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楚人是周成王时期封于南方的一个子男之国。楚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其先祖祝融时代,楚国的婚姻状况从祝融时代就有最初的记载。《大戴礼·帝系》记:“颛顼娶于滕奔氏,滕奔氏之子谓之女禄氏,产老童。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谓之高(纟呙)氏,产重黎及吴  相似文献   

2.
“祝融”一族──记北京市消防局府右街中队典瑞海祝融,司火之神,见《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一〉如果说北京是全国的心脏,那天安门广场一带就应该算“心脏的心脏”了吧?虽说每日倾听祖国“心跳”的感觉极好...  相似文献   

3.
祝融,我国原始社会末期著名氏族领袖之一。名重黎,黄帝后裔颛顼高阳氏的玄孙。帝喾高辛氏时,任火正(官名),受封于有熊氏故墟(今河南新郑一带)。他以火施教,能光融天下,为民造福。祝融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奉为火神。相传,帝喾时代共工氏(炎帝后裔一支)作乱,帝命重黎讨伐,诛而不尽。帝怒,庚寅日诛黎,以其弟吴回继之,使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死,其子陆终嗣继。陆终子族六人,历唐尧、虞舜至周,散居各地。第四子求言(坛姓)之后代,西周时建立郐国(今新郑、新密一带),后为郑武公所灭。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武公的长子,名寤生。武公卒(公…  相似文献   

4.
据文献和考古资料,祝融为楚族先祖。 《国语·郑语》记有史伯的一段议论:“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融之兴者,其在姓乎?”“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矣!”在熟悉典籍的周太史看来,姓荆楚为祝融后裔。先秦时有“民不祀非族”、“非是族也,不在祀典”的说法。《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  相似文献   

5.
说颛顼     
屈原的《离骚》和司马迁的《史记》均曾明谓楚人禘祖颛顼。楚乃颛顼之后,当无疑问。我们现在进一步要问的是:颛顼是谁?他是何方人氏?为什么要名之曰“颛顼”? 传说中的颛顼是一位古帝。《史记·五帝本纪》说他: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以知事,养材以养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絮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蟠水。动静之物,小大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说文解字》释颛顼: 颛,头颛颛,谨貌;顼,头顼顼,谨貌。  相似文献   

6.
相传,上古时的颛顼帝,曾任命重为南正以司天、黎为北正以司地。后人总称掌天地之官为“重黎”。据说重和黎为兄弟,是颛顼的曾孙。重黎的子孙世袭其职,至商朝被封于程(即洛阳上程聚,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建立程国,为伯爵,称作程伯。西周末期周宣王时,重的裔孙休父(时称程伯休父)因入朝任司马,不再担任掌天地之官,他的子孙便以封国为氏,就是程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籍对此都有类似的记载。如《新唐书·宰相世系》云:“程氏出自风姓。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二子:重、黎。重为火正,司地,其后世为掌天地之官。裔孙封于程,…  相似文献   

7.
老子与李姓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老子姓李、名耳,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据司马迁《史记·老子传》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鹿邑县太清宫镇)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李姓自古通今,已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姓可追溯到黄帝的孙子上古帝王颛顼。探索李姓起源将从此人说起。颛顼年十岁位少昊,二十岁即帝位。初国于高阳,故号高阳氏。都帝丘。在位七十八年崩。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记载:“李氏出自赢姓。帝源项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  相似文献   

8.
古文献多追溯到三皇五帝,其说起自晚周。司马迁依据《世本》、《大戴礼》,以皇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以太昊(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昊、颛顼为五帝,不及三皇。谯周、应劭、宋均等同此说。孔安国、皇甫谧等则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为五帝。这些说法,颇有分歧。班固世纪始太昊不记年。《韩非子·显学篇》有纪年,从尧舜至周末三千余岁。《古本竹书纪年》云:黄帝至禹为世三十。《路史发辉》同。《春秋命历序》根据殷历:“黄帝十世,少昊八世,颛顼九世,帝喾十世”,世数更多。从目前考古资料来推断,大致所谓三皇、五帝之间,至少经过三十至四十世之多,可能到一、二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走出封建的误区——重看中国古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封建”不是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  把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译为“封建” ,是严复的一个误译 ,日知先生有长篇专文对此作了透彻的论述。日知先生指出 :在上古典籍《尚书》、《易》、三《礼》、《春秋》的公羊、谷梁传中皆无“封建”字样。《诗·商颂·殷武》有“命于下国 ,封建厥福”句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两见“封建” ,曰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 ,故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曰 :“周之有懿德也 ,犹曰‘莫如兄弟’ ,故封建之。”其意皆指周人的殖民建邦 ,绝不是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在欧洲历…  相似文献   

10.
引言 先秦的“道家”一名、初见于西汉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见《史记·太史公自序》),西汉早期称之为“黄老”。“黄”是追家夏、商之前伏羲、神农(炎帝)黄帝所谓“三皇”和黄帝、帝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帝尧、帝舜所谓“五帝”中的黄帝;“老”是指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哲学家春秋时的老子(老聃或李耳)。东汉以后的道教祖“黄老”;尔后,“黄老之学”或“黄老思想”包括道家和道教;两者与彝族原始虎宇宙观的关系,十分密切。拙著旨在揭明和论证历来被忽视彝族虎宇宙观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国外科学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汝南县周姓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汝南县周姓溯源许齐平据《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载:“帝告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极,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另据《史记·周本纪》:“姜原为帝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践之……居其而生子……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后来舜“封弃于邰,号日后稷,别姓姬...  相似文献   

