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公法与私法的相互融合,刑法与民法、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刑事损害赔偿这种因犯罪行为而产生的民事责任在具有补偿功能的同时,也具有预防和遏制犯罪的功能。因此,刑事损害赔偿可以影响刑事责任,也可以作为刑罚的替代措施之一。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功能的融合有利于我国刑法的轻刑化,有利于非监禁刑、包括刑事损害赔偿在内的非刑罚处理方法的发展和运用,使刑事责任的惩罚性、破坏性色彩淡化,实现良性的刑事法治。  相似文献   

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前提是,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产生了两种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其中民事责任包括物质损害赔偿责任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损害赔偿的形式既有物质的弥补,也有精神的抚慰。侵犯人身权的犯罪最易产生双重责任,如果对被告人仅追究刑事责任而放弃民事责任,违反哲学和经济学原理,是对人权的漠视,对公平的亵渎。  相似文献   

3.
民事责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责任制度是我国重要的一项法律制度。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民法通则所指的民事责任是指违反合同或其他民事义务而应负的法律上的责任。 一 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法律特征。一是责任性质不同,民事责任只有明显的补偿性,承担的方式也主要是财产性的经济补偿,而以非财产性的排除措施为辅;二是处理原则不同,民事责任因为是补偿性的,所  相似文献   

4.
责任行政是现代行政法的基本理念,是一个包括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道德责任在内的责任体系。责任行政理念的产生是现代法制社会的客观要求;责任行政要求树立责任观念,健全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5.
由于对交通肇事类刑民责任竞合案件中的刑民关系存在误解和混淆,对刑事责任是否影响精神损害赔偿认定因而存在不同处理方式;加上对《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适用较为混乱,导致司法审判中诉讼方式、诉讼事由、刑事罪名等都可能影响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因此,实务审判中需要厘清刑民规定的衔接适用,明确刑事责任不能替代精神损害的民事赔偿权利,统一刑诉司法解释适用,坚持交强险中赔偿受害者精神损害,以逐步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一人公司制度的引进和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规定在公司人格、责任能力及其责任形式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理念和适用的新问题.基于企业的经济学原理和契约性质,法人性质的实在说和代理人理论较好地解决了法人人格的有机组织体、独立的意思和行为的论理基础,并由此扩展到法人独立的刑事人格、犯罪能力和受刑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主体的原理以及单位人格的部分否定都要求对现行单位人格的刑事否认制度进行反思.在揭开公司面纱,直接追究自然人刑事责任的同时,也得追究其单位人格责任.  相似文献   

7.
程序价值观视角下的刑事强制措施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雄 《求索》2008,(10):129-131
程序工具主义要求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必须为达成正确的裁决结果之目的服务。在满足诉讼结果合乎目的性的同时,侧重追求诉讼过程的经济性。程序本位主义理念强调包括刑事强制措施在内的程序制度必须符合程序的道德性要求,遵循程序正义价值的基本标准。尽管两种不同的程序价值观可能存在矛盾,但是二者均统摄于法律的正义价值框架之内。刑事强制措施在具体制度的实体设置和程序设置上应当兼顾程序的工具价值以及自身的独立价值。多维程序价值观的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应当采用保障型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曹华 《求索》2011,(1):164-166,235
我国刑事立法上不能对共同过失犯罪适用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从而不利于对共同过失犯罪的处罚,导致了诸多共同过失犯罪没有处罚的依据,也给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冲突。文章选取了共同过失犯罪的定罪、量刑两个角度对共同过失犯罪刑事责任的实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图在庞大、艰深的共同犯罪制度和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共同犯罪问题中寻求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特有的诉讼制度,它横跨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两个阶段,力求在一次庭审中解决相关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问题,以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但在司法实践中,刑事附带民诉难以使当事人心服口服,案结事了,在审判程序中处境尴尬,并未实现程序设计者的初衷。在当前我国两大诉讼法进行大修的背景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如何发展完善,应当受到重视。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中,刑事证据向民事证据的转化,尤其是作为最重要言词证据的被告人供述的转化,是重中之重。实现程序化的证据转换,以体现程序的秩序价值,衡平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0.
刘娟 《前沿》2012,(19):90-92
民事责任制度是我国规制企业垄断行为的最原始最基础的责任形式,并且几乎每个国家的反垄断立法都会规定了民事责任制度.反垄断法中的民事责任制度的价值追求往往是有效竞争,而不是填补损害.本文从反垄断法民事法律责任制度本质着手分析,剖析了我国现行的《反垄断法》中民事责任制度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对完善与规范我国反垄断法的民事责任制度提出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行为因其违法程度不同,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查处操纵证券市场案件既不能混同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适用,也不能因为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而免除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2.
喻景鹏 《前沿》2005,(11):130-132
自罗马法以来,在民事责任归责上均坚持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即无责任”是一著名的法律格言。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民法典的起草、论证工作,其中关于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制度的设计在理论和立法界都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在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理解与运用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拟通过对无过错责任原则概念和特征及其与过错推定的比较分析,就无过错责任原则存在的缺陷,以及应尽量以过错推定来代替无过错责任的问题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一项解决与犯罪行为相关联的民事责任的诉讼制度。因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审判实践中往往出现诉讼主体、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原则、赔偿范围、赔偿标准、法律适用及其原则等方面的问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坚持最大限度补偿被害人原则、适当考虑被告人赔偿能力原则、追究共同致害人以切实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原则和先刑后民原则,从保护被害人权益的角度出发,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一种专门机关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刑罚执行方式,在国外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它在中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似乎还是一个新名词。从一般的意义上说,社区矫正是国家司法制度中的一部分。社区矫正理论认为:对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的考虑不应仅仅基于犯罪人本身的行为,而应考虑社会应承担的责任,而社区矫正正是凸现了社会责任方面,并打开了犯罪人回归社会的通道。  相似文献   

