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理念,建设法治国家过程中,公民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内在驱动力。目前,公民意识的缺失和不足成为制约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依赖健全成熟的公民意识,强化公民意识是促进法治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张红晓 《法制博览》2015,(6):174+173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宪法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保障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健全了国家机构和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的治国总章程,想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是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3.
公民是法治国家的构成基本单位,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的心理基础和社会人文背景,法治国家的全面进步,法治社会的整体发展,良好、完备的制度建设是必要的基础措施,然而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却是不可忽略的推助器。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公民意识以及其对法治的诸多影响,按照法治精神努力塑造、推动公民的法治意识逐步成熟与提高。  相似文献   

4.
权利是法治之本,权利意识是公民教育和宪法精神的核心内容,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以权利教育为主线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从其性质、目标和内容三方面来理解,并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个层面统筹推进。以学校教育主渠道为中心,从权利教育出发加强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教育文化的体系建设;引入社会力量,构建社会协同法治教育平台以形成合力;推进家校教育联动机制提升家庭法治教育效果。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在全过程中贯穿权利教育,从而培养青少年成为具有民主法治理念、权利义务观念、民主参与能力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5.
影响我国公民民主宪政观念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宪政观念发端于西方 ,而非我国传统文化所固有。我国传统的经济形式、政治法律制度和文化都不利于近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宪政观念的生成和发育。培养我国公民的民主宪政观念 ,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积极推进以法治和宪治为导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还要动员宣传和教育资源加紧进行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6.
文章指出,现代自由主义民主国家结合了三项基本的制度:国家、法治和民主问责。过去25年的经验表明,现代国家的发展跟不上民主制度的发展,结果导致新的甚至是稳固的民主国家都无法满足其公民对高质量的政府服务的需求,这反过来又导致这种民主国家失去合法性。因此,在建设其民主制度和发展法治的同时,必须发展现代国家。  相似文献   

7.
朱世海 《南风窗》2014,(5):23-25
<正>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力量源泉,这不仅体现为只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制定符合人民意志的法律,而且体现为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确保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民主和法治,已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对于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至关重要。关于民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理论界和实务界曾有过这样的共识,即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  相似文献   

8.
田园馨 《法制博览》2013,(6):130-131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公共官员与公共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为维护公共利益,我们有必要对公共官员的隐私权进行制度上的限制。限制公共官员隐私权,对维护公民知政权和监督权,推动民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监督公共权力,树立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但这种限制并不意味着对公共官员隐私权的彻底剥夺,只有按照一定的原则,不断完善立法和制度构建,才能在维护公共利益与保护公共官员隐私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促进我国民主法治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化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文化权利的实现是推进人民民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性要素。党认识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实践贯穿于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从《共同纲领》第一次明确对新中国人民的文化相关权利加以确认和保障到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都蕴含着党对公民文化权利的理解和阐释,也反映着党对公民文化权利的维护与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一书,近期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研究、探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政论文集。全书分为五编,以逻辑关系为主、时间顺序为辅进行编排。第一编“政治体制改革总论”,主要论述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密切关系,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重要性、先行性、曲折性和紧迫性;第二编“民主、法治与政治文明”,主要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两大原则,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曲折历程和重大意义,政治文明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指针和目标;第三编…  相似文献   

11.
马其顿社会民主联盟由马其顿共盟演变而来,在马其顿独立后曾两度联合其他政党执政,在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民盟以社会民主、法治、平等和公民社会权利等理念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是把马其顿建设成发达、自由、公正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新经济体制,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2.
法治建设是全体公众共同参与的一项伟大的民主工程。我国法治建设一直举步维艰 ,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广大民众的法治意识的培养 ,尤其是广大农民一直是在法治进程中被忽略的弱势群体。法律是有生命的。法律的生命同文化的生命一样源自于人的生命。要真正使法治建设植根于中华大地 ,就必须使法治精神扎根于我们民族的精神“土壤”———民众的心灵 ,高度重视培养民众的法律意识 ,形成法治的习惯和信仰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的角色偏差主要表现在部分大学生基础道德观念淡化、道德意识薄弱,部分大学生注重实现自我价值、缺乏法律意识,部分大学生对国家政治事务缺少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大学生参与民主活动的机会不多,缺乏民主意识等四个方面。大学生法治人格指的是大学生个体的法治理念在心理和行为上稳定的、独特的反映,具体包含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治人格,应从树立法治主体观念、加强道德建设、扎实法律基础知识,以及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观是对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知体系和实践机制的总括。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习近平认为坚持和崇尚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所在;健全和完善中国民主制度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关键;中国共产党履行民主执政职能和提高民主执政水平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引擎动力;建立健全民主协商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并举的实践机制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路径;以民主为价值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发展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作为践行民主的一种具体方法和途径,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价值和功能。要实现协商民主的这些价值与功能,需要以协商民主的法治化为前提。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实践运行中尚面临着民主协商边界的非确定性、民主协商程序的非清晰性、协商民主的非稳定性等问题的制约。上述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建构,通过协商民主的宪法保障、专门立法、法治体制设计和法治文化培育四个层面的有机互动和密切配合,可以推动协商民主法治化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践已经证明 ,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判断标准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和实际生活中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人民共同富裕、公民民主权利至上的社会。共同富裕和公民权利本位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本质的规定和最基本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是实现了社会所有制与个人所有制结合、个人利益驱动机制与社会公共利益实现机制结合、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所有制。  相似文献   

17.
宪政是目前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之一,而民主恰恰是宪政的根基之一,只有充分保证了公民的民主权力,宪政才能彻底的实践。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要求在公共领域中民主协商,从而实现公民参与政治的目的,这一理论路径为实践宪政提供了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列宁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开创者,其法治思想丰富而系统。他明确提出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做到法治完备、严格执法和守法,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注重法律监督,发挥共产党、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在执行和监督法律中的作用,同时强调法律意识在法制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保证法律的实现,从而有效地治理国家。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想,给我们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9.
税收作为政府生存和运行的经济基础,直接关系到每个纳税公民的经济利益,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促进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税收立法的制定急切的需要一种体现公民参与和科学决策的程序,加大公众参与税收立法则是民主法治建设的必然走向,也是完善税收立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公民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公民精神,不能缺少法治意识、参与意识、公平意识、宽容精神以及妥协精神等因素。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野看,公民精神具有社会资本的主要属性,对于超越“集体行动的困境”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