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法是国家的“安全网”,是社会的“稳定器”,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虽然学术界对社会法的定位有分歧,但是在立法实践中,我国已经把社会法列为我国七大法律部门之一,这反映了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社会法占据基础地位.从对社会法的价值认知、完善社会法体系和运行机制方面入手,对社会法的建构提出一些理性建议,期待对社会法的制度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和谐社会是在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社会建设目标,应该对和谐社会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进行审视、定位,以法律控制下的社会这个逻辑起点来衡量和谐社会,以法律的观念与价值来定位和谐社会。强调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完善法制是对和谐社会的支撑,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必须借助于法治的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明确了和谐社会的内容和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丰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协调配合,其中法律的保障必不可少。民主离不开法律,没有法治保障和制度安排,民主只能是一句空话。公平正义离不开法律,无论是权利的公平或者机会的公平,程序的公正或者结果的公正都需要法治的保障。诚信离不开法律,没有法律强制力作支撑和后盾.社会信用体系无法确立。安定离不开法律,否则,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生活秩序无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离不开法律,没有完善的环保法规和严格的环保执法,生态环境的保护就会落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进理念,这标志着我党已经完成从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指导思想的转变。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运行有序的社会,是一个通过法治建设来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最大化均衡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治作为保障;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需要社会主义和谐作为其灵魂指引。我们必须建设和谐法治,用法治的手段来构建、巩固和谐,用和谐精神统领法治,将和谐精神融入法律规范体系,用和谐精神指导法律运行实践.使我国法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部门法,按照传统的公私法划分,很难确定其归属。社会法作为一个全新法域,有着特殊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其法域地位已经确立。经济法的法律本位、调整方式和价值追求无不体现社会法精神。因此,经济法应当归属社会法。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进理念,这标志着我党已经完成从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指导思想的转变。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运行有序的社会,是一个通过法治建设来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最大化均衡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治作为保障;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需要社会主义和谐作为其灵魂指引。我们必须建设和谐法治,用法治的手段来构建、巩固和谐,用和谐精神统领法治,将和谐精神融入法律规范体系,用和谐精神指导法律运行实践.使我国法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7.
私法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和谐社会是民主与法治的社会,是稳定与有序的社会,是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对私法体系构建的评价就要从和谐社会的这些角度来进行。私法体系的完善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规则基础,为和谐社会的形成提供实践动力,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信仰支撑。  相似文献   

8.
法治建设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期待.从法律的追求、和谐社会的性质以及和谐社会的特征等方面来看,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立法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法律指引减少冲突发生、依法处置消除矛盾纠纷、法制先导创新管理体制、法治完备提供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表明,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法治从确立法治理念、完善法律体系、力行依法执政、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司法功能、强化农村法治、保护弱势群体、应对突发事件、维护自然环境、实现社会公正等各个方面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但从法治社会角度而言,"三农问题"同时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法问题.私法仅就农民利益问题寻求救济,而国家行为对市民社会亦难以作为,故"三农问题"由于牵涉到社会整体利益,应归于第三法域--社会法调整范畴.以社会法视角,可从降低农业人口、农村城市化和农民教育三方面,审视我国当前"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基础。民主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位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诸要素的首要位置。应通过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等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会安全稳定是法治国家追求的终极目标。社会法以公平正义为基础,通过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使社会达到公平正义,稳定和谐。社会法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是任何一个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社会法的立法模式关乎社会安全稳定大局,具有深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将对社会法立法模式做出系统性介绍,并在对各模式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法立法模式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此,应树立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完善法律体系和法律监督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立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基础之夯实,首先有赖于有法可依,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夯实以宪法为龙头,由中央和地方立法共同构成的部门齐全、内容完备、结构严谨、关系和谐的立法平台。为此,需要完善宪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立法,加快社会立法,发挥立法保障积极而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正与社会和谐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法律信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基础,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石,公正司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要坚持和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以公平正义作为一切法治活动的总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5.
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本质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基础.民主法治本身是一种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中,它居于首要位置和高一个层次,直接决定、制约和影响着其他五个特征.因此实现社会和谐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变迁要求法律文化变迁,和谐社会应是法治社会,没有法治就不能实现社会和谐。而要建设法治社会不仅要健全法律制度,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必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法律观念转变和法律理论的创新,建立法治主义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一种法律秩序,而且需要对国家权力进行必要的制约。行政救济作为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途径,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是达到"补偿性正义"的最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特别策划:社会正义与劳权保障——社会法范畴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法是保障社会权之法。社会权是社会法的实质内容,社会法是社会权的外在的法律表现形式。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垄断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公司法不属于社会法范畴。社会权是社会法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范畴,生存权、社会安全、社会正义和社会和谐是社会法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市民社会是法治运行的基础,而法治反作用于市民社会、促进市民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社会、多中心多元化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一个社会中间阶层占大多数的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佳途径是培育和构建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指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相关政策相适应,全体公民恪守具备时代性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坚持持有并遵循,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前提和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的灵魂和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对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与普法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我国还存在着一些影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程的主要障碍,我们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着力构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从而形成全社会普遍关注法治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