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2年10月12日,哥伦布首航美洲已500周年。关于哥伦布是否最早“发现美洲”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学术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拟从对哥伦布与其前后“发现美洲”者之比较研究中,看哥伦布在两个文明汇合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妥之处,谨请指正。一、对“发现美洲”与“谁最早发现美洲”之争论究竟是谁首先“发现”了美洲大陆,1982年底,联合国在讨论纪念哥伦布1492年10月“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的活动时,发生了一场辩论。冰岛代表团说:哥伦布并不是“发现"美洲大陆的第一人,一个叫列夫·阿列克辛的挪威航海家在公元1000年就登上了美洲。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1992年是西方著名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尔·哥伦布首航美洲500周年。500年前,即1492年,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历尽千难万险,横渡大西洋,无意识地第一次到达美洲,开始了欧洲人眼中的“地理大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对哥伦布西航美洲的动因和背景、他的历史功过是非、西航对世界的影响,乃至他本人的许多轶事,或由于代远年湮、史料不详,或由于研究者的立场、利益不同,或由于哥伦布本人对其身世讳莫如深,而成为各国学者长期争论不休的  相似文献   

3.
1492年至1504年,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对美洲的四次航行探险,不仅是美洲史上、而且也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人,约生于1446年。他的祖父是一位经营毛纺织作坊的手工业者。父亲多明戈·哥伦布,是织呢绒的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哥伦布到达美洲500周年,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版了一大批有关哥伦布研究的新著,现根据英国《拉丁美洲展望》杂志提供的资料作一点介绍:巴尼特·利特维洛夫:《1492:中世纪精神的衰落和新时代的兴起》(Barnet litvinoff,Fourteen Ninety-Two:The Decline of Medievelism and the Rise of the ModernAge,N.Y.1991)  相似文献   

5.
1992年10月12日,哥伦布首航美洲已500周年,世界各地纪念活动达到新高潮。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学术界出版和发表了许多研究哥伦布及其航行的著作和论文。综合来看,它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哥伦布的生平和身世、他西航的路线和所到之处作具体史实的考证和考察;一类是对哥伦布西航的时代背景、动机目的、历史意义、美洲的“发现权”、“发现”还是“相遇”等问题进行阐释。笔者在研读有关专著和文章时发现:对哥伦布西航的地理学理论根据、目的和目的地的阐释有些混乱,地理概念不清,且相互矛盾。探其原委,问题就出在对“Las Indias”(英语译为“The Indies”)地理位置的解释和确定上。笔者以为,正确认识“Las Indias”是研究哥伦布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因此,本文拟首  相似文献   

6.
1989年9月12日,苏联拉丁美洲团结委员会、《历史问题》和《拉丁美洲》编辑部联合召开了一次“园桌会议”,讨论即将来临的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500周年的有关问题。一些苏联拉美研究的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一)关于“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等术语问题。祖伯里茨基指出,“发现美洲”等是欧洲中心论者使用的术语,目的在于贬低美洲大陆当地居民的作用;拉美各国使用的是“两种文明相遇”,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印第安人反侵略斗争的开始”;梵蒂冈史学家则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的500年”。他认为两种文化“会合”的提  相似文献   

7.
我不是历史学家,记得的年代很少,但是1492年却是一个怎么也忘不了的年代。理由非常简单。60年前,在江浙一带的初中二年级英文课本里,上学期大都用《泰西五十轶事》;下学期大都用《泰西三十轶事》。《泰西三十轶事》的第一课就是《哥伦布竖鸡蛋》;而课文的第一句话就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美洲”。当时的英语教学还承袭中文教学的老办法,一课书教完,第二天老师就叫学生在课堂上背。因此这句话我是死记硬背过的,直到现在还能记得。说句题外话,时至今日我还赞成背书,因为觉得这对自己确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中外史学界对自哥伦布首航美洲至今拉美历史的分期提出过许多看法。从时间划界上,史学界大多以哥伦布首航美洲的1492年为分野,把美洲的历史分为哥伦布到达以前和哥伦布到达以后两个大的时期,也有一些外国史学家以1500年或1520年为分界。但总的来看,对哥伦布到达以前时期的美洲古代史,其下限的时间差不是很大;而对美洲古代史的上限则大不相同,有的上溯至公元前数千年;有的上溯至数十万年以前。对哥伦布到达以后时期,史学界的分歧比较大,分期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以美洲重大历史事件为转折点;有的以社会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形成各不相同的历史分期。例如:  相似文献   

9.
1992年是哥伦布首航美洲50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中国中世纪史研究会、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和中国世界民族研究会,于1991年9月15~20日在大连市共同举办“哥伦布远航美洲第二次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部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外事部门、出版社和杂志社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共67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苏振兴在会上作了《关于当前拉丁美洲形势》的报告。中国社科院前副院长李慎之和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作了重要发言。会议期间,学者们就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是为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00周年,由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倡议、并得到了拉美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国家及葡萄牙的热烈响应而召开的。自1991年以来每年召开一届,迄今为止已举行了9届。它正逐渐成为各成员国之间展开对话、协调政治和磋商重大问题的固定机制,并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刚刚离我们远去的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英国学者孟席斯在《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中大胆地推测,郑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72年。如果说美洲确实是我们中国人发现的,但这一发现对世界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却大大小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产生的影响。哥伦布“发现”美洲  相似文献   

