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划经济模式曾有三个理由一是在旧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孕育、产生新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前无古人的创造;二是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占有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惟一途经;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是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的产品经济。事实上,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是割断人类文明的创造;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可能改变经济危机的历史状况,产品经济是遥远未来的社会经济形态,而不是今天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2.
经济危机和增长理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经济运行、技术革命的发生会给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创造契机,对于经济增长理论亦是如此。纵观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历史,我们便可看到它们和经济危机这些人类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尝试揭示经济危机和经济增长理论形成之间的某些关联之处。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其实经济危机不过是经济再一次发展的调整,危机也是再一次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契机。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大概有以下几次较大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爆发生产过剩的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周期爆发的经济危机,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另一方面,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落后性和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替代的必然性。熊彼特认为,创新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周期的根源。不断产生的创新的第一次浪潮以及由第一次浪潮引起的第二次浪潮,形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尽管马克思与熊彼特都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波动性,但他们在对经济周期的产生原因以及周期特点的阐释上,存在许多不同点。比较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对于我国制定与实施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和演变都需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生改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运动的结果,也需经过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代社会仍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还没有建立起来,而社会主义中国只是历史形态中的个别国家、个别地区,它仍处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包围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过渡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 ,科学技术始终促进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并导致阶级、阶级结构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这一切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结果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则是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起点和基础。在知识经济变革时期 ,科学技术更加直接地作用于社会生产 ,引发了经济和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阶级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崭新变化。新经济形态的变革并不意味工人阶级历史地位的结束 ,相反 ,正是在这一变革过程中 ,工人阶级逐步转变为知识工人阶级。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同样面临着“转型”问题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为工人阶级的转型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中国工人阶级一定能够顺利实现自身“转型” ,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当代资本主义处在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哪个阶段上?它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 ,都离不开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与调节。这是因为 ,这种干预与调节不仅标志着同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时代国家充当“守夜人”角色的明显区别 ,而且还表明在这时 ,资本主义已经克服了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 ,减弱了经济危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 ,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生产力得到提高 ,从而使资本主义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应当指出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调节与干预的因素 ,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那时 ,一…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当代资本主义的具体制度不断更新,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缓和了危机、矛盾,促进了社会相对稳定,实现了新的发展。一、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科技革命又掀起了新的高潮。它首先带来了生产力的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力的革命又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级结构和物质生活的深刻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延续已久的工业社会开始向信息社会转变…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在我们党的建设理论中这样充分阐述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还是第一次,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创新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它揭示出:在人类社会漫长的私有制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由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等原因,劳动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认真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 ,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 ,劳动的社会化是使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无产阶级在智慧和精神上推动这个转变 ,在体力上完成了这个转变的结论。马克思运用这个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作了深入地考察 ,揭示它产生的物质根源 ,具体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道德 ,并对未来的道德的发展趋势作了科学的展望 ,使马克思的道德论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定生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一、马克思揭示了资产阶…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者关于当前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若干论点简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总是利用资本主义某些新发展、新变化,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论点,企图掩盖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固有矛盾,为资本主义辩护,美化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经济迅速发展,其间曾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五、六十年代。当时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了被称为“黄金时期”的空前繁荣,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就曾利用当时出现的某些新现象提出过某些论点,如“人民资本主义”论,“福利国家”论,“经济革命”论等等,企图证明资本主义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二次是80年代至今,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高…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在当代仍然具有伟大的生命力。我认为要深刻理解这一点,关键在于从特殊与一般、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认识到《资本论》意义的多重性。 一、《资本论》首先是一部“资本主义灭亡论”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心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目的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科学  相似文献   

12.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真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化是使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无产阶级在智慧和精神上推动这个转变,在体力上完成了这个转变的结论.马克思运用这个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作了深入地考察,揭示它产生的物质根源,具体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道德,并对未来的道德的发展趋势作了科学的展望,使马克思的道德论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定生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理论上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和不彻底性,一方面他承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存在着矛盾,并且看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积极的推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他却认为只有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时才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忽视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阻碍作用的另外一种现象,即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时,同样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国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与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马克思立足于当时资本主义世界中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日趋尖锐的矛盾,明确指出,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改变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而如何实现这一点?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设想,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内容和形式的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原始人和石制工具所产生的,是原始公社的生产关系;手工工具所产生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而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生产力所产生的,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然而,当人类历史发展到社会主义现阶段,这一基本原理却似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不尽相符。  相似文献   

16.
经济危机理论来自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认识,是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产物,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周期性有其物质基础.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对资本的破坏,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暂时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和日益严重,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到这一时代潮流之中。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扩展的产物。它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产生和发展,也必定被打上资本的烙印。从根本上讲,它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推动的,其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展。因此,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风险是不均衡的。全球化的两重性就在于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空前的压力与挑战。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建设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实现“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 ,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国内经济危机的主观活动过程。几百年来 ,资本主义通过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低级产业输出 ,有效缓解了国内经济危机 ,主导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世界性扩张的过程 ,并演化成生产的社会化全球性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主导性生产资料的个别垄断资本占有的矛盾。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激化了矛盾的对抗和冲突 ,另一方面又孕育着新世界的曙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序言中指出:“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所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①。据此,在俄国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在第一章都开宗明义地写道: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生产关系的科学,它研究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然而,政治经济学是对特定经济制度中经济现象与经济活动规律的揭示,它总是与一定经济制度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联系,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脱离现实背景的政治经济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在今天,马克…  相似文献   

20.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合规律性的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峰 《理论前沿》2001,(12):16-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总的说来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运行、管理机制作了不少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 ,从而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仅能够容纳生产力 ,而且使生产力还在发展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具体地说 ,在税收、福利政策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限制过高的收入和过度的垄断 ,使得大多数公民的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 ;在所有制上 ,股份公司甚至雇员股份制的广泛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经济的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