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代杰出的农民科学家喻本元,喻本亨俩兄弟所编著的《元亨疗马集》,即《牛马经》,是我国三百七十多年来流传最广、深受广大民间兽医所珍视而且必须阅读的一部巨著。喻氏兄弟毕生从事兽医实践,广泛发掘、整理我国历代的兽医古籍;到处寻师访友,充分汲取劳动人民的医术经验。他俩以惊人的毅力,经六十多年之久,终于在晚年成书。至清初曾把《元亨疗马集》选入《四库全书》,重点加以珍藏。当时这部著作曾传到国外,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它对祖国和世界的兽医学,旁及农学、医药学、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色诊,是中医和中兽医独特的望诊方法之一,也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元亨疗马集·脉色论》亦指出“凡察兽病,先以色脉为主,……。”这些都表明中医和中兽医是十分重视色诊的。但是,中医的察色,是观察人的面部的见色。中兽医的察色,则主要是指口色。正如《元亨疗马集》所说:“口色,验疾之所也。”因此,中医和中兽医的察色,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例如,在青、黄、赤、白、黑五色作为病色问题上,二者就当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我国明代兽医学专著《元亨疗马集》中载有一些土草药,由于年代久远、方言差异、名称不同以及翻印讹误等原因,究指何物已难确定,因而影响一些方剂的实际应用。为此,笔者对其中部分疑难土草药进行了研究,现将考注结果报告如下。 木桹根 《元亨疗马集》经验良方中有“清肺散,治马肺热、喘粗及非时恶喘;木桹根、板蓝根、  相似文献   

4.
《和剂局方》的平胃散,本系治“湿淫于内,脾胃不能克制”的燥湿健脾之剂。可是,在《元亨疗马集·使用歌方》中,却赋予平胃散以“胃寒草少灌安康”的功效。《中国兽医杂志》1979年第3期刊载的《猪胃寒辨证论治规律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亦谓:在经过“进一步试验”与“详尽的观察和统计”之后,更对平胃散治胃寒的功效从理论与实践上予以论证和肯定。然而人们不免要问:为什么中医用以燥湿健脾之平胃散,到了中兽医手里就变成治胃寒的方剂呢?难道是《和剂局方》与《元亨疗马集》刊载的平胃散有什么不  相似文献   

5.
兽医针炙术治疗畜禽疾病,具有治疗范围广,疗效迅速,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现将最常用的四种传统针治方法,介绍如后。 (一)圆利针治疗 圆利针又名白针,《元亨疗马集》记载“拽皮泄湿气,白针弓子穴”即指此种针法。近年来有些兽医用毫针代替圆利针,但圆利针有进针快、不易弯折、针孔愈合快、适于留针、刺激量大,疗效高等优点,所以仍为多数临床兽医应用。 1.针法:应用圆利针治疗,一般病畜不需特  相似文献   

6.
马骡蹄叶炎是蹄匣里面血液循环障碍,蹄内压增大,真皮小叶发炎所引起剧烈疼痛的蹄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机械性外伤、继发于结症后期、中毒性疾病和风湿病,以及饲养管理不当,其中最常见的是继发性蹄叶炎,约占发病总数的60~80%。(一)蹄叶炎的症状 以蹄部剧烈疼痛为特征的跛行,可分二种。一种是一肢蹄痛性跛行,病畜站立时患肢提起,不负重;运步时患肢不敢负重,蹄尖着地;患肢蹄部增温,触压敏感;掌、跖动脉搏动亢进。另一种是两肢或四肢同时呈现蹄痛性跛行,病畜有明显全身症状,不能久立,前肢向后,后肢向前;强行运步时全身出汗,常卧地不起;触诊蹄部增温,用物轻轻打击,疼痛明显;掌、跖部血管搏动亢进。  相似文献   

7.
祖国兽医学宝库中对家畜脾胃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为了探讨白针及电针关元俞穴组、左关元俞—脾俞穴组、左关元俞—百会穴组以及二苓平胃散提取液对黄牛瘤胃蠕动的影响而开展了本项试验。 二苓平胃散是在平胃散(《元亨疗马集》)的基础上,根据寒湿泄泻的辨证特点而设的,在临证实践中疗效确实,我们已于《猪寒湿泄泻辨证论治规律初探》一文中予以讨论,此  相似文献   

8.
平胃散出自明代的《元亨疗马集》,是喻氏弟兄二人集前人及他们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成,以治马的胃寒不食症,追溯其源,来自宋朝的《和剂局方》。《元亨疗马集》:“平胃散:开胃。歌曰:苍八甘三陈厚五、七枣同擂五片姜,升水共调煎一沸,胃寒草少灌安康。”《抱犊集》:“平胃散:此是胃寒,治牛胃寒不食草呕屎。”《猪经大全》以平胃散治疗“猪受疫不食症”。农林部《兽药规范二部(草案)》:“平胃散:燥湿健脾,行气消胀。主治脾胃不和,腹胀泄泻,胃寒少食。”  相似文献   

