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绵羊肺腺瘤病(Sheep pulmonary adenomatosis, SPA)是一种接触传染性肿瘤病。就其性质来说,用绵羊肺癌(sheep pulmonary carcinoma, SPC)一词也许比SPA更恰当一些。SPA与人的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ronchiolo-alveolar cell carcinoma, BAC)在起源、组织学特征和超微结构等方面都相类似,所以受到医学界和兽医界的共同关注,因为SPA的自发性与地方流行性,比起实验动物模型更接近于人的BAC。  相似文献   

2.
绵羊肺线虫病是流行散布广泛危害极为严重的寄生性蠕虫病,特别是寄生于绵羊肺脏内的丝状网尾线虫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往往给养羊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大,便列为绵羊最重要的寄生虫病。 过去为了控制和消灭绵羊肺线虫病(特别是网尾线虫病)在药物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是有的药物或因疗效尚可,而使用操作极为麻烦不便(如碘溶  相似文献   

3.
以内蒙古某羊场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的病肺组织 4例和 3月龄绵羊胎肺 2例作为材料 ,对胎肺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并接种绵羊肺腺瘤病毒悬液 ,进行了绵羊肺腺瘤病毒 (JSRV)的分离 ,同时采用电镜负染色技术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技术对上述样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的 4例病肺组织中都有散在的病毒粒子 ,其直径为 10 0~ 12 5nm ,接种病毒悬液的胎肺细胞从第 2代到第 9代均出现细胞病变 ,但对绵羊胎肺培养的病毒悬液电镜负染色观察未发现典型的病毒粒子 ,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了病毒样粒子  相似文献   

4.
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为β逆转录病毒家族成员,是绵羊肺腺瘤(ovine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OPA)病原。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xJSRV)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大量扩增造成肿瘤疾病。内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n JSRV)是存在于动物基因组中的前病毒DNA序列,伴随宿主基因组遗传,可干扰exJSRV与受体结合,从而抑制exJSRV感染致瘤。本文针对exJSRV及en JSRV就其致瘤机制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1986年5月,笔者在长沙肉联厂采得猪的恶性肿大变性肺脏1付。经病理组织学观察,鉴定为猪弥漫性肺腺癌。 (一)剖检变化 病肺右叶极度肿大,重达2.25kg,质地坚实,边缘钝圆,形如牛肝。病肺的肋面和膈面光滑,呈黄色,有大小不等的出血和瘀血斑点。切面光滑,有淡黄色的浆液渗出,整个切面不见各级支  相似文献   

6.
为检测内蒙古地区是否存在梅迪-维斯纳病(Maedi-Visna dieas,eMVD),本试验以内蒙古呼浩特市周边某屠宰场采集的12份绵羊病肺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病理学、巢式PCR和测序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肺脏发生纤维化,并且肺泡腔内Ⅱ型肺泡上皮增生以及间质增宽,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周围可见较多的淋巴滤泡增生;巢式PCR结果显示:病肺组织中有梅迪-维斯纳病毒(Maedi-Visna viru,sMVV)G ag基因序列的特异性扩增,且与小反刍兽疫、绵羊肺腺瘤病毒以及支原体均无交叉反应。以上结果表明,内蒙古存在MVD。  相似文献   

7.
在10例架子猪尸体的肺的浆膜下和肺实质内分点注射普鲁士蓝氯仿溶液,观察了猪肺各叶的集合淋巴管和所注入的局部淋巴结。结果是:左肺的集合淋巴管在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部注入气管支气管左淋巴结;多数猪膈叶前部还注入气管支气管中淋巴结;膈叶后部注入腹腔淋巴结。右肺的集合淋巴管在尖叶、心叶、多数猪膈叶的前部注入气管支气管前淋巴结;个别猪尖叶、多数猪心叶、膈叶前部注入气管支气管右淋巴结;多数猪膈叶前部和副叶注入气管支气管中淋巴结,膈叶后部注入腹腔淋巴结。发现2例猪有肺韧带淋巴结,接受膈叶后部淋巴,还观察到膈叶前部和多数猪副叶的集合淋巴管注入气管支气管左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于1987年从甘肃省陇东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区采取临床可疑的山羊、绵羊病料,进行了一系列病原诊断研究,结果:排除了相关致病因素,如梅迪,维士那,山羊关节炎脑炎(CAE),衣原体及相关致病菌感染和寄生虫侵袭;最终从21例山羊6/6例绵羊病变肺组织中培养分离出支原体13株/4株,分菌率均在60%以上,分离株经初步鉴定后,经英国国际支原体鉴定中心(NCTC)最终鉴定均为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以分离株人工感染健康山羊7只,绵羊3只,结果6/7的山羊,2/3的绵羊于接种后第14天始形成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变,并以7/7山羊,2/3绵羊病变肺组织中收回原接种物;以琼脂双扩散,试管凝集反应及间接血球凝集试验进行抗原性研究结果证明,分离株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具有共同抗原性。从而不仅首次确证了该地本病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所致,且对山羊和绵羊都具有很高的感染率和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世界许多国家均存在绵羊肺腺瘤病。我国的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区)亦有本病发生的报道。1980年9~11月我们在青海省海南肉联厂屠宰绵羊的宰后检验中,对疑似肺腺瘤病的74例进行了肉眼和病理组织学的观察,结果证实为绵羊肺腺瘤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棘球蚴病是犬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幼虫寄生于绵羊、山羊、牛、猪、骆驼等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肝、肺等脏器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类同样遭受感染,引起包虫病。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不少地区均有流行。现将我们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对绵羊棘球拗病的调查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1.
棘球蚴(Echinococcus)是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的幼虫,可寄生在绵羊、山羊、黄牛、水牛、骆驼、猪、马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哺乳动物和人的肝脏、肺脏以及其它各种器官。在以往的文献资料上尚无有关禽类寄生棘球蚴病的报道。1981年9月,我们在山东省兖州地区的一群麻鸭中发现棘球蚴病一例,现将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绵羊痘(Sheep pox)是绵羊痘病毒(Sheep-pox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全身皮肤(尤其是少毛和无毛处)、粘膜发生痘疹。1964年前曾大面积流行:1956~1977年仍在个别地区零星出现;1988年该病突然爆发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流行情况、临诊症状和电镜观察。诊断为非典型羊痘。经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3.
1979年5月畜禽疫病普查时,榆中县、社畜牧兽医站及当地群众反映:近几年来在榆中县马坡、南坡弯、上庄、新营等地区发生一种羊“硬病”,每年春季3~6月份发病,肩前淋巴结肿胀,四肢及躯体发硬。经普查组调查,并于1980年5~8月份深入发病地区羊群调查、诊断、检验,查明为绵羊泰勒焦虫病,病原体为绵羊泰勒焦虫(Theileria ovis)和隐藏泰勒焦虫(T.recondita)。  相似文献   

