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莹 《中国法学》2004,(5):184-185
<正>由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和辽宁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经济法前沿理论研讨会"于2004年8月16日至17日在沈阳召开。围绕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理论的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法律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论经济法的对象、地位及学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调整对象问题是经济法理论中一个核心问题。能否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关系到经济法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且,有关经济法的原则、作用、主体、客体、权利义务关系、法律责任形式等一系列问题,都是由调整对象的性质和范围决定的。调  相似文献   

3.
谭玲  范湘凌 《政法学刊》2004,21(6):55-58
2004年11月1日至5日,全国政法院校经济法研究会主办、由广东警官学院具体承办的"全国政法院校经济法研究会2004年年会"在广州召开。来自西南政法大学、山西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吉林省行政学院、上海市委党校、重庆市委党校、杭州师范学院、西南石油学院及广东警官学院等20多所高校的4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们就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主体法律规范、宏观调控法律规范、市场规制法律规范等经济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高校经济法规范教学等实践性环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其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是长久以来饱受法律界专家学者争议的问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证经济法责任是否具有独立性.其实,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即顺应经济交往形态的日益复杂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超越传统理论,用发展的眼光对传统法律部门进行重新划分所形成的新法律部门;同时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也体现在经济法责任自身具有的社会性、综合性、经济性等不同于传统“三大责任”的本质属性;最后,广泛存在于经济法立法.与司法当中的惩罚性赔偿,召回等独特的经济法责任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由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召开的全国经济法理论研究工作会议,于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在沈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经济法理论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二百多人参加会议。大家就当前经济法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经济立法、经济司法的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经济法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关于为什么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大家在具体解释上不尽相同。一种意见认为,经济法是各部门法的综合产物。它的发展的主要特征不是“越分越细”,而是“综合”。其范围之广,体系之大,  相似文献   

6.
全国政法院校经济法研究会于1999年11月11日至18日在湖南长沙召开了“20世纪经济法之嬗变及经济法基本问题研讨会”。研讨会就我国20年来经济法的发展、地位、经济法的基本内涵,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法的调整方法以及经济法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大会共收到论文60余篇,我院法律副主任张杰林教授,谭玲副教授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论文。张杰林教授提交的论文《论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获优秀论文二等奖,谭玲副教授提交的论文《论实际履行表现及其法律适用》获优秀论文一等奖。科研处科研简讯(五)…  相似文献   

7.
管制与法律的互动:经济法理论研究的起点和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制(监管)与法律的互动不仅确立了政府管制(监管)在经济法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而且直接导致管制(监管)研究将对经济法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①这一命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论证:首先,管制与法律的密切联系决定了有关政府管制(监管)的研究是经济学与法学的交叉地带;其次,作为国家干预重要方式的政府管制(监管)及其与法律之间的互动决定了经济法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路径;再次,从管制与法律互动的角度,政府管制(监管)研究将对经济法有关国家适度干预的边界、经济法律的内在结构以及中国经济法体系框架构建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谢青 《法学》2003,(11)
2003年国际经济法年会于9月26~30日在甘肃兰州召开,本次会议围绕我国入世承诺的履行与中国经贸法制建设这一大主题,分别从WTO与国际经济法理论,区域一体化与CEPA,WTO与西部开发中的地方法制建设以及入世后的具体经贸法律实务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而又热烈的讨论。本文对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陈延 《法制与社会》2012,(15):94-95
经济法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法律部门,是保障行为人各种经济权力的法律。在具体法律实践中,经济法实现对经济法权力的有效救济,保障经济法的各种权利,主要是看如何实现经济法可诉性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法律体系、法律宋诉讼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研究我国经济法可诉性立法实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详细阐释了经济法可诉性的相关理论,进而提出了我国经济法可诉性立法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实现我国经济法可诉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03年9月16日至18日,十三省市区法学会第十九次经济法学术研讨会在安徽黄山举行,现将会议提交论文及分组研讨中的观点简要综述如下:一、经济法基础理论关于经济法的主体问题。经济法主体理论制度是我国经济法学界近年来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会上,有代表认为部门法主体的特殊性不在于创造一种新的主体,而在于该部门法的调整任务、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在对经济法主体理论诸多学说分析的基础上,有代表提出了经济法主体应当划分为政府、经营者和消费者三类主体的新主张。代表们还讨论了社会中间层的经济法主体地位问题。有代表认为社会自律组…  相似文献   

