许多问题上,亲阿游说集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亲阿游说集团并非一个有着统一领导、统一行动的单一组织,而是一个在倾向推动美国外交决策向亲阿拉伯国家方向发展上有共同利益关切,由美国阿拉伯裔人群、阿拉伯国家政府、部分阿拉伯石油和军工企业等众多利益攸关方形成的游说集团的统称.  相似文献   

14.
文化旅游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中的作用表明,文化旅游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参与全球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系统工程思想为分析视角,剖析了中印文化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发现中印文化旅游软实力在系统结构和其他功能系统存在着差异,致使其竞争领域和支撑力着重点有所不同。通过两国文化旅游软实力的比较分析,找到产生区别的主要原因,同时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文化旅游软实力建设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有利于提高我国旅游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建交65年来,两国关系大起大落,几经波折。在中阿关系跌宕起伏的过程中,意识形态始终是影响中阿关系走势的主因。中阿关系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应客观看待对阿政策和援助;不应以意识形态划线决定外交政策;对外援助要量力而行。中国应充分发挥传统友谊在推动中阿关系和"走出去"战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推倒高墙:论中非关系中的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非关系中硬实力(经济和贸易关系)和软实力(文化和价值观的吸引力)未实现同步发展的现实,以及西方舆论对中非关系的负面报道和指责凸显出中非关系中软实力建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从构成软实力基础的三大要件(文化、价值观和政策)来看,我国对非洲软实力外交既有优势,同时也面临不足.为推进中非关系中的软实力建设,我们应首先在战略层面,从道义高度上确立对非洲外交目标.帮助非洲实现减贫发展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共享全球化成果,应是现阶段我们对非洲外交最适宜高举的旗帜.其次,在战术层面则要加强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议程设置能力,重视对智库和市民社会的培育,积极开展对外舆论引导工作,加强与非洲的发展经验交流,以及多渠道开展对话,等等.而我们内在软实力的厚积则是对外软实力推广薄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软实力"概念被引进到中国已经20多年,从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来看,最初对其的反应是非常冷淡的。然而,随着国际竞争态势的变化以及中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因素在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文化发展被直接纳入到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中。在这种情形下,国内学术界对软实力的研究骤然升温,并对其从概念到内涵都进行了更大范围的拓展,形成了与"软实力"有关的一系列概念和相应的理论,从而实现了"软实力"从概念到理论的"中国化"创新。尽管国内学术界对"软实力"概念的使用依然存在着诸多分歧,但中国的确需要大力发展软实力。原因在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硬实力,也需要不断增强的软实力。只有在硬实力与软实力平衡发展的支撑之下,中国的和平发展进程才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由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个通行的概念。软实力所提出的发挥文化资源吸引力来达到国家目标的思想,被人们普遍接受。但软实力概念在利诱与吸引如何区分,硬软实力资源如何区分,物质性的流行文化如何产生软实力以及软实力是否存在道德性、规范性等问题上,还存在许多内在矛盾和局限。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其中的"柔实力"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软实力是国家形象塑造与竞争的基础,国家形象与软实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的互构关系。人权是国家权力的源泉,人权为具体的国家制度创新奠定了价值基础并指出了发 展方向,是国家软实力的内核。人权发展在经济发展、文化吸引力、国家形象塑造、国际议程设置、媒 介传播效应、行为合法性等方面推动软实力提升。对中国来说,在人权软实力建设方面要想“有所作 为”,走向世界,必须凸显“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加强与国际社会包括人权交流在内的各个层面 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面临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革,印度的外交观念、外交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印度在制定对外政策时愈加重视软实力的作用,这在对非洲关系中得到了明确体现。印度通过实施经济援助、加强教育文化交流、促进与非洲国家的军事合作以及支持非洲在国际体系中的合法权益等方式极大促进了双边关系发展。非洲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应积极借鉴印度对非洲软实力外交经验以促进中非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