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学随笔(二则)亦愚一苏轼《赠刘景文》诗解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题作《赠刘景文》,为苏轼元五年(1090)知杭州时作。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将其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井提,谓韩咏早春,苏咏初冬,“...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附近)。他自己和好友元稹、陈鸿诸人,都说他是太原人,李商隐给他作墓志铭,也称“太原白公”。白居易出身于贫苦家庭,幼年刻苦读书,很早就会做诗,十六岁时写《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引起当代诗人的重视。贞元十五年,他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早期创作了一百多篇《讽谕诗》,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代表作有…  相似文献   

3.
张大千画赠毛泽东《荷花图》李永翘张大千先生像(1899—1983)。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在45年前曾画赠毛泽东《荷花图》。张大千一生个性倜傥,慷慨豪爽,交游甚广。他虽然常常主动赠画给其友人,尤其是那些经济拮据的穷朋友,但却甚少送画给达官贵人。可是这一次...  相似文献   

4.
诗人王维(摩诘)是盛唐诗坛上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刊1991年4月号曾介绍过他的山水诗《山居秋暝》。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艺家,既能写诗,又擅书画,兼精音乐;既能写优美如画的山水田园诗,又能写充满英雄气概的边塞诗和真挚动人的送别诗。本刊今年4月号发表的《昔日阳关今安在》一文引用过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就是王维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全诗云:  相似文献   

5.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赠项斯》这是一首有名的赠友诗.现在流行的"说项"典故,是由诗中"到处逢人说项斯"一句衍化来的.诗人杨敬之,唐代中叶人,他留存的诗不多,《全唐诗》仅二首.他的诗名、政绩都不大.因这诗写得感情深挚,独具特色,使他在灿若星汉的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微图     
《台声》2014,(3):111-111
珍惜岁月: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杂诗》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唐)杜牧《送隐者一绝》前不见占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相似文献   

7.
唐《毛诗正义·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言志”,因此在文化发生学上,原始的文学意象对文化价值取向的类型研究往往具有强烈而生动的暗示与象征意义。例如,在道家心目中,“专气至柔”的“婴儿”(《老子》第九章)所隐喻的是一个和光同尘而与物委蛇的“无为无不为”的境域,而在《盂子》中,“大人者”所以“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离娄下》)却在于其能够涵养并扩充仁义孝梯之心的“良知”、“良能”。(《尽心上》)因而在儒、道经典中.即使对同一个意象,二者的感悟与发挥却可能趣同而旨异。因此,对…  相似文献   

8.
搁笔亭感怀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游武汉黄鹤楼,搁笔亭前总能让人浮想联翻,并对诗仙太白心生敬仰。传说一日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黄鹤楼》诗。为之敛手,并发出慨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随后将笔一扔,举步下楼。同行者都为没能看到李白的佳作而遗憾,而崔颢和他的《黄鹤楼》诗却因李白的这两句话而闻名天下。  相似文献   

9.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别诗,题为《送元二使安西》,曾被谱成乐曲,称为《阳关三叠》,又称《渭城曲》或《阳关曲》。从此,阳关之名在我国可以说童叟皆知。去年秋天,在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期间,我曾长途跋涉,从兰州出发,行程1000多公里,访问了千百年来这一令多少人魂牵梦绕的历史名关。阳关在甘肃省敦煌城西南70公里处,现在每天有汽车班车往返两地。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历史典籍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逐渐衰微,但传统尤其是文化传统的力量仍然是巨大的。周礼的核心是礼乐文化,而《诗》是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人热衷于引诗、赋诗,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其作用一是诉诸权威,二是显示博学,三是修饰,这三种作用都带有维持文化连续性的功能。因此引诗、赋诗现象在春秋时期得以不断发展,这样的文化继承传统也为《诗》的传播和阐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诗、赋诗既是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也反映了当时一种共同的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山水,造就出一大批辉耀文坛的才子,也孕育出许多锦心绣口的才女。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就是这些才女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薛涛,字洪度(一作定度);中唐女诗人,原籍长安。关于她的出生时间和鹅点,以往有两说:一说大历五年(77)生于长安;幼年时其父薛郧仕宦入蜀,她随至成都;另一说则认为她是在薛郧入蜀后生干成都,时间不详。不管怎样,从童年直到去世,她都一直生活在巴蜀,可以说,她在巴山蜀水间度过了一生,完全是一个地道的巴蜀女诗人。中唐著名诗人元德的《寄赠薛涛》诗,首联便说:“锦…  相似文献   