12.
序 说 宋人黄伯恩《新校楚辞序》曰:“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若些、只、羌、谇、蹇、纷、侘傺者,楚语也。顿挫悲壮、或韵或否者,楚声也。沅、湘、江、澧、修门、夏首者,楚地也。兰、茝、荃、荪、蕙、若、苹、蘅者,楚物也。”(《宋文鉴》卷九十二)有人认为,这是“本末倒置”,是“形式主义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史记·货殖列传》有“滇僰”之称,故一般认为滇即僰族。关于僰的族属,或以为是氐羌,或以为是濮僚,于是滇之族属也随之而有氐羌说和濮越说。笔者认为,僰的族属应是氐羌,但滇却并非僰族,而是南方濮越族。一、僰人的史料及其族属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其文曰:“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笮之川”。知僰人在“篇笮之川”。《广韵》铎韵笮字说:“竹索,西南夷寻之以渡  相似文献   

14.
《华阳国志》说:羌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对“昆”与“叟”的命名研究,很有人涉及,这于解决楚民族起源问题正乃一把钥匙。一、昆与卵许慎释“昆”:“同也,从日从比。”徐锴也说:“日日比之是谓同也”,望文生义,不足训。《尔雅·释鱼》曰:“鲲,鱼子”,《郝疏》:“凡鱼之子,总名鲲。”一语启人茅塞。鲲是鱼卵,“昆”莫非是卵么?循着这  相似文献   

15.
《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的林河同志《从楚简考证侗族与楚、苗之间的关系》一文,依据1953年5月长沙仰天湖25号墓出土的战国楚简,论证了战国时期侗族的历史及其与楚、苗的关系。这种运用考古资料研究我国民族史的方法,能补文献史料之不足,值得提倡。对长沙仰天湖楚简中的“鄦阳公”,学者们以往多释为“许阳公”,同时将“鄦阳”地望定在河南境内。林河同志自开户牖,提出新说,把“鄦阳”之“鄦”释如本字,将其地望定在湖南(氵舞)水(一称潕水,古称无水)之滨,颇有见地。但文章称“鄦阳公并不隶属于楚,而只是邻邦关系。非楚国楚人,而是侗族建立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酋长”,则似可商  相似文献   

16.
姓,标志着民族系族的称号,自伏羲氏起始“正姓氏,别婚姻”姓则成为民族、氏族、家族代之相继的符号。华夏民族历来重视自己的姓氏与郡望,其所有成员可通过郡望及姓氏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共同祖先,并可为研究中华民族的形成历史及文化传播过程提供有力的依据。一、姓氏的由来据《史记》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牌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天子赐姓命氏,诸侯命族。族音,氏之别名也。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I孙之所出。言胜则在h,言氏则在下也。”中国的姓…  相似文献   

17.
有关“三皇五帝”传说中的帝颛顼(即高阳氏)是最难明瞭又颇为重要的人物。说重要性,他仅次于炎黄二帝;说难以明瞭,因为有关他的记载十分驳杂及其缺乏显赫的武功。按照传统的说法,他是华夏族的一位英明领袖。可是近代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昆仑西方氏族说、东夷说、北方大神说、南蛮祖先说,也有坚持华夏说的。本文从探讨确定高阳氏族属问题的原则着手,可以使大家看到,传统的说法不一定没有根据,近代提出的各种新说未必具有科学性,从而可以明了我国上古时期出现的民族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长沙古无“青阳”之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的名称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周成王时各地献方物,就有 “长沙鳖”的记载。《史记·越世家》云:“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索隐:“则犨、庞、长沙是三邑也。”正义:“庞、长沙,出粟之地。”光绪《湖南通志》称:“周始名长沙,春秋战国时为楚黔中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以原楚黔中郡东南部设立长沙郡,郡治设在湘县(今长沙市区)。西  相似文献   

19.
黄老帛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等四种先秦佚书,自1973年于长沙马王堆出土以来,从哲学史角度进行研究者业己不少,本文着重就文化史角度作些考察。 一 《十六经》有一些关于黄帝的神话传说,可补上古文学史之不足。如《五政》篇记阉冉同黄帝的谈话: “今天下大争,时至矣,后能慎勿争乎”?黄帝曰:“勿争若何?”对曰:“怒 者,血气也。争者,外脂肤也。怒若不发,浸淫是为痈疽。后能去四者,枯骨何能争 矣。”黄帝于是辞其国大夫,上于博望之山,恬卧三年以自求也。“战哉!”阉冉乃上 起黄帝曰:“可矣,夫作争者凶,不争亦无成功,何不可矣?” 黄帝于是出其锵钺,奋 其戎兵,身提鼓枹,以遇蚩尤,因而禽之。帝著之盟。盟曰:“反义逆时,其刑视蚩 尤。反义倍亲,其法死亡以穷。”  相似文献   

20.
话说五帝     
帝为何物?关于他的传说亘古至今不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日轩辕”(《史记》)。《国语·晋语》中有这样的记载:“昔少典娶于有乔(原乔字是:左边一个“虫”旁,右边一个“乔”字,《汉语词典》不见此字,有些典籍用“乔”字代)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为成,炎帝以姜水为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