14.
绵羊进行性肺炎(Qvine progressive pneumonia, OPP)是绵羊机体具有进行性衰竭,呼吸困难,间质性肺炎,纵膈淋巴结肿大症状的慢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梅迪(Maedi)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中的慢病毒亚科。有致癌作用。 本病1930年首先发现于冰岛,目前荷兰、挪威、印度、英国、美国、法国等均有此病发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不同地区的四个羊群,共847只绵羊,先后进行了胸部的X线检查,检出109例肺棘球蚴病羊,检出率为12.86%。本文对109例绵羊肺棘球蚴病的X线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和分析。为了验证X线的诊断,对10例经X线检出的病羊做了Casoni氏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17例病羊做了病理剖检,结果均与X线所见基本上符合。故认为绵羊肺棘球蚴病的X线诊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它不但能够了解肺部有无棘球蚴囊肿,而且尚能确定其数目、大小、部位、形状、性质以及有无并发症等。如能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常能迅速做出准确的诊断,故可作为羊群大批普查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家畜棘球蚴病(下称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绵羊、牦牛、山羊、猪等中间宿主的肺、肝、脾等脏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其流行区域人也易感,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造成危害。 此病广泛流行。我省多见于川西北高原的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为了摸清此病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本州石渠县进行了牦牛、藏绵羊的棘球蚴病调查。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石渠县,羔羊痢疾流行严重。1980~1982年对本病进行了调查,初生羔羊1807只,发病766只,发病率为42.4%,其中死亡403只,致死率为52.6%。从未治疗的死羔中,挑新鲜病尸37例作细菌学分离,其中35例获得致病性大肠杆菌,经鉴定为O_8、O_(14)、O_(15)、O_(26)、O_(28)、O_(117)、O_(157)等血清群。 (一)材料与方法 1.采取病料:从新荣、蒙宜和菊母三个乡的21个藏绵羊群中,选择死于羔痢的各类典型病例,于-30℃~35℃冷冻保存。然后逐只剖检,采取肝、脾、心血、肺、肾、淋巴结和前段小脑进行培养。 2.分离方法:病料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皿,经37℃培养24~36小时,选取红色圆形光滑而湿润的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的中等杆菌,再经三糖铁琼脂斜面穿刺培养,符合大肠杆菌的246株,均经半固体琼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究猪支气管、肺动脉的分支及伴行特点,为诊断和治疗呼吸道、心肺疾病提供形态学基础。通过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铸型技术,对30个猪肺脏进行支气管、肺动脉单独和联合灌注。结果显示,猪支气管树整体呈倒"Y"型,右肺支气管树由右尖叶支气管、心叶支气管、副叶支气管和右隔叶支气管及其分支构成;左肺支气管树由左尖叶支气管和左隔叶支气管及其分支构成。左、右肺动脉分支与支气管各段分支相对应。结果表明,猪支气管分支与肺脏分叶相对应,肺动脉分支与支气管分支紧密伴行,右肺的通气和供血系统强于左肺。  相似文献   

19.
猪肺线虫病是猪的一种主要线虫疾病,其病原体特别是野猪后圆线虫遍布于全国各地,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尤其对仔猪危害更为严重。以往对猪肺线虫形态的研究仅限于肉眼及光镜观察,尚未见猪肺线虫的体表形态及其对支气管损伤的扫描电镜观察报道,有关受侵肺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研究也不多。为了进一步探讨猪肺线虫的微细结构及其致病机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特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988年12月,笔者在长春市肉联厂观察了836例屠宰猪的肺脏,采集肺线虫寄生的部位,一部分于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快速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EF-Tu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构建含有EF-Tu基因的重组质粒,以其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特异性扩增绵羊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5 copies/L,在5×104~5×109稀释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检测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临床肺组织样本中绵羊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105/134,78%)与基于P113基因的q RT-PCR方法的相符,而对鼻腔棉拭子样本的检出率(27/50,54%)略高于后者(25/50,50%)。对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山羊肺的病变部位、病健交界部位和无明显病变部位的检出率分别为1/6、6/6和4/6,确定肺的病健交界部位为最佳采样部位。对采自四川、新疆、青海的439份表观健康羊肺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48%(61/126)、63%(103/163)和75%(113/150),提示受检羊群仍存在严重的绵羊肺炎支原体带菌感染情况。该方法的建立对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监测与快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