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组织人事学研究》2011,(11):F0002-F0002
10月21日至22日,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委托,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赴中组部扶贫联系点舟曲县,调研指导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工作,看望慰问基层党员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2.
90年代初,地处廊坊安次区西部与北京大兴接壤的王小寨村还是个贫困村,全村70多户人家,300多口人,年人均收入仅六七百元。1992年,民进廊坊市委把王小寨村定为科技扶贫联系点,发挥会员中拥有林果专业科技人才的优势,帮助这个村打井办电,开发沙荒地,建起果园,栽种了短枝红星、红富士苹果和白葡萄,使村民走上致富之路。199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相似文献   

3.
脱贫攻坚过程中乡村社会诸多关系被触动和重塑,本文尝试从乡村伦理角度对此进行反思。在家庭伦理方面,脱贫攻坚以消除农村贫困为目标,但是强调帮扶责任同时不能弱化家庭内部伦理责任。在社会伦理方面,我们要关注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村贫困户之间形成的不平衡问题。在基层政治伦理方面,扶贫干部不仅要做好帮扶工作,还应该坚持公平正义,提高扶贫资源分配公平性;帮扶工作中干群关系需要正确定位,扶贫干部的任务是帮扶,而不是包办。  相似文献   

4.
自然条件恶劣以及扶贫资金不足, 扶贫政策连续性不够等因素,制约着极度贫困村的脱贫步伐经过二十多年的扶贫工作,我国成功创造了将极端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 2365万的奇迹,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陕西、贵州部分地区调研发现,仍然有一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群众吃饭难、行路难、结婚难,生活极度贫困。像这样特殊贫困地区的贫困村,应当成为国家今后扶贫工作的重心,在继续强化开发式扶贫中,逐步提高贫困农户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5.
贫困村的振兴离不开贫困村的有效治理,而外力参与是贫困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外力参与贫困村振兴的治理模式也随着贫困村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断调整优化,精准扶贫时期形成了外力嵌入式治理模式,脱贫巩固期适合外力与内生治理主体合作治理模式,脱贫村振兴阶段拟推进外力融入脱贫村治理的融合治理模式。外力参与贫困村振兴的治理模式选择应该结合其发展阶段的不同而适时转换。  相似文献   

6.
上级部门或领导为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推进全局工作,以某一方面的工作为主题,将某个基层单位确定为比较固定的帮助工作的对象,诸如村建工作联系点、计划生育联系点、绿化工作联系点、多种经营高效示范点、扶贫工作联系点,等等。这种有形式、有内容的工作方法,对于促进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帮助点上单位搞好工作,在点上取得经验,指导面上工作,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提案背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人心。但是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问题仍然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同一贫困地区中,非贫困村与贫困村生存环境相似,村民住房、生产生活条件差不了多少,而两者得到的帮扶措施截然不同。对重点贫困县贫困人口的  相似文献   

8.
扶贫之重     
《瞭望》2010,(Z1)
<正> 现阶段扶贫难度加大、任务更加艰巨,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扶贫合力,不能只关注部门利益,把蛋糕分了 "全县一共285个行政村,贫困村达138个。目前还有自然村1079个,这些自然村都是贫困村。贫困主要是历史遗留的原因。一些自然村仍旧存在吃水难的问题,一些村庄甚至还未能通电。"说起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6,(1)
正2015年年初,为了响应民进中央认真开展好社会服务年活动的号召,探索新时期民主党派扶贫新思路,贵州省六盘水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六盘水市委会主委田满华主动将六盘水市最贫困的水城县坪寨彝族乡普联村选为自己的党建扶贫点,同时,也把普联村定为民进六盘水市委会2015年的扶贫联系点。为了摸清情况,打好扶贫攻坚战,对普  相似文献   

10.
地处贵州省罗甸县大山深处的交吾村是一个一类深度贫困村。这里耕地不给力,交通条件差,群众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脱贫门路窄,到2019年初,该村的贫困发生率仍高达40.38%。然而,通过贵州省应急管理厅短短一年的倾心帮扶,交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从极端贫困中走了出来,贫困发生率降至1.91%,实现了高质量脱贫出列。  相似文献   

11.
笔者到某贫困村采访时发现,扶贫工作组成员在为一些贫困户发放优良棉种,而就在工作组成员的身旁,四个村民却在进行麻将大战,旁边还有不少围现的人。笔者还发现,有些村民围在算命先生身旁,听瞎子在那儿胡诌 都到下午三点多了,有的村民还在那里猜拳喝酒。看样子,要帮助这个贫困村脱贫致富,首先还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村民们进行精神扶贫。  相似文献   

