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民法律意识的内部架构是,法律意识淡漠与对传统伦理和乡土规范的青睐相伴。其成因是:简单经济关系使其亲近法律缺少利益的驱动;农村家庭的生产职能滋养了具有生产组织文化特点的儒家伦理;人治传统下法律的作用使其缺少对法律的利益感受。觉醒农民法律意识有益于:构建市场经济运动之基础和市民社会之人格——心理基础;塑造崇尚权利的现代法治和民主政治运行之逻辑习惯。  相似文献   

2.
公众法感情是指以理性的法律意识和本国传统道德文化为基础、以实现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为目的指向的情感诉求。它属于理性的法律意识,要求刑事司法应当首先尊重和遵循法律逻辑;它也是一种道德文化诉求,其作用机制根植于传统道德文化之中,刑事司法要注重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吸收。公众法感情与民意之间在主体范围、理性的内涵、利益性质等方面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3.
法文化是一种以现代法文化为主,同时又融合了一些传统因素的法文化。其中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尊重人权等理念和主张都是重要内容,追求和谐、非讼解决纠纷也包含在内。法文化具体来说包括法律意识、法律制度、法律实施.法律设施、法学教育与研究等方面内容,本文通过对法文化具体内容的浅要分析,阐述法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和谐社会对法文化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体精神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是中国自进入文明时代开始的法律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综合体。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大致上由传统法的观点。法律意识、法律规范、法律实践、法律物质实施、立法、司法技术与艺术构成,其中法的观念与法律意识是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法律规范与实践是最主要的文化载体。我们要探讨传统法律文化的总体精神,必然要以法律规范和法律实践为媒介,深入探究其内在蕴含着的法的观念与法律意识。一、国家本位主义,阻却了社会主体对法的精神的认识。国家专制的“依治”与国家大义的“德治”在这一点上殊途同归。国家本位主义,产生于“…  相似文献   

5.
"知今须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我们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与时俱进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治建设究竟有什么价值呢?带着这一疑问,本文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容,即礼治、德治、人治、以刑为中心等方面进行分析,尝试探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于现代社会以及法治建设的丰富价值。  相似文献   