12.
四、“美洲二元论”与拉美联合思想长期来美国鼓吹“泛美主义”,强调“美洲”是一个整体。拉美国家和人民从长期实践中认识到,“美洲具有二元性”,拉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美国代表的北美洲是根本对立的;拉丁美洲应脱离美国,实现拉美团结和联合,即用“拉美主义”取代“泛美主义”。拉美著名政治家《视界》杂志主编马里亚诺·格龙多纳在马岛战争后连续发表文章,强调“美洲是两个,而不是一个;他们的美洲和我们的美洲(即拉丁美洲)”,明确提出“美洲二元论”。他认为,拉美“已开始了一个以拉美主义取代泛美主义的新时期”。这种“美洲二元论”和“拉美主义”,已成为影响和指导拉美国家外交行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3.
拉美民族意识和“拉丁美洲”名称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丁美洲是指从墨西哥湾的格兰德河往南,一直到南美大陆最南端的合恩角全长1万多公里的大陆和沿海岛屿。拉丁美洲这一名称是复合名词,由“拉丁”和“美洲”两部分组成。它的演变和形成过程,同该大陆人民的民族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洲这一名称产生于16世纪初。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到达今天加勒比海中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揭开了一个大陆历史的新的一页。哥伦布误认为这个地方是印度的一部分,并把此后发现的岛屿和大陆均称为印度,把这片大陆上的当地土著人称为印第安人。受其影响,此后300多年间,西班牙王室一直用印度或西印度称呼其美洲殖民地;直至1506年哥伦布去世时,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一直没有意识到,他  相似文献   

14.
宗敏华,英文名字为ConnieChung(康尼·宗),这位出生于美国的中国人,在中国知道她的人不多,在美国不知道她的人也不多。她从NBC跳槽到CBS并成为CBS新闻节目的台柱之一。她的新闻杂志型节目《与宗货华共度周末之夜》、《与宗庆华面对面》开始又结束;她获美国电视最高奖──“女美奖”的新闻采访奖;她在44岁的生育高龄想减少节目时间,以达到生一个孩子的愿至向民为各大小报刊议论的话题;CBS实行晚间新闻双主招制,她荣登生播位置,开始与原主措丹·拉瑟共创一个新闻节目的新模式轰动电视界;她推出新的新闻杂志节目(与宗民华…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由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中国中世纪史研究会、中国美洲史研究会、中国世界民族研究会和中国国际文化书院联合举办的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7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9省1市的4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美国和俄国的10名外国学者。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在10月7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国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苏振兴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吴介民、西班牙驻  相似文献   

16.
哥伦布之所以成为世界性人物,主要是因为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对他的评价实际上是对他“发现”美洲的评价。在涉及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不看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整个旧大陆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而对新大陆又起了不小的破坏作用。那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客观地、准确地、实事求是地去评价这样一位历史上有过重大发现的人物,是摆在史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这里,我们首先谈谈他的历史功绩。 (一)哥伦布是世界上第一个将两个原来相互孤立的大陆休戚相关地联系起来的人。他并非是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最早发现美洲的应是旧大陆的先民(亚洲人、澳洲人等)。他们  相似文献   

17.
1992年是哥伦布首航美洲500周年。到目前为止,世界许多国家卷入筹备纪念500周年的热潮之中。随着1992年的临近,这股热潮正在逐步深入,许多纪念活动和准备工作正在逐步落实。西班牙是最早开展纪念500周年活动的国家。早在1982年,即500周年的前10年,西班牙就正式成立了“纪念发现美洲500周年全国委员会”。以后,在西班牙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委员会开始面向所有的伊比利亚美洲国家(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和讲西、葡语的拉丁美洲国家),积极推动伊比利亚美洲国家参与活动,因为在西班牙看来,伊比利亚美洲是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根源的共同体,它是在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因  相似文献   

18.
在1962年10月加勒比危机爆发25年后,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主办的《拉丁美洲》杂志以“加勒比危机:历史重要的一课”为题,发表了有关加勒比危机的三篇论文。作者分别是:曾参与制定美国政府处理危机有关决策的美国人雷蒙德·L·加特霍夫;古巴美洲研究中心北美研究室主任拉斐尔·埃尔南德斯和苏联《拉丁美洲》杂志主编塞尔格·米高扬。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0月12日是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纪念日。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积极行动,准备举行有关的纪念活动。现对以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为中心的世界各国5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早在80年代初。西班牙政府率先提出1992年举行纪念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活动的设想。当时,西班牙政府的出发点旨在提出一项对伊比利亚美洲的新政策,以便在当代的国际环境中,树立现代化和民主西班牙的新形象,加强西班牙与拉美国家在各领域  相似文献   

20.
史称“地理大发现”的创举之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何在?这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1988年5月23~28日在桂林举办“哥伦布航行美洲学术讨论会”期间,40多位与会专家、学者开始探讨的主要研究课题。本文仅就他们的有关论点作些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