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民工"的社会地位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民工”中主要是青年,他们也有城市青年一样的梦想。城市里有很多新奇的东西是他们向往的,或者是想尝试的。正是“民工”这股力量,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推动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丰富了城市的生活。“民工”,他们工作之余在干什么,想什么,国家及社会各方面都应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青年农民工是社会代际转换期第二代农民工,婚恋情感问题已成为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他们面对婚姻心理状态如何,记者也对其中一些农民工二代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3.
融入城市的仪式——麦当劳消费对青年民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智平  黄卓宁 《青年探索》2006,(5):65-67,85
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青年民工通过积极调整自己的消费方式,使其与城市生活接轨,以期在社会、文化以及心理层面上完成城市适应。本文以麦当劳消费作为一个切入点,通过描述青年民工的消费行为、消费体验、社会互动等情况,试图揭示麦当劳消费作为他们认同重构和城市融入的工具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猴年到来之前,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为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拖欠问题的普遍存在,终于使人们看到,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从根本上讲并非雇佣民工的人的道德问题,而是“民工”这样一种特殊社会身份所造成的经济问题。从制度设计上看,民工很难在城市中有效地主张自己的权利,城市的各种社会建制基本没有向民工开放,相反,他们往往被歧视性的地方性法规所约束。一个市民往往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城市政府保障他们的权益,而民工不会。民工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取消城市中对民工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必须在制度上确认:工作在城市的民工有向城市政府…  相似文献   

5.
场主的话 :春节一过 ,民工浪潮又顺着铁路、公路 ,涌向大大小小的城市 ,拍打着城市的大街小巷。自从农村劳动力被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这一景观便年年如此。然而 ,城市的消化吸收能力毕竟有限 ,为缓解民工潮在单位时间内带来的巨大压力 ,近几年来 ,每逢新年 ,许多城市的劳动部门都出台政策 ,禁止招收外来新民工。但春节一过 ,总有成千上万的新民工在火车站、汽车站、劳务市场等场所的寒风中滞留 ,站成千千万万个问号 :明天的饭碗在哪里 ?我们无法给他们饭碗 ,但却担心他们的安全 ,因为形形色色的不法之徒 ,摇着他们良知含量为零的脑袋 ,正打着…  相似文献   

6.
大青年婚恋问题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对大青年问题的成因,研究者往往集中在大青年问题的情感因素分析中。笔者认为:大青年问题是一个人口学的问题,根本点是男女性比例的明显殊差。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发展,是青年的基本问题。就青年的社会发展来说,求学、就业和婚恋是其核心要素。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现代化进程中,青年无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上学、工作、恋爱、婚姻、家庭的问题,这些问  相似文献   

8.
<正> 态势随着社会的变革,城市青年婚恋家庭观发生了嬗变。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城市青年在婚恋家庭观的变动中,总体上呈现出开放、宽容、务实、自主的态势。1、青年的性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婚外恋、婚前性行为、离婚现象存在着一个巨大的“上行空间”。改革之前,人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是相当保守的。是否可以“偷吃伊甸园禁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表明,婚姻是社会稳定的粘合剂,是维持家庭幸福和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与平台。随着社会进步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军人对婚姻质量的关注、婚姻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近期,笔者通过对部队580名24—30岁的适龄官兵开展的“关于部队青年官兵婚恋观问题”的问卷调查表明,青年官兵的婚恋观正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他们在对待婚恋的问题上,日益凸显出成熟、理性和客观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
恋爱和婚姻是青年的重要人生课题,青年群体的婚恋观念及价值取向是影响个体婚恋行为模式及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青年婚恋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学术界对于青年婚恋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较为多元。在研究内容上,涉及青年婚恋观念与行为变迁、婚恋节目折射的青年婚恋问题以及青年婚恋困境等方面;在研究的特殊群体上,以农民工群体与高学历人群为代表;在研究方法上,包括以问卷调查和内容分析的定量统计方法以及以访谈法为基础的定性研究方法。基于对青年婚恋研究的回顾,未来对青年婚恋相关议题的研究,应注重新形势下青年婚恋行为模式的系统性研究,从多学科视角分析青年婚恋行为与问题,进一步扩展青年婚恋的调查研究地域,并将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说到民工,人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一幅情景:破旧的衣衫,迷惘的眼神,为了养家糊口在城市里四处奔波……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民工(有人把他们叫做“80后民工”)的观念与老一代民工完全不同,他们中以“出来挣钱”为主要目的的只占18.2%,外出务工动因是“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在家乡没意思”、“羡慕城市生活”、“外出能够享受现代生活”的人共占到71.4%。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22)
<正>单身人士真的能够像产品一样通过估值的高低去相亲角或婚恋市场匹配相对应估值的另一半吗?通过前期筛选就真的能规避掉未来婚姻中潜在的隐患吗?今年4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强化青年对情感生活的尊重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3.
青年农民工是社会代际转换期第二代农民工,婚恋情感问题已成为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他们面对婚姻心理状态如何,记者也对其中一些农民工二代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4.
以往青年婚恋问题研究对农家子弟这类特殊群体关注不足。本文以"90后"农家子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来探讨这一群体的婚恋困境。研究发现,"90后"农家子弟的婚恋困境是其生命历程累积劣势的结果。家庭背景与教育背景双重劣势的农家子弟在城市婚恋市场中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其面临的婚恋困境表现为:"过度单身"与恋爱经验缺乏;教育同类匹配与择偶范围狭窄;阶层内择偶与择偶难度增加;社会资本缺乏与择偶机会有限;经济资本薄弱与婚姻市场地位边缘。农家子弟的婚恋困境与其生命历程中渗透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高校扩招与学历贬值、社会阶层固化风险加大等社会结构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代青年婚恋时尚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恋时尚随时代而动又反映时代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当代青年作为现今我国婚恋的主体,他们的婚恋观念和婚恋行为也随之流变,表现出新的婚恋时尚。  相似文献   

16.
高尚的婚恋情操是指主体在爱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情感倾向和坚定的行为方式。新时期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青年官兵的爱情生活发生丁较大的变化:在婚恋观念上,传统道德思想受到冲击;在择偶标准上。注重物质因索趋势明显;在交友方式上,出现低格调的不良倾向;在婚恋矛盾上,依靠组织处事观念淡化,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军人个体的发展和战斗力的生成。因此,正确处理好婚恋中的问题和矛盾,树立高尚的婚恋道德情操是当前青年官兵在婚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1998年6月19日至24日,在不到5天的时间里,在打工一族云集的深圳某外资厂,发生了2宗令人震惊的因情杀人案,两名青年女子惨遭不幸,而2名行凶者则正在公安看守所里等待法律最严厉的裁决。打工一族的情感婚恋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城市青年受中国传统婚姻观的影响,买房结婚是一种心理情结.面对迅速增长的房价,房子对婚恋的影响由潜在的因素成为显性的因素,并成为城市青年婚恋中的权重指标,影响着城市青年的择偶、婚恋观以及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19.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农村成为产业工人,她们在生活和情感方面产生了新的需求。从对外来青年女工的社会网络以及婚恋观念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外来青年女工受到三重身份限制,即农民、工人和女性三重身份的限制。这种身份限制是她们的婚姻恋爱愿望受到压抑及影响婚恋和家庭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80后"青年婚恋新现象面面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后"是承担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一艰巨历史任务中至关重要的一代, "80后"青年们的婚恋观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我国的社会现状.目前正是"80后"发展的鼎盛时期,关注他们的婚恋问题,也就是关注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