15.
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在刑事案件中如何确认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我国缺失相关制度规范。刑事责任能力的确认直接影响刑事案件中触法精神病人的刑事处遇。应当规范我国的司法精神鉴定程序,设立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确认程序,并将二者整合,构建我国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确认制度。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型企业犯罪治理模式,刑事合规创造性地提出了合作共治的新理念。应当说,刑事合规的勃兴与责任主体统一性的苛求和犯意考察上的宽松紧密相关。我国单位犯罪在归责逻辑、罪过要求以及量刑机制等方面与国外存在明显的差异,故刑事合规的引入需要清除这些理论分歧。从刑事立法的角度而言:其一,修改单位犯罪,将特定成员刑事责任推定为单位责任;其二,将是否制定合规计划作为量刑的考察因素;其三,增设单位缓刑和职业禁止。  相似文献   

17.
刘海燕  袁海英 《前沿》2010,(12):94-97
刑事简易程序的运用蕴涵着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它的制度设计与和谐社会的理念高度契合。适用刑事简易程序可以缓和化解冲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而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在刑事简易程序的多元价值取向中,和谐价值能够使公正和效率价值相协调。应在和谐价值的指引下,改革现有的刑事简易程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大局。  相似文献   

18.
姜淑明 《湖湘论坛》2004,17(6):74-75
一、归责原则概述民事责任的认定必须遵循一定的归责原则。归责原则就是归责的规则 ,是确定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 ,也是贯穿于整个民事责任制度并对责任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1 ] 。因此 ,归责是一个责任的判断过程 ,与责任的内涵不同 ,归责原则并不意味着责任的成立 ,而只是为责任的成立寻找根据 ,这种根据实际上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判断。责任的成立与否 ,要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责任的构成要件 ,而归责原则只是决定了责任构成要件上的差异。可以说 ,不同的归责原则的确定 ,对民事责任制度的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表现…  相似文献   

19.
李小明 《求索》2007,(10):95-98
在垄断行为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是所有垄断行为中理论上危害最大的行为类型,因此,在法律上对它的处罚也应当最为严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停止及纠正滥用行为,罚款及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企业承担法律责任的基本形式,进行刑事处罚及分拆企业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人承担的严重的法律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2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是实现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具体程序,其目的就是追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损害赔偿责任。被害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附带民事诉讼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物质损失”概念从整体上明确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范围,它不但制约着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而且制约着被告人民事责任的范围。本文从实务分析出发,对“物质损失”的概念作规范性的学理解释,以求在司法实务中有一个可以明确把握的界限,便于更有效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