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马恩关于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论述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发展四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只有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而根本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途径是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整个社会制度。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和谐社会创造着坚实的基础,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其矛盾通过自身的调整来解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与人和谐相处、使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在克服物的依赖的基础上,人的体力和智力、能力和志趣、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会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与自然资源的有限.这种矛盾具体表现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对自然资源的无序掠夺.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要改变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生存竞争方式,发展人与人相互协作的和谐关系,对自然资源实行有计划的分配,改变现有以物质财富的积累为目的的社会发展模式,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谐社会”要求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具备的道德基础包括构建现代生态伦理、确立公正伦理、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最高价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科学层面,敌意原本是一种普遍的甚至是中性的心理状态,学者多用冲突或社会冲突指代社会敌意。现代政府对敌意的调控应该体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时代的要求,作好长期制度安排,处理好民生、民主、法治、人权、博爱、宽容的关系。民生问题固然重要,但民主更加重要,而民主要靠法治确认和保障;法治的终极目标是保障人权,而人权需要博爱精神,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忍让,而这些都需制度化,以制度确认和体现人的需求,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控制并降低社会冲突的程度,消解人们内心的敌意与仇恨,最终使人类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从价值视角来审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关注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基本思维方式。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传统价值视野片面强调人类的主导作用,使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失衡,严重阻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世纪,人类应以多维价值视野重新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平等和谐地发展,从而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贸易与环境问题已经发展为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议题。农产品贸易与环境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而农产品贸易与环境的矛盾在国际社会领域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为寻求农产品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我们必须以利益和谐为理论基点,从理念上关注贸易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和谐、发达国家利益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和谐,并从内发与外围整合的双重径路采取有力措施,方能彻底地化解农产品贸易与环境问题,促进整个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物质生产不仅生产出产品,同时也生产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学说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社会关系生产问题,对于把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规律,解决现代许多重要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小惠 《理论前沿》2005,(24):21-22
当前,特别要注意解决好低收入人群的困境与社会整体发展之间的不和谐问题,构建和谐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人与自然发展的冲突,是人类自身的行为造成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循环经济是防范和解决人与自然矛盾与冲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关系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入手,提出了实现科学与社会有效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念深入人心,法律的生态化趋势同样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必须从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出发,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促进法律既要关注人也要重视生态进步的价值共识,努力实现"天人和谐"的法律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口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和谐的主体,促进社会和谐首先要解决好人的问题。统筹解决好人口发展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为此,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等问题,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工作。一、人口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人口发展与社会和谐有着极其密切的相关性。和谐社会是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状态。这个发展过程中人成为发展的受益…  相似文献   

13.
周艳茹 《工会论坛》2010,16(2):140-141
法美学最关注的问题是“人类解放”问题,因其价值所在就是“人学”。随着社会的现代化,法学也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过程。在地球上的各个国家都兴起了“法律全球化”的呼声,在世界其他国家意识形态传人中国的态势下,法学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冲突与矛盾,现代中国国情下的法美学不仅应关注人的行为,更应关注人类的理性与非理性、人类的未来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心理健康、弱势群体保护、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多方面问题。可见,法美学是一门关注人类未来发展、关怀人类全方面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科学。  相似文献   

14.
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既是战略性问题,又是当务之急,这已成为共识。而人才乃是在某个领域能作出带有创造性的能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人。由于社会领域众多,因此,人才类型也是多样的,而从总的、最广义的角度看,可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方面。从根本上说,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外是解决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社会的关系。有关解决与自然关系的人才是自然科学人才;解决社会矛盾方面的人才则属社会科学人才。而处理社会问题是最错综复杂的。人们惊叹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而对社会问题控制处理的能力却感力不从心。人类驾驭社会的能力相对滞后,这是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从这个高  相似文献   

15.
飙车不但给青少年自身带来身体、心理以及学习的危害,更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作为现代社会专业化解决社会问题的制度,社会工作为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方面良好地和健全地发展,密切关注当前青少年社会发展动态.针对青少年的飙车现象,社会工作基于青少年为本的理念,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分析这一现象的特征及其危害,从政府政策、社区服务、学校教育、家庭教养、工厂训练、社会宣传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并最终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确处理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一直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充满争议、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高校自身特点,根据高校的不同类型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和谐权力关系模式,对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迎接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推进高校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明"意指人类在追求个人道德完善、维护公共利益与秩序、正确对待自然等方面精神财富的总和,涵盖个体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生态文明既有一般意义上人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亦包括个体自我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社会关系的生态文明。而本文所言的心态文明是指个体之心在本然向善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努力,提高自我的心理层次,形成完善的人格修养和精神素质,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促进个体身心健康、人际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三个方面的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社会长期可持续性的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8.
近来创新问题已在我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目前更多的人关注的是技术创新,而忽视了社会创新。本文试图对社会创新的含义及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些初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社会创新问题的重视。一、对社会创新概念的界定。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历史进步,都是人类创新的结果。尤其是在现代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了越来越突出的地位。而每一次重大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无不是创新的成果。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从工业社…  相似文献   

19.
蔡永海 《理论前沿》2007,502(13):21-22
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在谋求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没能正确地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问题而导致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底蕴是生态伦理制约。  相似文献   

20.
法律离不开权力,却有可能因此而沦为权力的工具。由于法律又必须反映社会的诉求,法律与权力的关系存在不协调。要使法律和权力的关系变得和谐与协调,就不能是权力掌控法律,使法律成为自己的意志,而应该是法律支配权力,使权力成为实现自己目的和价值的工具。如何使法律在来自权力的同时能够形成制约权力的功能和价值,是实现法治和社会和谐不能不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