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加强农业法制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为主题的华东地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座谈会于7月3日至4日在泉州市惠安县召开。会议总结交流各省市农业法制建设和农业科技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进一步加强农业法制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新思路、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卢峰 《群众》2000,(3):28-29
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们大丰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副产品供求矛盾突出,大多数产品出现了“卖难”;农业科技日新月异,应用推广的任务非常艰巨;农业已全面走向市场,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农业已从过  相似文献   

3.
创新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应是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并按照公司化运作的中介服务组织机构,将政府的各级推广机构职能定位在提供公益性的服务上,认真落实科技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星火专项行动”的建设内容,以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速农村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4.
徐建兵  周勇 《群众》2012,(11):72-73
中央和省委对农业科技工作十分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作了重要部署。盐城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农村工作十分重视,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农业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科技人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快实现沈阳市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壮大沈阳市综合经济社会实力,有利于突破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科技水平低、水资源短缺等制约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通过实现种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科学利用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先进技术为先导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积极推进土地制度创新等途径,加速实现沈阳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镇江市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产学研合作取得新进展,多元化推广格局基本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明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位居全省前列。但是,农业科技创新在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扬州市江都区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被列为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区。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现结合全区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就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8.
职能缺位与南京国民政府农业科技改良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巩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前的10年中,实施了农业科技改良,但由于其未能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使农业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推广缺乏起码的条件;由于关税不能实现自主,对外国商品倾销的阻遏作用十分有限,科技改良的成果被大大抵消,农民参与农业科技改良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对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使人才的积聚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存在难以冲决的藩篱,使改良缺乏技术支撑和社会基础;因为得不到政府的扶持,农业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结果导致农民文化素质低下,使其缺乏改良的动力,也阻碍了科技对农业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而平衡各阶层利益的公共政策的缺乏则使改良的成果为少数人所独占,广大农民投身改良的热情被消解。总之,使农业科技改良面临诸多非技术障碍,陷入严重的困境,更未能实现"复兴农村"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善农村的民生状况,将建立起一个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为宏观调控任务的顺利完成作出应有的贡献"强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11年中国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2%,但农业科技进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家需要依  相似文献   

10.
《重庆行政》2014,(4):I0016-I0017
正重庆市荣昌县2012年1月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3年5月被列为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荣昌县狠抓特色效益农业发展,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推动农业科技与现代农业高度融合,稳步推进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近年来,形成了生猪、麻竹两大主导产业和优质稻、17个特色产业。2013年,全县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1.
创新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关键措施,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才能使农产品更加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由满足温饱需求向满足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转变。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但在现实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中,虽然农业科技成果总量很大,而真正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2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验证农业科技投入是否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发展之间具有双门槛效应,当农业发展水平跨越其门槛值之后,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效应加强;科技投入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且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投入的中介效应明显强于东部地区。基于此,要加快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业发展的功能,让乡村共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3.
罗中怡 《当代广西》2006,(10):54-54
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关键措施,要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产品更加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由满足温饱需求向满足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转变。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科技成果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广西》2005,(10):4-4
5月12日至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在我区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指出,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要紧紧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要加强农业科学研发单位和农业基地的建设,注重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技术、新成果在农业领域的实验应用,重点推广和普及动植物育种、高效栽培等,充分发挥优质农业、高效农业的“窗口”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将科技成果迅速、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潘艳  何池 《当代广西》2005,(14):29-30
兴业县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以 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发展壮大农业 龙头企业、构建农业产业带、不断完善农村 经济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及大力发展绿 色无公害农产品等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产 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去年,兴业县获2004年度全区县域经济发 展进步奖。今年1-5月,全县实现农业总 产值、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同 比均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6.
正我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2013年农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达到24.0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我省又是农业人口大省,农村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64%(约560万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其中农业问题又是解决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和关键。因此,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结合海南农业发展实际,笔者重点围绕海南  相似文献   

17.
农业在上海GDP总量中占比较小,但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基础地位。一直以来,农业科技进步对上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好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本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市人大常委会把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本市农业科技发展情况报告列为今年重点监督项目。从3月至8月,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并与涉农区县人大上下联动,深入基层实地察看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运用情况,召开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区县人大及政府  相似文献   

18.
翟海峰  李武斌 《群众》2010,(12):78-79
<正>泗洪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近年来,泗洪县委、县政府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大力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12年8月31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认为:“促进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根本出路在科技;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关键环节是推广;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技推广体系,完善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将极大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2年2月的第一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一号文件”。这份“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是党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部署,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