12.
吴解生 《党政论坛》2006,(12):42-43
地处七宝镇外环线以东的九星村是2005年上海市百强村的第一村,全村1600亩地,1117户人家,3757名村民,外来流动人口20000多名,2005年该村的劳均收入达35000元,全村农方收入3.3亿元,上交税收1亿元,净利润收入1.8亿元。九星村成为上海市文明村,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特色村,党支部书记吴恩福成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十大优秀村官。十年前,吴恩福同志接任村党支部书记时,九星村负债1780万元,村劳均收入不足3000元,九星村是个贫困村。十年来,吴恩福同志在地方党委的支持下,带领村民艰苦奋斗,一心一意谋发展,抓住改革开放的每个机遇,创造性地、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8,(11)
党的十九大把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并对脱贫做出全面部署。未来3年,还有3 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本文基于黑龙江省木兰县利东镇三胜村扶贫情况的实践调研,细致全面调查了三胜村的基本情况,总结归纳该村的致贫原因及扶贫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具体阐述如何实施精准扶贫,最后概括介绍该村脱贫工作的进展情况,以期对新时代党的干部,尤其是扶贫干部如何实施精准扶贫,如何实现帮扶村脱贫致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是针对以往粗放式扶贫而提出的一种精准到人到户的新的扶贫模式,是有效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宜宾市南溪区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详细收集、了解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探索了一条南溪精准扶贫路径:激发自主脱贫新动力,探索产业致富新模式,构建统筹联动新体系,健全常态长效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8,(11)
十八洞村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是"精准扶贫"思想的发源地,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全村实现脱贫摘帽,精准扶贫实践成效显著。通过对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十八洞村五年来精准扶贫的主要实践和成效,总结出五年来精准扶贫成功的基本经验:全面把握精准扶贫内涵,协同推进精准扶贫方略;思想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根本;党建引领是精准扶贫的关键;合作社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作为特定条件下的扶贫典型,十八洞村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国家高度认可,为全国实现如期脱贫提供了鲜活的十八洞样本。  相似文献   

16.
嵌入式扶贫的悖论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第一书记"等驻村干部嵌入贫困村,扶贫模式从过去主要依靠村干部开展扶贫工作转向主要依靠驻村干部开展扶贫工作,由此形成了嵌入式扶贫的新模式。作为嵌入型村官,驻村干部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扮演了监督者、协调者、引导者和协助者四重角色。嵌入式扶贫模式具有临时性扶贫、任期化扶贫和合作式扶贫三个特征。为巩固精准脱贫的成效,驻村干部一直徘徊在嵌入与脱嵌之间,如何在驻村干部退出之前寻找到第一书记的合格接班人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笔点睛     
《民主》2018,(12)
正助力精准脱贫需对症下药【提案背景】2018年3月,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对口帮扶绥宁县党坪村,该村地处雪峰山余脉南麓,面积29平方公里,隶属于长铺子苗族侗族乡,是全县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433人,贫困发生率16.6%,远远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省E州W村的精准扶贫为例,考察精准扶贫的运作过程及存在的困境。在精准扶贫中,"贫困村""贫困户"的认定和识别存在很大偏误,没有准确把握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主要问题,扶贫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陷入"内卷化"困境。正确把握发展型扶贫与保障型扶贫之间的平衡点,是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改进精准扶贫效果,需要从准确认识当前我国贫困问题的阶段性特征入手,以此为基础正确把握特定地区致贫的主要问题,重视完善个体性保障体系的治理机制和公共性保障体系的资源配置模式,提升精准扶贫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已进入决胜阶段,迫切需要在贫困问题上加快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文化扶贫作为扶贫扶智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着眼点,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必由之路。传统扶贫过程中文化的力量日渐凸显,但仍存在扶"志"动力不足、扶"智"基础薄弱和扶"制"条件匮乏的困境。因此,文化扶贫要紧密结合精准的特点,做到目标精准,满足农民主体真实诉求;制度精准,构筑全面合理保障机制;措施精准,促进多方主体协同参与,真正实现文化软实力带动下的贫困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17,(1):40-46
在脱贫攻坚战的实施进程中,精准扶贫领域的贪污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基于中央纪委对第一批重点督办的九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精准扶贫领域的腐败现象呈现出涉及环节广且形式多样化、腐败案件关联性强且涉案金额大、腐败群体基层化且社会影响恶劣的主要特点。通过对精准扶贫领域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即扶贫开发资金管理环节存在漏洞、扶贫监管督查机制不健全、社会转轨条件下"权力寻租"、扶贫领域工作干部存在侥幸心理等进行分析,笔者指出完善精准扶贫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规范精准扶贫资金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精准扶贫纵横向结合的问责考评制度,强化精准扶贫工作违纪违法的预警教育机制,建构精准扶贫畅通便捷的群众举报渠道,夯实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建构精准扶贫领域的腐败预防机制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