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是法治国家的构成基本单位,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的心理基础和社会人文背景,法治国家的全面进步,法治社会的整体发展,良好、完备的制度建设是必要的基础措施,然而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却是不可忽略的推助器。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公民意识以及其对法治的诸多影响,按照法治精神努力塑造、推动公民的法治意识逐步成熟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文章的基本观点是:社会资本是公民之间的合作关系网络,这些合作关系促进了集体行动问题的解决。尽管参与共同体与对他人的信任之间的互反关系一般被理解为是共同体的属性,但这种互反关系证明了社会资本在个人行为和态度中的存在。以此为出发点,文章假设:社会资本的多样性可以用公民与其共同体的心理牵涉以及公民的认知能力、经济来源、一般的生活满意度来解释。除了对实际运转措施的特定控制外,社会资本的多样性影响着公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该文的研究方法是在一个  相似文献   

3.
民主具有三种使用语境,即作为价值观念的民主(民主精神)、作为实现形式的民主(民主制度)、作为实现过程的民主(民主运动)。民主化理论不是鼓动人民起来造反的理论,而是规制民意的制度化改革和建设理论。推进民主化,不应该成为敏感的禁忌,而应该成为一种积极改革的战略。民主化意味着"双边进程":一方面要让公民尽可能做自己的主人,另一方面要让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成为国家主人。公民要做自己的主人,意味着公民自主和社会自治作为民主拓展的空间是有价值的;公民要做国家的主人,意味着政治权力来源和行使要受到约束和限制是必要的。中国民主建设具有广阔的空间,如何让既有的正式的制度发挥有效作用;如何贯彻协商民主的精神,开拓民主参与或沟通民意的新渠道或新方式;如何管束党政公权力,使其能够依法施政;如何确保公民的各项权利不受侵害,这是中国民主建设的重点议题。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公共治理已经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治国理念,新时期社会政治文明建设要求在治理过程中积极践行协商民主,保障公民话语权的有效行使。公共治理中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合作理论都对话语权的行使提出了要求,在当下中国公民行使话语权仍存在诸如受到差别待遇或是缺失等问题,要求政府培养倾听能力,转变治理角色,给予社会团体更多活动空间,培养现代公民精神仍然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权利是法治之本,权利意识是公民教育和宪法精神的核心内容,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以权利教育为主线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从其性质、目标和内容三方面来理解,并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个层面统筹推进。以学校教育主渠道为中心,从权利教育出发加强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教育文化的体系建设;引入社会力量,构建社会协同法治教育平台以形成合力;推进家校教育联动机制提升家庭法治教育效果。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在全过程中贯穿权利教育,从而培养青少年成为具有民主法治理念、权利义务观念、民主参与能力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的个体价值和个人利益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正确地认识并处理好公民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现在需要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养成。公民意识的养成是改革过程中思想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民意识不同于人民意识,更不同于臣民意识和奴仆意识,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其基本的理念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的两个主要表征就是世界贸易与资本流动。目前,世界经济秩序正处在十字路口。如果我们对全球资本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那么,全球资本的霸权和剥削能力将迅速膨胀,从而进一步危害环境,更不用说危害工人的权利以及建立在正义、平等和公正原则之上的公民社会的结构了。另  相似文献   

8.
袁朗铭 《法制博览》2024,(1):124-126
在现代社会,税收不仅关乎国家财政收入,更体现了公民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逐步增强,税收法律制度在各国的建设和完善中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探讨了税收法律制度对公民意识的培养意义,阐述了税收法律制度如何塑造公民的法律意识、公平理念以及社会责任感,并探讨了其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燕瑚 《工会博览》2011,(9):256-257
前些年,提到“公民社会”,很多人似乎都会愣一下:“公民社会是怎样的?”这些年,随着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参政额度有所提高。但是,细细观察与分析,不难发现现阶段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其实并不乐观,公民参与的总体水平较低,公民的实际政治参与仍然存在着许...  相似文献   

10.
用社会资本理论解释青少年犯罪问题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青少年社会资本存量源于他们与家庭、学校和同伴之间的联系程度。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少年社会资本缺失已成为一个不争事实。青少年社会资本缺失主要表现为社会纽带联系弱化或异化。社会资本缺失已成为当前青少年犯罪生成的一类重要社会因素。增加青少年社会资本存量,是提高社会控制能力,实现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理念,建设法治国家过程中,公民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内在驱动力。目前,公民意识的缺失和不足成为制约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依赖健全成熟的公民意识,强化公民意识是促进法治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刘洋 《工会博览》2010,(5):236-236
精神损害赔偿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公民人身权受到损害的一项重要救济方法,它对保护公民的人格利益,提高我国人权的保护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精神损害赔偿的含义,构成要件、赔偿范围及界限做出分析探讨,以期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做出指导作用,从而更好的保护精神损害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社会建设,而公民社会则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建设。当前各级党政部门大力推进的社会管理创新与各个层面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所形成的公民社会在实践中演绎出两条平行的社会建设路径。通过创新法制和塑造公民、改革体制和发育社会、改革党治和以民为本、创新政治和服务社会等路径,能够实现这两条社会建设路径的有效对接,从而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改革潮流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4.
郑坤  候雨昕  杨坤 《法制博览》2013,(10):39-40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公民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家事案件的数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案件量的急剧加大使得调解程序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诉讼解决社会纠纷的机制开始被人们更加重视起来,为了更加有效的解决家事纠纷,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构建家事调解程序是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我在《公民社会与中国外交》一文里(见《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已经注意到这一相关性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的缺失。我在那篇论文里提出,中国外交必然会受到公民社会日益增大的影响,而后者的成长是市场经济和公民意识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文章引证了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通过降低经济和政治交易成本来提高市场和民主的绩效。民主政治的社会资本应是嵌入在社会关系结构中能够降低民主政治交易成本的制度和组织资源,社会资本通过不断生产和再生产自愿性合作共同体和普遍性互惠规范在社会中形成普遍性信任,而后者正是协商民主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社会资本理论的结合,借助于交易成本的分析工具,使民主的社会资本理论在对民主的社会条件研究上,将可能提供比政治文化更有力的解释范式。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介绍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深入推广法制理念,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素质,培养学生形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养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精神,有效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央把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联系起来提高到党的最高政治议程,学界对社会管理的理解由过去被动的社会稳定维护转为主动的社会有效运转机制的建构。围绕社会有效运转机制的构建,西方国家在屡遭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危机之后,不断进行了理论创新和制度调整,产生了福利国家理论、"第三条道路"理论、公民社会理论和多中心治理与政策网络治理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相似的社会主题和不同的国情条件,对这些理论进行历史话语分析,厘清其理论表现、社会背景和政策后果的基础,对于我们立足现实,有效借鉴西方的理论成果,理性建构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在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但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下,形成了各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爱国基因。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也是实现世界和平和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硬核力量。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正确认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和基本内涵,对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维护社会价值共识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适龄青少年中开展“十八周岁成人仪式”,进行公民意识和素质教育已成为政府、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少管所中开展“十八岁成人教育”活动,则是为了保障未成年犯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犯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而依照《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即将年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犯进行公民意识和素质教育,促使他们改造成为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公民,进行的实践活动。   1995年黑龙江省少年犯管教所在认真分析思考新时期教育改造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社会转型期未成年犯构成状况及思想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