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柴静的笔下,有非典、爱滋病患者,还有吸毒者和罪犯。“对社会底层的关怀”是柴静的节目、柴静的书的“标签”.也无疑是柴静真正“火”起来的原因。当下社会,民生冷暖已日益为中央和地方以及社会各界所关切。柴静的《看见》.正契合了当前的热门话题和当今“新政”。  相似文献   

2.
"看见"几乎成了柴静的LOGO,曾有记者发问:"怎样才能像你那样发现新闻?"她说:"站在最近的地方,你就能‘看见’新闻。"柴静说,"一个人由无数他人构成"。不错,她自己便是一个多人合成的"作品"。在崔永元、白岩松、罗永浩、张立宪等一干"老男人"的"劲炒"下,柴静新书《看见》成为2013年开年第一畅销书,已破100万册大关。亚马逊、当当、京东等各大图书销售网站上,《看见》均占据热卖榜首。在最近的地方,"看见"新闻站在教室走道里,8岁的柴静捂着左  相似文献   

3.
其实近年以来,在书画乃至文化市场上,不但书画本身有“出身论”,写字画画的人,更要讲“出身”。北洋军阀“大帅”们的字,作者一脸暴戾也好,好武不文也好,不是都卖出了好价钱么?文革祸首“康老”的字画印以及他所校勘过的版本,不是让许多人追而不得,于是万分焦虑么?  相似文献   

4.
与贼打交道     
“你当侦查员啦?抓小偷?”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第一个反应就是睁大她那本来已经很大的眼睛,“眼睛不好,又平足,看见了,抓得着吗?”父亲在一旁说话了:“让她试试吧,坐了几年的机关,换换环境也好,说不定真能成为一名抓贼能手。”母亲白了父亲一眼,没再说什么。这时的我被即将成为侦查负的神秘感紧紧包围着,盼着早一点上车,早一点抓到小偷。1993年盛夏。我成为打扒侦查员队伍中的一员。一第一次上车抓贼,谈不上信心百倍,但也没觉得抓贼有多难,碰见就抓呗。不过心里总在琢磨,小偷到底长什么样呀?公共汽车上那么多人,钱又都没…  相似文献   

5.
莲子 《民主与法制》2013,(27):51-51
现在似乎有这样一种感觉:媒体报道的一些社会现象,一旦冠以“中国式”的标签,就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反映出的人车矛盾,就让人感叹,其背后的路权之争何时是尽头?  相似文献   

6.
每到一处,仇和都刮起一场仇和式的“整顿风暴”,人走之后,又会留下什么呢?是雨过地皮湿,还是永久的烙印? “另类标签”“作秀”“最富争议”“独断专行”“个人英雄主义”“酷吏”“精英政治”“是人治不是法治”“铁腕”“长官意志”等词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像染发、耳环、穿鼻、嘻哈、异服等这些前卫的东西武装在一个玩酷的青年身上一样,夺目扎眼。 时值两会,代表和委员又是如何看仇和现象的呢?  相似文献   

7.
葛燎原 《现代领导》2014,(11):26-27
对于政协来讲.“人民”与“政协”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政协就是做团结人、凝聚人的工作的。统战也好,协商也好,民主也好,其对象都是人民群众。政协工作原本就是群众工作,而且是特殊的群众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对人民政协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因此,群众路线既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政协工作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8.
我的左手断了,看见同龄的小伙伴都有一双巧手,就去问爸爸。 爸爸告诉我:“手,是大老虎咬断的。” “大老虎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咬断我的手?”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听从苏联学习归来的同志讲苏联的“电视”。我问:“啥是电视?”他说:“克里姆林宫在开会,几百公里外的工厂就能看见。”我吓了一跳,觉得简直不可思议,这是什么技术,能让人的眼睛看到几十甚至几百公里之外的东西?难道世上真有千里眼吗?整个世界都像在玻璃缸中一样,不管远近相互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10.
吴孟樵 《台声》2013,(11):51-51
导览台湾,会从哪个部分着手?任何人都会有自己的角度,但是,看见的部分是什么?感动自己、感动别人的是什么元素?由侯孝贤监制的纪录片《看见台湾》,早在11月正式上映前的一个多月举办试片会,且难得的是在西门町的“日新”大戏院举行。试映后,感动许多在场的人,在座者包括媒体记者、影视圈的导演们、台湾高铁董事长兼执行长(台北市前副市长)欧晋德……纷纷报以热烈掌声,甚至是泪下。  相似文献   