12.
贺严 《前沿》2012,(16):149-150
杜甫一生写了三首《望岳》诗,这三首诗虽然是同一题目,但写于不同时期,描写的是三个不同的山岳:第一首《望岳》作于青年时期,描写的对象是东岳泰山;第二首是中年时期的作品,写西岳华山;第三首则作于晚年,望的是南岳衡山.这三首诗前后跨越了30年,诗人的人生和社会时世都发生了沧桑巨变,因此三首同题诗中也渗透着作者不同阶段的人生情怀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3.
刘罗锅巧续乾隆诗的启示草萌看(刘罗锅)的才气,莫过于为乾隆爷补诗了。《宰相刘罗锅》的一场戏里,皇帝佬儿念念有词:(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至此似有(江郎才尽)难以为继之意。这时一旁的刘老先生脱口续上(飞入花丛都不见),只此一...  相似文献   

14.
开心农场     
正在古巴,美国强加的禁运一直是热议话题。古巴从医疗设备到修建跨岛高速公路、医院和中小学校所需的水泥,都极为短缺,古巴官方也将任何物资的短缺都归咎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古巴政府的倡导下,他们开始了一场"绿色革命"。我在BBC天才主持人蒙提·唐的纪录片《环游世界八十园林》中看到,古巴人在城市中心的廊前屋后见缝插针  相似文献   

15.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著名的《赠汪伦》诗,使曾遍布唐代诗人足迹的泾县闻名天下。 泾县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如画的黄山脚下,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从泾县向西南约40公里处,就是桃花潭镇。镇  相似文献   

16.
谢克强出过好几种诗集,发表的作品也恐在千首以上。但我认为,在《孤旅》(中国文学出版社)之前,他还不是一个真正的(或杰出的)诗人。但自此诗集以后,他有了创作个性、独特风格,有了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诗歌意象和表达方式。不是写过诗的人都可以叫做诗人。诗人是一个崇高的称号。必须有相当的真诗因素时,才能称为诗人,也许这种要求有些苛刻,但为了诗的发展与繁荣,必须如此。有人说:没有山峰的山只能算是丘陵。这句话说得有点尖锐,同时也说得有些智慧。这是对我们每个人的警告:一个从事专业工作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山峰”。而…  相似文献   

17.
不平则鸣     
司徒伽 《前进论坛》2009,(11):58-58
闲读宋代洪迈《容斋随笔》,见其有质疑唐代韩愈之条,不禁莞尔。韩公日:“大凡物不得其平则呜。”(《送孟东野序》)洪迈生疑:“韩文公《送孟东野序》云:‘物不得其平则鸣。’然则其文云:‘在唐、虞时,咎陶、禹其善鸣者,而假之以鸣,夔假于《韶》以呜,伊尹鸣殷,周公呜周。’又云:‘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然则非所谓‘不得其乎’也。”他认为,为不公平事而愤慨是常理,然而皋陶、大禹、伊尹、周公等“善鸣者”皆为声名卓著的成功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代著名的书画家都喜爱在扇面上题诗作画,逐渐形成了书画艺术中的“别体之作”,扇子由此也成了熔书、画、工艺为一体的精美艺术品。丰子恺先生在《扇子的艺术》一文中写道:“扇子是在中国特别发达的一种书画形式。”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始于三国时代,渐盛于魏晋南北朝。《历代名画记》中载:南朝画家蘧道愍“兼能画扇,人马数分,毫厘不失,别体之妙,可谓入神。”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纨扇仕女图》,形象地描绘了  相似文献   

19.
李群玉是湖南在历史上名见经传的第一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于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约死于唐咸通元年(公元860年)。由于他们出身卑微、仕途不显,未为当时所重,直到死后四十年,即唐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才追踢进士及第。 《全唐诗》共收李诗三卷(卷五六八——五七○),凡二百六十三首。另外,还有些散佚的,如《唐人选唐诗(十种)·又玄集》所收《感旧》,《唐诗别裁》所收《送进士苗纵归紫逻山居》、《送李斐评事》二首等。历来认为他是一位出色的擅长抒写羁旅愁思的诗人。  相似文献   

20.
一夜东风散天香──记鄢陵县咏花诗《诗经·郑风·深浦》篇记有:“与想方涣涣兮,上与女方秉简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超、赠之以芍药”。元代诗人马祖常在《鄂南别客》中有:行人北上随沙雁,康为波清多草树”(康消即双泊河,故道在今评陵等地)的诗句,这说明都陵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