6.
徐勇 《法制与社会》2016,(4):187-188
调查显示,新疆南疆地区居民法律意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城乡之间以及不同民族之间居民在法律知识水平、维权能力、法律信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其法律意识受经济水平、民间习惯、宗教教义、法制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本文认为要提高南疆地区居民法律意识,应该结合经济发展进程,弱化传统文化负面影响,同时完善执法、改革司法,创建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法律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是法律意识、法律制度不断趋同化的过程。法律全球化形成原因复杂,主要有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方面,多元动因也使得法律全球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学》2019,(1):34-44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形成的将"无讼""厌讼""贱讼""耻讼"等视为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之特质的"理想类型"概括,近十余年来受到法律社会史领域研究结论的质疑与颠覆。但是,后者所作的学术工作主要只是搜集更多的史料证据加以展示,而并没有针对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研究中常见的思维框架及其概念使用进行反思。即便对于像中国传统诉讼文化这样非常本土化的学术议题,研究者也必须清醒注意到"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等概念所附随的"西学"知识背景对此类议题之讨论的微妙影响,从而在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时对此类概念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是法学界非常重视的热点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当前法制建设和法律现代化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如何对待本土化和西方化,如何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等重要问题。本文从中国传统的"家天下"法律文化入手,分析其对现代中国移植的法律作用,建议吸收"家天下"传统法律文化中精华,促进观念性法文化的发展,最终促进制度性法律文化有效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洲谚语在非洲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非洲这个成文典册匮乏的大陆,谚语因其短小精悍、富含哲理又和生活息息相关而历代传诵和继承。非洲人以其独特的智慧向后人和世界展现非洲文明。而同样由于缺乏文字的原因,非洲的法律也是以"口头法"而闻名,而谚语作为口头法的渊源之一,分析谚语可以更好的理解非洲人民在长久生活中所形成的习惯和法律意识,从而进一步的理解非洲习惯法。本文主要通过以国内外现有的对于非洲传统文化的研究为指引,寻找和翻译非洲历史中所沉淀下来的谚语来剖析非洲人民对于法律的理解和感悟,了解非洲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另外本文对于与非洲同样具有浓厚的"谚语文化"的中国却没有形成类似非洲现代发展格式的,即习惯法与现行法并行的法律适用格式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许多宝贵的法律文化资源,中国在当前学习西方法律的浪潮中,有必要有选择的借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对现代法律秩序的价值构建方面,儒家的"礼治息诉"思想为当前的调解制度建设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参考,在充分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法律教育是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法治的国家均应注重公民的法律教育,加强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努力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这是我国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法律教育是国民的重要方面,在当代中国,法律教育是实现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法律教育在塑造公民现代法律观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法律移植是国家创建法律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但是,法律移植中,接受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与所移植的法律文化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在移植外国法律的条件下,传统的法律心理、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仍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分析以及对中西法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法律移植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法律移植借鉴外国法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所起的作用及其在实践中的体现。进而得出结论:法律的移植必须与中国内在的传统文化特质相契合,与中国特有的社会道德伦理相契合,这是法律移植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认识和立场。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曾说过,“现代化离不开对传统的利用与改造,最现代的法制也有古代法的影响”。中国法律传统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长期聚集的结果,它包含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法制现代化是对传统法律文化的批判继承和更高阶段的综合与创新,是传统法律文化的必然发展。全盘否定传统法律文化是不可能走向现代化的。因此,在现代化法制建设中重审法律传统,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提取法律传统中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的合理部分,对法制现代化的建设大有裨益。本文从传统道德、团体本位以及传统吏治等方面阐述法律传统在现代化法制建设中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磊  张媛 《中国检察官》2013,(13):78-80
一、传统"无讼"法律文化概述及其产生的根源解析"无讼",是相对于诉讼而言的,"无讼的直接含义是没有或者说不需要争讼(诉讼),引申为一个社会因没有犯罪而无需制定和实施法律或者虽有则搁置不用。"[1]中国传统的"无讼"法律文化观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出于阶级统治的目的,使民不争,维护社会的安定,而培养的一种法律意识。该法律文化产生的历史原因,总得来说在于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和儒家"德主刑辅"的立法思想,而架起它的物质基础则是一  相似文献   

16.
法制!即法律制度的简称!不仅是指法律"法规!而且是指一国、一地区整个法律上层建筑的系统,包括其全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意识,以及与现行法律法规、法律意识紧密联系并体现其实际运行的法律实践,而这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又都以法治原则为统帅并贯穿其中。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发挥法制的作用,就是要紧紧围绕法制的上述三个方面来展开。制定有关反腐败的法律、法规是前提,严格执法是保障,反腐败的法律意识是思想、文化因素,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而这三个方面又都以法治原则为统帅,法治原则既渗透在法律、法规、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法治以民主、公正、维护个人权利等为特征 ,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人们在涉及法律问题时 ,不自觉地违背了现代法治精神。剖析传统法律文化 ,澄清意识 ,重建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现代法律文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开弓没有回头箭"尽管法治道路坎坷还是得走下去,我们要处理的问题是如何利用传统法律文化为现代法治服务,虽然传统文化中的"尚礼""权力至上"观念与现代法治水火容,但传统文化中仍有许多可以为现代法治建设利用的因子。应做好"扬弃"与"取舍",警惕负面因素对现代法治的滋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考察传统和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法家韩非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以期对现代法治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藏族谚语是藏族民间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体现藏族人民悠久文化和璀璨文明的一面镜子.本文通过对藏族谚语当中法律谚语部分的提炼和其文化内涵的探讨来试论藏族社会中的法律意识和人民对法律文化的解读情况继而论述了藏族法律谚语在现实社会纠纷调解中的几点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