9.
平胃散见于兽医典籍《元亨疗马集》,然溯其渊源,乃见于宋朝的《和剂局方》,清朝的《猪经大全》亦有记载,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甚佳。而消食平胃散及其提取液为平胃散加减而来,临床应用较平胃散更为确实。兹就笔者对消食平胃散及其提取液治疗脾虚不磨所作的部分临床观察及实验观察归纳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0.
兽医中草药是祖国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容,也是每一个兽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但是,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岐视和摧残,几千年来,没有一部比较完善的兽医中草药书籍。过去,民间兽医所学习的,除了《元亨疗马集》等书以外,多阅读中医各家本草。限于该类书籍种类繁多,内容广博,同时都属于中医方面的资料,难以重点和对号掌握。新中国创建后,在党韵重视和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全国人力,于1959年编写出版了一本《兽医中药学》,仅载有兽医常用中药346种,共计三十七万余字。江西省于1974年组织编写的《兽医中草药临症应用》一书,亦不过收载中草药402种,约四十万字之多。其他许多兽医中草药资料,均分散在国内各种中兽医经验集、兽医验方汇编和某些期刊杂志上,每欲系统地窥其全貌颇为不易,亟待有志之士能加以系统汇集整理,作为进一步临床研究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症是中兽医学中内外科疾病的一大类,常见的有锁口黄、颊黄、鼻黄、耳黄、肚黄、肘黄、膝黄、腕黄、胸黄、脑黄、心黄、颡黄、肠黄等。兽医古籍《元亨疗马集》中就有“三十六肿号疮黄”的记载,说明前人对此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元亨疗马集》中详细阐述了黄症的病因及病理,认为主要由于“牧养太盛,膘肥肉重,多立少骑,谷料热毒积于肠内,败血瘀汗隐注肌肤,……以致气血太盛,热注三焦,致令周身发生痈肿,皆缘久积热毒于内也。”可见,五脏热毒是黄肿发生的很本原因。其病理过程是:“黄者,气之壮也。气壮使血离经络,血离经络溢于肤腠,肤腠郁而血瘀。血瘀者而化为黄水。故回黄也。”通过以上学习可得出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治则是针对由多种原因所导致的血瘀及夹瘀病理而引起的各种病证的特异治疗法则,是祖国医学和兽医学临床辨证论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其理论源于几千年前的医学典籍《内经》。其后。由于历代医学家的重视和实践,它的理论方法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中兽医学对血瘀证的认识和活血化瘀法的运用,亦有着悠久的历史。北魏的《齐民要术》、唐代的《司牧安骥集》、明代的《元亨疗马集》、清代的《活兽慈丹》等历代著作  相似文献   

13.
橘皮散以行气止痛、祛寒活血见长,是《元亨疗马集》中治疗脾胃受寒、冷痛起卧的主要方剂之一,临床报道治疗家畜冷痛、伤水起卧有相当疗效。为了探讨行气方药的作用机理以及冷痛的本质,本文就橘皮散缓解胃肠痉挛进行了研究,现报告于后。 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4.
二苓平胃散是兽医典籍《元亨疗马集》中的平胃散去生姜、大枣,加茯苓、猪苓而成,是专为寒湿泄泻而设的,经临床观察,疗效较好,其健胃的效应亦佳。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开展了本项试验,现总结于后。 材料及 方 法 (一)实验动物及分组 选择体重1.5~3.5公斤的健康家兔6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只。  相似文献   

15.
人类兽医实践,远在纪元前8000年的现伊朗就开始了。当时人类同动物的关系甚至比现在还要密切。早期的医学知识,同时服务于人类和家畜。在我国据文字记载,西周时代(公元前1134~770年), 就设有马政。1608年系统的兽医著作──《元亨疗马集》问世。 近代兽医学发展较迟,是从1762年法国成立里昂兽医学院开创的。我国创始于1904年清代练兵处在保定创立的北洋马医学堂。 兽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类以外各种动物的健康与卫生的一门科  相似文献   

16.
以往治疗马驴浑睛虫病都是按《元亨疗马集》三棱针刺扎开天穴的方法,有时获得成功,有时只是房水流出而虫不出,为了寻求较好的方法,几年来我曾应用注射器抽吸的方法治疗马驴浑睛虫病11例(马7匹、驴4头),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操作方法 患畜六柱栏保定,使头部固定牢(烈性马采取放倒横卧保定),患眼对光。先用0.5~3%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平胃散治胃寒辨》一文(载本刊1980年弟3期)中曾经指出,根据平胃散的药物组成和配伍情况,以及中医的长期临床实践都表明其功用是燥湿运脾,行气散满。而《元亨疗马集》使用歌方中记述的平胃散与中医《和剂局方》平胃散不仅药物组成相同,而且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四味药的用量比例也相同,既然如此,那平胃散在中兽医上也应是燥湿运  相似文献   

18.
中药“十八反”是中医学上的配伍禁忌。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十八反”尚缺乏严密的科学验证,因此也存在着一些争议。葱反蜂蜜是“十八反”的配伍禁忌之一,即歌诀中的“蜜蜡莫与葱相见”。在许多经典中医药学著作,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唐代《师皇安骥集》、《元亨疗马集》等都有记载。现今的教科书如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药学》中也指出“葱白不宜与蜂蜜同服”,全国高等农业院  相似文献   

19.
益智散源于《司牧安骥集》,为治马五劳七伤、骑损起卧、头垂于地、鼻冷的有效方剂。尔后,《元亨疗马集》将此加味扩展,治疗马翻胃吐草,沿用至今,作用颇著,用于牛同样病证,仍获良效,实为优秀古方之一。为了给临床用药提供药理依据,我们对此进行了药理机制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后温散由高良姜、茱萸、苍术、白术、白芷各30克、厚朴25克、白附子20克、细辛12克组成,是《元亨疗马集》记载煎液灌肠治疗大家畜腰及后肢风湿症(后寒腰胯痛、冷拖后脚痛)的专用方。笔者用本方加减治疗大家畜42例,21例痊愈,15例疗效显著,5例良好。未愈者经配合电针疗法和水杨酸、考的松制剂等疗法均痊愈。 治疗方法 取上药煎液1000~2000毫升置盆中,将一端连接于吊桶或漏斗的胶管的另一端插入肛门内约30厘米,保留灌肠,每日一次,连用3~7日即可。灌肠前应先掏出或用温水冲洗净直肠内宿粪,灌肠时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