11.
明明本是个好学上进的学生,一次班上有人丢了东西,查去查来他的疑点最多,班主任老师责令他写检讨、退赃款,同学们则指指点点议论他是小偷。半个月后,问题查清了,正当老师要还他清白、为他恢复名誉时,派出所又找上学校,原来他上周真的跟几个不法青年一起当了扒手。老师不明白,怎么一时的错怪,竟使一个好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心理学中,这种给某人贴上某种“标签”容易使该人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贴标签效应”,其一是因为标签的暗示作用可以影响人的“个体意识的自我认同”。如…  相似文献   

12.
新论摘编     
题。他说,我们把民主政治叫做政治文明也好,政治民主也好,既然讲文明、民主,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和宽容。这是民主政治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尊重”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和自由。现在民法典正在起草人格权法,人格权的核心就是人的尊严和自由。宽容,就是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意见。中国现在已经没有“文化大革命”那种“以言治罪”了,这是很大的进步。仅仅有一种声音不是国家之福,这一点过去我们都看到了。建立什么样的民主制度?我想,就是要建立有尊重和宽容精神的、祥和的民主制度,就是要达到这样一种政治局面。(摘自《学习时…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0月14日CCTV播出了某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闽红灯的节目,“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被广大网友冠以“中国式过马路”并在网上迅速走红。一个过马路还搞出个“中国式”,这不是小题大做吗?其实质是借“中国式”的标签引人注意,以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  相似文献   

14.
每年2月14日是西方人的“情人节”。时下中国人特别“崇洋”,把外国人的节日拿来当作自己的节日,这叫时尚。于是乎民族文化的捍卫者疾呼:其实,中国人应该过自己的节,中国不是也有个表达爱情的节日吗:它是农历七月初七。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又称叫“七夕节”。可是,时尚无情,作为社会主流的年轻人偏偏不把牛郎织女当回事。临近“情人节”或到了“情人节”,马路上也好,商场里也好,写字楼中也好,到处可见年轻人“躁动不安”的身影。向心仪的女孩献上一束玫瑰、一盒巧克力或一瓶香水,成了追逐爱情的男孩们的“必修课”。那些“狡黠”的商人们,也抓住机遇试图大发“爱情财”:春节还未过去时,就蠢蠢欲动地炒作起“情人节”题材了。  相似文献   

15.
纪念塔”是贵阳市内一个老地名,现在不但还在使用,而且是几条大道交叉的繁华之地。但是,有点奇怪的是,今天的贵阳人,来往此地一千遍,都没有看见半点“纪念塔”的影予,也根本不知道这个地名的来历,竟然从来没有想到要打听打听:塔在哪儿?纪念谁?  相似文献   

16.
灵魂的舞蹈     
记得有一位老艺术家曾对我说过,当艺术深入到一个人的灵魂,人的灵魂就会舞蹈。他还说,不管你热爱的是哪种艺术,文学也好,表演也好,绘画也好,你的灵魂都会舞蹈。面对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育新艺术团的“舞者”,你会相信,舞蹈着的灵魂很纯洁很干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句老话叫“医不自治,鉴不自照”,是说每个人在对待自己时很难做到准确公正;西方也有句老话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是说每个人看别人往往看得清楚,看自己就不容易了。其实,上面两句简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另一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08,(18):68-68
编辑同志: 罗某到商场买东西,在烟酒专柜看见出售的标识为峰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保健食品“峰酒不老林”外包装的“说明书”和“合格证”上,都没有标明该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适宜人群以及有关注意事项,这是不符合卫生部颁发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要求。于是罗某花了500余元钱买了一盒。但购买后罗某并没有饮用,也没有送人,而是向法院起诉,称该酒的标签和说明书的内容违反规定,属于不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19.
卢仁江 《今日浙江》2012,(22):62-62
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桑德尔上课时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黑色的圆点,然后问学生:“你们看见了什么?”学生答:“一个黑点。”桑德尔说:“你们只说对了一部分,这其中最大的部分却是白的。这就好比我们看人,如果只看见这个黑点,就会把人看成是黑的;而如果在看到黑点的同时,看到其余部分是白的,看人就比较客观了。总盯着他人的黑点,就把他人的黑点放大了,就会使自己失去朋友。相反,你不盯着别人的黑点,别人的心门就会为你敞开,辅助你成就美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将近4年以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过程中发生的“3·19枪击案”,一夕之间彻底改变了选情。从此,台湾的选举埋下了不可预测的变数,民意调查也好,选情分析也好,都敌不过选前的突发事件——台湾媒体称之为“选举奥步”。随着2008年两场选举投票日期的临近,陈水扁当局抛出“冲突、戒严、延选”等方案进行试探。可以预期,民进党更多的选举花招必将逐步出台,台湾选举的所谓“民主游戏”还能玩得下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