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立法,是“权利制约权力”模式的一种表现,它对制约行政立法权的滥用,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关于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立法的法律制度仍存在不足,应从落实法案公告制度、选择适当的参与立法方式、监督行政立法机关对行政相对人意见的处理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行政国家的兴起导致立法机关授予行政机关宽泛的裁量权力。这直接冲击着传统的权力分立理论。强调权力分立理论的消极面向,即防止权力集中的要求已经无法有效回应行政裁量权大量存在的问题。对此现象,唯有对权力分立理论进行功能主义的解释才能回应。在广泛授予行政裁量权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分权理论之消极面向应被弱化,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积极面向应予以强化。就立法控制行政裁量而言,立法的事前控制应从实体转向程序;事后控制应从个案监督转向对行政规则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行政立法应当以保障和不侵犯人权来证成自己道义上的正当性.为了保障人权,必须对行政立法的权限和目标进行控制.行政立法不得限制基本人权,对非基本人权的限制也要程度适当.行政立法必须制约行政权力、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在行政许可设定上只有坚持法律保留原则、依法设定原则、许可设定公开原则、公众参与原则,限制行政许可设定的范围,贯彻行政立法的"无为"精神和有限政府的理念,才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  相似文献   

4.
政府的行政权力在协商治理中如何运行和选择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西方学者将我国的协商定义为"威权式协商"在于忽略了我国基层复杂的协商环境。为此提出权变型协商的概念,将基层协商治理置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选取"政府—公民"能力成长和"环境—议题"复杂冲突性两个环境变量,得出权变型协商的四种类型:聚权回应式协商、平等咨询式协商、权威引导式协商和开放共治式协商,并选择民主价值和治理价值两个维度去讨论行政权力在每一种协商方式中的运行逻辑,通过基层协商案例加以解释。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基层协商治理是一种权变型协商,协商方式的选择要根据现实环境;政府在协商治理中既追求协商的治理价值,也注重协商的民主价值;政府行政权力在协商治理中要审慎使用专断性权力,同时要加大对协商经验的总结,实现非盲目的可复制性,以提升我国基层政府的协商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反腐倡廉和法治政府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反腐败立法、信息公开和监督机制三个层面展开论述,认为在制度设计上,行政立法和反腐败立法使权力职责"规范化",政务信息公开和官员财产信息公开使权力运行"透明化",多层次的监督机制使权力监督"立体化"。以上三个层面的工作是互相衔接、相辅相成、"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6.
从环境行政功能审视,《环境保护法》修订案的立法技术趋于成熟,在诸多方面体现了对传统环境行政功能的更新和突破,如依托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入社会第三方主体参与,立法趋向精致化、合理化等。而从微观运行方面考察,行政权力在精细化基础上仍面临赋权大于限权、惩处措施不合比例原则等隐患。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引入可替代处罚方案,是环境行政适应现代环境治理要求、体现多元共治与价值共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以德行政是对传统官僚制的超越,其价值目标在于运用道德的力量规范公共权力,保障公共权力真正发挥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功能。以德行政的关键在于实现行政伦理的法制化。我们应通过逐步完善行政伦理立法,设置行政伦理管理机构,优化行政人员内在的道德约束机制等途径,推动我国公共行政的道德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行政立法回避制度是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发展的重大突破.行政立法回避制度既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又具有制定法上的合法性,更为重要的是,其所蕴涵的精神理念和价值功能值得进一步总结与反思.行政立法回避只是一种有限的回避,其适用范围和具体运作方式需要从理论上予以构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行政征用的立法现状进行了梳理,对行政征用在宪法规定上的修改予以解读,对行政征用存在的价值正当化前提和利益平衡保障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应当从建立征用事先补偿机制,完善以听证程序为主的征用程序,确立司法最终解决原则等方面对我国行政征用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法治精神要求对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过程依法予以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和约束,于是产生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诉讼既是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与制约,也是反映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状况的一面镜子。通过对行政诉讼中反映出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找出行政执法的误区和薄弱环节,从而准确把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促进其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1.
行政立法责任在我国法律责任体系中是一块"灰色地带",因而在责任的归结上遇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甚至出现许多行政立法的不作为,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而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行政立法后评估与行政立法责任之间有着彼此互动的关系,行政立法后评估结论会直接影响与制约行政立法责任的认定,同时行政立法责任的归结也会影响行政立法后评估的进行,需要我们对评估的主体、标准、程序等予以重新审视,并使行政立法后评估程序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2.
对行政诉权的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行政法治水平的重要尺度。域外如德日等国"特别权力关系"曾经构成对行政诉权的主要限制,我国虽然不存在"特别权力关系"学说,但在对行政相对人的诉权予以限制方面存在类似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应该考虑结合我国国情作出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保护相对人的行政诉权。  相似文献   

13.
对行政裁量权的几点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裁量权是行政权的核心问题"①,在行政法中占有极具重要的地位.但在行政裁量权广泛运行的过程中,也发生了诸多的实际问题,使行政裁量权得不到合法、合理行使.因此,一些人视行政裁量权为无拘束的洪水猛兽,从立法上尽力扼杀它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对此笔者从行政裁量权的渊源以及法理角度来剖析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其法理价值,以期在理论上有一个澄清,并对实践中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有一个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紧急状态是任何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因而行政紧急权力的动用在特定情况下也就同样不可避免。但是何为行政紧急权力,为什么要控制行政紧急权力以及如何控制行政紧急权力,这些关乎行政紧急权力有效运行的重大问题,伴随着紧急状态立法成为我国行政法学者热议的话题。学者们对行政紧急权力的基本属性还存在不同的理解,对行政紧急权力法律控制的必要性和控制路径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加强对行政紧急权力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法律控制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行政伦理失范的克服途径:行政伦理制度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伦理失范 ,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克服行政伦理失范的唯一选择就是行政伦理本身的制度化 ,而行政道德立法是行政伦理制度化的核心内容 ,其重点是行政组织层面的伦理立法。  相似文献   

16.
在健力宝事件中,三水区政府接管企业的行为的实质是行政权力对私权的粗暴侵犯.而在美国也曾发生过相似的政府行政权力干涉私人社团正常经营的事件--达特茅斯学院案,对案件的评介以及在契约视角下对公司制度的审视表明了尊重私权、尊重契约、尊重公司自治对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在今天的中国,树立产权和契约神圣的观念,树立公司自治和有限政府的理念,以此指引立法、司法和行政,并用有效的制度规定和惩恶机制予以保障,还作为市场经济重要主体的公司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将是真正市场经济社会得以建立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行政效率和弥补立法不足的必然要求。但行政自由裁量权在行使过程中可能会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滋生腐败。为保证行政自由裁量权按设定的目的运行 ,必须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道德控制、立法控制、程序控制、权利控制和体制控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亟需制定一部行政程序法典,对行政权力的运行加以程序规制,防止权利滥用,增强行政相对人的民主参与。 制定行政程序法典的目标模式应当是以公正为主、效率为辅的法典,立法模式应当是实体程序合一型、类别型、复合型的行 政程序法典。  相似文献   

19.
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税务行政机关在法律事实要件确定的情况下,在法律规定的裁量范围内合理地选择法律结果的权力。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是税务执法权监督的核心。但从我国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运行来看,无论是在税收立法还是执法上都对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的法律控制,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整套拆迁制度实质上是对政府的赋权而非保障私权的规范,行政权力过分强势且少约束,私权只能沦为"弱肉强食"的对象.拆迁制度重构应着眼于整个拆迁制度体系,并以私权保护为中心,使制度的内容发生从赋予行政权力到限制权力运行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