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狭义青年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标志着青年学的诞生 青年学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青年学至少包括:基础理论、青年理论的分支学科和青年应用学科三部分。狭义青年学是广义青年学的第一部分。青年学的基础理论,实际是关于青年的综合性概论,它涵盖有关青年本体的所有重要的理论范畴。狭义青年学(以下简称“青年学”)站在青年理论的最高层次,将青年理论的分支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研究成果综合在一起,井上升到原理的高度。因而,狭义青年学不可能将所有青年理论囊括,而是择其主要。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勾勒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年学发展的脉络,提出青年学以学科化的角度经历了三个阶段,青年学向着学科化、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的方向推进,有了长足的发展,得到学术界的承认。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深刻地影响了青年,也将对青年学产生深远影响,是青年学发展的一大时代机遇。青年学专注于对青年内在规律的描述、解释、预测和分析,这是青年学生命力的源泉。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青年学研究已逐渐成熟,正迈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学学科体系道路之上。  相似文献   

3.
青年的本质是青年学这一学科的“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关系着青年学存在的“合法性”,直接影响着青年工作的实效.目前,理论界对青年本质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中把本质与属性相互混淆,把青年本质和人的本质相互混淆,研究视野片面化.应该反思不足,总结经验,深化青年本质的研究,进而推进青年学的学科化和科学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志坚教授是我国著名青年研究学者,青年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首位青年学教授。自1955年进入中央团校从事青年和青年工作理论教学和研究起,黄教授已持续从事青年教育和青年工作教学与研究长达50余年,兢兢业业、勤耕不辍,对中国青年工作科学化和青年研究学科化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也为推动共青团理论研究,促进青年和团干部健康成长做出了积极贡献。1986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团校优秀教师”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突出贡献”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5.
中共广州市铁路局党校楚岛生同志在来稿中认为,青年学是一门研究青年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青年素质理应是这门学科的主要范畴之一。这是因为:首先,青年的素质是青年的本质的内在表现,它在青年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青年的主体活动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新青年有新特征、新现象,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学有了新课题.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学研究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青年观和人才观为根本遵循,聚焦青年政治学、青年法学、青年劳动经济学、青年社会学和青年成长成才学五个领域,着力于建设学科共识、深化学术研究、开发课程和教材体系和凝聚师资队伍四个方面,以研究自觉服务中国青年工作.新时代青年学研究方法须以行动研究回应中国青年和青年工作现实,以理论创新引领中国青年学发展,以先进科技优化青年学研究效率,以对研究方法的研究提升青年学研究的科学性.立足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学研究,基于科学,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7.
绪论 一门研究青年的综合型整体科学 第一节 国外青年研究学科化的趋势 第二节 青年学在我国的兴起 第三节 青年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第四节 青年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五节 青年学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青年研究与社会科学的关系,表现为两大层面,即青年工作科学化的应用研究与青年研究学科化的学理研究学科建设。本文重点论述青年研究学科化,并从三个方面展开:(1)青年研究学科化的学术结晶——青年学的诞生和发展,对青年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以来热潮迭起、趋于沉寂和当今的继续深化,作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分析。(2)青年学学科建设如何攻坚出新,茁壮屹立于社会科学学科之林,需要在"博"和"融"的努力中,学理学说有新发展规律探索有新发现,体系结构有新突破。(3)谁来担当青年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之林长成参天大树的重任,寄希望于后来者,深信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奋斗中,青年学必将成长为一棵新生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青年工作科学化和青年研究学科化,促进青年学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于1988年5月13日至25日举办了全国首届青年学讲习班。这是继1986年11月在杭州举行全国首届青年学研讨会之后又一次重要的青年学学术活动。参加讲习班的,有来自全国四十多所团校、近二十所大学、部分省市青少年研究机构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对青年问题的重视,与青年学交叉的有关学科(以下简称“青年搭界学科”)不断产生。在我国,从八十年代初至今青年搭界学科已不下五、六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关青年问题的学科研究在学术上的活跃气氛。但是也应该看到,有些“青年搭界学科”的设置是没有必要的,或目前的条件尚未成熟。 青年搭界学科,是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研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发出加强青年学研究的倡导和要求,需要大力推进青年学的丰富与发展。本文第一部分,论述新时代加强青年学研究的三大意义:1.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群团工作学科建设"的指示,推进新时代共青团工作学科化的理论建设;2.为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促进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提供专业理论的指导;3.在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规划中,把青年学的丰富与完善纳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轨道。本文第二部分,对新时代如何加强青年学研究,从五个方面总结历史经验,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前行路径:1.端正学科发展的前行方向,坚持培根铸魂、植根人民、立足中国;2.厚植学科建设的学术根基,继续加强并创新基础理论研究;3.构建学科的中国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思想、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4.开展科学的学术批判,鼓励勇于直言,提倡依据文本的有的放矢;5.增强学科研究的学术合力,弘扬学科研究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2.
青年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应当围绕青年学元理论研究、青年学分支学科建设(青年学中层理论构建)和青年学的应用型研究三个层次展开。其中突破和建设的重点应为青年学中层理论的构建(青年学分支学科)以及青年学学科群的建立。在人才培养上,要注意把"青"字号科研、青年学学科项目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青年学学科基地和青少年智库的建设,以此形成推动青年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年学学科建设成为青年研究界的一个热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队伍构成的变化、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真切感受到,"迄今为止,应该承认青年研究仍然处于一个前学科发展时代,无论是从对问题的把握与分析,还是对学科方法论的建设,都远远没有达到一种成熟学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青年研究自一九七九年以来,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之势,出了不少学术成果,也推出了一批人才,但严格地说,青年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形成。要在我国建立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青年学,尚需作相当艰深的努力。我们非常希望在这次  相似文献   

15.
青年研究亟待从哲学的向度得以拓展,其主要路径是揭示青年研究中更多的哲学问题。包括青年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人本社会论中先前未曾提出过的问题;并借鉴更多的哲学视角来拓展认识和研究青年的哲学方法。除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外,还需要借鉴分析哲学、现象学、心智哲学等多种流派和领域中的哲学方法,形成对青年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哲学研究,使"青年哲学"得以问世,以此来补全青年学学科的门类,促进青年研究学术水平的提升,为认识青年现象和解决青年问题提供更多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青年本质是青年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分析80年代以来对青年本质研究的成绩与不足,对于今后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在我国建立青年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我国的青年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年研究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青年工作研究正出现着一个新的趋势,就是青年工作要科学化、系统化,青年工作的决策要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发展。正是在这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从事青年工作的同志盼望有自己工作的理论专著,并希望青年研究向学科化迈进。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黄志坚同志主编的《青年学》,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与青年工作者见面了。 这部理论专著的出版发行,标志着青年研究向学科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祝贺《青年学》的出版,并愿意以一位青年工作者的名义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进青年研究学科化和青年工作科学化,尽快地编写出《青年学》教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在杭州市浙江省团校召开了全国首届青年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三十五名代表,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在对青年现实社会问题和关于青年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突出表现就是,青年学作为一门科学,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瞩目。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在青年学的学科建设上,我们尚处在初创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