11.
论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以利益与利益机制为视角   总被引:133,自引:0,他引:133  
李长健 《中国法学》2005,4(3):120-134
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利益问题。农民利益需要宪法、经济法、行政法等诸多法律部门共同深护,特别需要经济法律制度提供支撑。本文以利益与利益机制为视角,在探寻经济法与农民权益保护的结合点、寻找经济法保护农民权益理论基础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法视野下保护农民权益的机制体系,归结了经济法保护农民权益的基本原则,构想了一整套保护农民权益的经济法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同时也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由于其重要,需要引起重视并进行广泛的研究;然而由于其新兴,相应的研究则显得薄弱,有关经济法的本质与价值等方面迄今也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经济法学和经济法在学术界和经济实践中的作用和地位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肯定和承认,这是不争的事实。经济法的本质与价值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来指导经济法实务的操作。本文就经济法的产生背景、经济法的本质、经济法的价值的基本构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学术研究定位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学界之间曾发生了一场在当时法学界可谓规模空前的大论战,论战的核心是经济法的地位。这场论战虽然早已告一段落,然而,“论战意识”却一直存留于一些经济法学者的头脑中。论战意识对经济法研究的直接影响使所谓的经济法基本理论领域成为主战场。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使经济法理论研究的视野一直限制在一个非常狭小的领域。不少经济法学者一直在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部门的独立性,经济法调整对象,经济法的性质、特点,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等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等抽象的问题上纠缠不清,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经济法真正蓬勃兴起,但正如同当初对经济法作为独立部门法问题的大讨论一样,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问题也引发了学界的诸多争论。从2003年至今,中国的经济法责任独立性理论研究已历经十年之久,但仍旧属于经济法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运用比较分析、关联分析和历史梳理等方法,厘清经济法责任独立性的相关概念和争论焦点,试找出经济法责任独立性研究的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15.
徐孟洲 《法学论坛》2008,23(3):26-31
中国经济法是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法律部门.中国经济法理论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表现为:经济法理论对公法与私法两分法局限的突破;经济法理论对传统部门法调整对象理论的更新;经济法理论对法律调整机制及其功能的拓展;经济法学提出社会本位观丰富了法的理念,是对个体本位理论的超越.经济法理论的进一步创新既需要坚持思想的大胆解放,又必须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现实,还应当经受社会生活与法律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6.
尚芹 《法制与社会》2010,(31):294-294
经济法的独立性,也叫经济法的地位,它关乎经济法的生死存亡,也关乎经济法对其他相邻学科的"入侵",所以是经济法和其他相邻学科共同关注的一个理论与实践难题。经济法的独立性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法独立性的外部问题即与宪法之下的同一层次的相邻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经济法的内部问题即经济法自身体系的构造。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经济法的价值体系是经济法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全面而深刻地论证了经济法的价值体系,认为经济秩序是经济法的基础价值;经济安全和实质正义是经济法的基本价值: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0月15-16日,由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律研究院承办的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第十九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主题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经济法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完善。现综述如下。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理论深化(一)经济法的理论现状胡改蓉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期间发表的经济法论文进行了详细梳理,认为2011年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不断趋于深入,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深度契合;张士元则用深化的共识、多彩的个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学》2012,(1):193
<正>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下称"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依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通过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而组建的专门致力于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研究的机构。中心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农业法基本理论、农产品质量法律制度、WTO农业规则与农产品贸易制度、城乡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法律制度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等。2003年,中心被确定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和有计划经济因素的经济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总结我国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实践,从理论上深入探讨经济法的基本法律制度问题,无疑是建立经济法的科学理论体系,丰富经济法的基本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经济法的具体法律制度有许多,但并不都能成为它的基本法律制度,只有那些能够直接说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并成为经济法理论体系的支柱的那些法律制度才能称为经济法的基本法律制度。现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