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束洪福 《理论前沿》2008,(12):17-18
“理解科学”是时代提出的崭新课题,科普工作者和大众传媒都承担着庄严的使命与责任,要切实肩负起推进科学普及、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对山东机械制造业青年职工的科技素养问卷统计分析发现,机械制造业青年职工最关心科学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技术,互联网是其获取科技信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渠道,机械制造业青年职工对科技与自身发展有着高度的认可,渴望通过提高自身科技素养水平改进自己的发展空间。暴露出的一些弱项有:青年职工参加职业技能比赛和脱产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利用科普设施及参加科普活动的比例处于一般水平等。因此,必须发挥青年职工个人、企业、社会和国家多方面的力量提高机械制造业青年职工的科技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括号内数字前者为期号,后者为页码)青少年研究从青年发展的视角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陆士桢(1,1)不断提高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素养韦建桦(1,3)让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扎根赵曜(1,5)让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是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杨瑞森(1,6)马克思主义要在高校掌握话语权王学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虚拟与现实共存的社交方式,深刻影响着青年群体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加工者、交换者、传播者。面对海量信息,青年的媒介素养即对信息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的能力不可或缺。网络社交媒体的使用为青年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加强青年媒介素养教育是重中之重。在新媒体时代,需加强行业自律和个人修养,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下,采用多种形式推广和普及国民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5.
公众科学素养的水平对21世纪的中国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对我国的科学普及不应该仅仅普及科学知识的基本认识,本文论述了科学普及应该从以往唯科学、唯技术的导向走向以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为导向,重点传播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为内涵的有整合意义的科学文化,对新世纪如何促进包括各级干部在内的中国公众理解科学文化提出了探索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已经风靡了半个多世纪,保尔的英雄形象和革命精神鼓舞了几代中国青年。今天,保尔精神过时了吗?保尔精神还有没有现代价值?要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不仅要透彻地理解保尔精神,同时还必须从个人与现代社会两方面深刻理解时代对现代人,特别是对现代青年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要求广大青年应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自觉地把实现个人价值的努力同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树立科学的青年人力资源观,为我们做好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政党青年组织一要探索政党政治和组织行为在青年中的实现路径,二要探索政党意识形态在青年中的传播路径.根据政党青年组织功能理论,我国共青团组织的未来走向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位置”和“有作为”双重因素.要深入研究和着力解决共青团探索政党政治和组织行为在青年中的实现路径与探索政党意识形态在青年中的传播路径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使共青团真正起到政党青年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青年承担着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我们所处的大时代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时代 ,小时代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发展中竞争的时代。青年要理论联系实际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相似文献   

10.
科学素质提升,是增强公众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举措。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进一步发挥好科技馆功能,推进科学知识的普及,要从政府、科普场馆、社会特别是学校等方面入手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比较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也是科学的重要分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警察比较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尚不能满足公安教育、理论研究和公安改革的需要。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 ,必须加快公安改革 ,为此 ,应当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开展比较警察学研究的意义 ,同时遵循一定的原则 ,并对当前亟需的几个重点问题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2.
行为主义政治学是二战后在西方世界风行的政治学流派 ,其核心方法论原则便是它的“价值中立”论。政治学研究既不应当绝对地“价值中立” ,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价值中立” ,它应当是价值与事实的统一 ;而且建立在“价值中立”原则基础上的所谓政府中性化理论也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国家观为我们正确地认识政府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 ,而政府作为国家的一种权威性公共管理机构 ,其履行社会职能、实施社会管理 ,从根本上讲还是为统治阶段服务的 ,政府不可能是中性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青少年乙肝病毒携带者面临着就业、婚姻、教育、社会交往等各种排斥,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公众缺乏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科学认识,乙肝病毒携带者缺乏对自身疾病的科学认识和健康心态,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政策不健全。因此,必须建立社会公共卫生预防机制,减少社会公共安全成本,从根本上消除偏见和歧视。  相似文献   

14.
公安学增设为一级学科,使治安学学科建设变为现实。由于二十多年治安学学科的归属问题,导致治安学学科定位不准,学科建设异化,学科方向不明,体系混乱,术语不精,学科研究散、浅、偏,专业设置无创新等问题的出现。在公安学框架下,加快治安学学科建设,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提炼研究成果、凝聚研究力量、营造学术氛围、构筑研究平台,来解决治安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地位、研究方向、力量分散、学术生态、学术交锋等问题。同时,正确处理治安学学科建设中的诸多关系,包括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教学与科研、专业课程设置与专项业务课程设置、治安学学科教育与治安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治安学已具备公安学下二级学科的基本条件,即:研究对象从属于公安学,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社会有较大规模的人才需求,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但存在与公安学关系不明、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人才培养目标过窄、研究相对封闭和专门学术平台缺乏等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治安学学科建设应探讨秩序与安全的关系以明确治安学在公安学中的地位,构建开放的治安学研究体系以摆脱治安业务思维的限制,加强治安学基础理论研究以指导治安实践,拓宽治安学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加大扶持力度和政策倾斜以提供学术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6.
治安学基础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已经得到认同,其基础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治安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以至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还没有重大突破。当前,必须明确治安学的研究对象,着力建立和完善治安学的概念体系,尽快建立科学的治安学学科体系,并抽象出治安学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7.
治安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已经得到认可。但由于种种原因,治安学理论及其体系的构建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严重制约了治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当前,构建治安学理论体系需要着力提高对治安学具有理论的前提性认识,明确确定治安学逻辑起点以解决治安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强化治安学理论以我为主、中西结合以解决治安学理论及其体系的本土化(中国特色)等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一种思路和方法,它包含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三大基本职能,代表了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内容。治安管理发展中存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人才,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创新是实现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两个核心问题主要靠高校的学科建设来解决,也构成了治安学科建设的原动力。治安学科建设应当紧紧围绕使命,确立两个目标,遵循两个规律,坚持两个原则,树立两个意识,达到两个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公安学二级学科的设置应当按国家颁布的标准进行。当前关于公安学二级学科设置的讨论主要着眼于公安业务的需要,缺乏对学科自身知识体系的关注。公安学二级学科建设应当注重学科方向的凝练与培育,对于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方可设置二级学科,同时二级学科的设置应在数量上予以控制。公安学二级学科的建设应当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公安工作中的信息经过公安机关、新闻媒体、公众的传播,常出现信息失实现象,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包含了归因、注意、态度、新闻逆反心理、从众、近因效应等心理现象。因此,公安机关应从增强信息的公开透明化、掌握纠正信息传播失实的最佳时机、加强立法普法工作、有效利用积极舆论、加强与媒体合作沟通等多方面应对信息传播失实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