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月 《今日广西》2007,(12):44-45
1990年12月,肤阴洁洗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1992年1月,“肤阴洁”获得药品生产批文。 2005年6月,“肤阴洁”被国家商标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肤阴洁,这个从广西大容山里走出的“小家碧玉”,最终长成了医药界的“大家闺秀”。这其中,几多坎坷,几多艰辛……  相似文献   

2.
从“父母官”到“公仆”陈东升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把管理一方百姓的官员称为“父母官”,而今,称之为“公仆”。从“父母官”到“公仆”,表面上看是称谓的变化,而其实质却包涵着深刻的民主政治的内容。早在《诗经·小雅》里就有“乐只君子,民之父母”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与前十个“五年计划”明显不同,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由“计划”改成了“规划”。虽然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折射出的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冬天的颐和园很冷,寒风料峭。青龙桥指路队的队员们早上九点就聚集到颐和园东宫门门口,穿上统一的服装,为游客指路做准备。今年55岁的高玉红是指路队队长,队员们到齐后,她把桌子上的音箱开关打开,引导队员们齐唱队歌《我们是光荣的义务指路员》:“我们是光荣的义务指路员,热情满怀把爱心奉献,如果你出门在外迷失了方向,我们来为你指路导航……”  相似文献   

5.
正值而立之年,性格像羊一样温和,说话做事却像机关枪,雷厉风行。於金山,上海石油第二加油站站长,一个不折不扣的“细节控”,对细节的苛刻程度让女生都白愧不如。他深谙“抓大放小是管理原则,抓小放大是管理方法”的道理。“细节决定成败”、“见微知著”是他这样的“细节控”的座右铭。从船厂到油站,工作环境变了,可他重细节、  相似文献   

6.
姜超 《群众》2013,(5):36-37
当前,“中国梦”成为时代最强音,习近平同志强调“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从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梦,到以“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梦,再到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梦,“中国梦”唤醒人们厚重的历史记忆,照亮人民美好的发展愿景,同时更记录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寄托着几代人的毕生夙愿。  相似文献   

7.
【声音]从“谜”到“迷”,是一些外媒负责人对中国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一些外国媒体老总也纷纷谈起他们对中国的感受。路透社总编辑史进德,1991-1994年曾担任路透社中国分社社长。他说,他第一次来到北京,觉得这一东方大国是一个谜。现在完全不同了,“我们可以像报道七个西方工业大国那样,充分专业地报道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8.
曹景行 《两岸关系》2009,(11):29-30
1956年的7月16日下午四点左右,一辆蓝色的“华沙”牌轿车载着我和父母三人直奔颐和园。邵力子先生和夫人傅学文女士已经在门口等着,他同我父亲曹聚仁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父亲没有同我们一起回去吃晚饭,他和邵老留在了颐和园。  相似文献   

9.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无一例外把统治者与人民大众的关系比作“舟水缘”。《孔子家语’五仪解》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相似文献   

10.
苏全有 《求索》2014,(6):160-164
“东方病夫”亦称“东亚病夫”、“远东病夫”、“亚洲病夫”、“亚东病夫”等,其中前二者最具代表性。1896年舆论界最早提及“东方病夫”,对此通行的观点多以讹传讹。从清求到1930年代求,“东方病夫”广为述及,之后“东亚病夫”则远远超过了“东方病夫”。造成这种变化的啄图,与土耳其及其凯求尔改革有关。凯求尔改革直接导致国人认为土耳其脱去了“东方病夫”的帽子,从而更多的以“东亚病夫”与中国相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东亚病夫”取代“东方病夫”,占据了统治地位。“东方病夫”几乎被遗忘,渐渐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相似文献   

11.
王立常 《创造》2001,(5):44-44
不久前中学历史教材错误百出的问题刚被披露,近日又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看到颐和园等著名景点的指示牌漏洞百出。笔者在此不由得产生了这样一个疑惑:北京的专家都干什么去了 ?  作为全国的“心脏”和文化中心的北京,可说是人才济济,院士、教授及各类专家 (自然也包括语言学家 )一大群,真乃得天独厚。可令人费解的是,历史课本上出现那么多知识性错误,甚至连眼皮底下的一块影响咱华夏形象的指示牌竟都长时间没有人发现它们的问题。媒体上至今也没说这些问题是谁最早发现的,假如不是某位饱学的专家发现,而是普通人士发现了前者…  相似文献   

12.
从“黄祸论”到“中国威胁论”彭怀东一段时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成天在散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企图用其编造的谎言蒙混世人的视野。“中国威胁论”是什么货色?只要粗通中国近代史的人都会知道:它不过是19世纪、20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制造的“黄祸论”的翻版的变种...  相似文献   

13.
钟轲 《今日海南》2008,(1):20-22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从1998年举办首届“冬交会”——(海口)全国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开始,十年来,“冬交会”改为“海交会”——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历经起步、成长、创新,一年一度,一棒接一棒,在给人们带来无数惊喜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王琳 《时事报告》2007,(3):20-20
政策背景:在十七大报告中,“发展”共出现了273次,报告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字之变,内涵深刻,反映出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
王赵 《今日海南》2009,(12):8-9
策划人语 吃、住、行、游、购、娱是涵盖旅游的“六大要素”,不管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目标如何延伸和拓展,“六大要素”似乎是绕不开的内容,甚至可以说是“规定动作”。所不同的是,这“六大要素”不是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和功能的“复写”,更不是东拼西凑的拍砖灌水式填充和将就,而是要有格调、有境界以至成为“落地成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法治建设驶上“快车道”。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建设法治中国”,从法治“新十六字方针”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执政党力行法治的思路清晰可见。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勾画出未来法治中国的新蓝图..在法律体系已经建成、法治设施逐渐完备的基础上,四中全会意味着中国进入一个新的“法治时刻”。如何经由形式法治实现实质法治?如何发挥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主导作用?如何从法律大国转变为法治强国?中国又一次站在了法治转型的历史新起点。  相似文献   

17.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一、“三个特色”的来龙去脉“三个代表”的提出,是江泽民同志深思熟虑的思想结晶,是他长期以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从“三个代表”重要的思想渊源观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江泽民同志任总书记后提出的“三个特…  相似文献   

18.
从“抢共产党”到“抢官太太”石南荀记得有一出戏叫《杜鹃山》,戏中一支农民起义队伍,出于朴实的阶级意识和对共产党的无限信赖决定到山下抢一位共产党来领导自己闹革命。这种“抢”乍看似乎有些幼稚滑稽,但透过“抢”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党在群众中的崇高威望,看出群众...  相似文献   

19.
每年大年初一那一炷缭绕的“头香”,成了缠绕着人们挥之不去的“头香”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波 《现代领导》2011,(3):44-45
越南头号“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在当今的越南政坛,阮富仲是一位有着极深理论造诣的政治家。在民众眼中,他是一位儒雅、稳重、学富五车的国家领导人。“有德、有才、有能力、有眼界”,越南各界如此评价他。在一些国内外的政治观察家跟中,阮富仲是一个“性格柔和”的领导人,有人将其描述为“一位慈祥祖父式的政治家”。尽管众说纷纭,但外界普遍认为,阮富仲亲民、稳健的执政风格.将确保权力的平稳过渡和越南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