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巩固与发展工伤保险制度改革成果———《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特点简介冯建威工伤保险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保障因工伤残和死亡职工及其遗属的法定权益,促进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依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  相似文献   

2.
工伤社会保险是对食业职工因工受伤和致残而暂时和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伤保险对维护广大职大法定的基本权利、促进食业安全生产、加强职业伤害预防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工伤保险的作用,必须以社会保险的基本照理为指导,认真研究工伤保险的特殊原理。这些特殊原理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无责任(或无过失)补偿”原则,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一原则,有助于深化改革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切实保障伤残职工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王景龙 《农村青年》2014,(12):52-53
由于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由于规章制度不落实,工伤事故时有发生,生产领域职工伤亡从没间断过。为了保护工伤职工的利益,为了使工伤职工及时得到救助,国家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就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因意外事故或职业病致伤、致病、致残、死亡时依法所享有的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4.
随着平台经济的迅猛发展,新业态从业者剧增。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新业态劳动关系判定标准模糊及国家社会保障制度门槛设置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新业态从业者的职业健康权益保障存在漏洞。因此,构建独立于现行工伤保险体系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实现新业态从业者的职业安全保障权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工友》2009,(5):48-48
近日从安徽省劳动保障厅获悉,该省用今明两年左右时间,把各类服务业的农民工基本覆盖到工伤保险制度之内,最终实现有相对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全部参加工伤保险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运》2010,(9):57-57
江苏省扬州市总工会政研室来稿,对企业工伤保险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笔者认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建立的初衷本来是保障职工权益和分担企业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成了企业和职工严重对立的一个引发点。从操作层面来看,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运》2008,(4):22-22
经郑州市人民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郑州市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五章二十九条,对高工伤风险企业依法履行工伤保险参保缴费义务、农民工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等作出了明确规定,适用于全市依法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的建筑施工企业、煤炭和其他矿山企业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及所使用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8.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工作实行监督。”工会要把推动《工伤保障条例》落实作为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切实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要把贯彻实施《工伤保险条例》与贯彻实施《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起来。1.维护职工劳动安全权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护职工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对职工权益最大的维护,也是工会突出维护职能的基本表现。一是要落实《工会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9.
保障职工权益,促进工伤预防制定《工伤保险条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施行前已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按照这个条例的规定执行。因工外出受伤也应认定为工…  相似文献   

10.
2003年4月16日国务院通过了《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无论在效力层面还是可操作性上都比以往的工伤保险制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在维护劳动者工伤保险权益方面也作出了不少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规定。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扩大了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这一规定以“各类企业”来界定,表明该条例的适用范围覆盖全部以赢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1.
治军  永兴 《工友》2015,(2):20-22
当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工伤保险参保覆盖率低、一线建筑工人特别是工伤农民工维权能力弱、工伤待遇落实难等问题比较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于2014年12月29日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4〕103号),就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切实维护建筑业职工工伤保障权益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2.
《劳动法》名词解释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用人单位为了保障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建立的规章制度。《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主要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调查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重大发展与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险法》以及新《工伤保险条例》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作了重大发展,扩大了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调整了工伤认定的范围,简化了工伤处理程序,提高了工伤待遇标准,增加了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项目,减少了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情形,规定了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和追偿制度,规定了第三人侵权的工伤医疗费用支付,明确了工伤保险基金的统筹层...  相似文献   

14.
劳动保护是国家为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法律、技术、工艺、设备、教育、管理及组织制度等方面所采取的一整套综合措施,以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达到对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实现安全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特别是在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新形势下,研究和探讨中央企业劳动保护工作,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工友》2010,(9):50-51
山东省济南市政府印发《有雇工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暂行办法》的规定,从8月1日起,实施要求所有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在实施之日起30日内,应到营业执照注册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符合法定劳动年龄的全部雇工办理工伤保险。  相似文献   

16.
切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法制建设郑裕平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离开法制,就谈不上市场经济。但是,许多企业在执行国家、地方、行业安全生产的法律、制度时,依然存在人治代法治、情感代惩治等不良现象,把法律当成一纸空文,造成职工违章作业,接二连三发生事故甚至重大事故...  相似文献   

17.
互动信箱     
《时代风采》2011,(6):19-19
问:我侄子因生产安全事故而导致死亡,是否可以获得工伤和人损双重赔偿?答:《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从业人员死亡的,其家属除依法获得工伤保险补偿外,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还应当向其一次性支付死亡赔偿金,赔偿全的数额按照不低于本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  相似文献   

18.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和身体健康,不仅仅是一个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协助行政抓好安全生产,代表和组织职工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实施有效监督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尤其在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的当前,强化工会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的作用,全力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合法权益,更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   首先,工会要发挥源头参与的作用,监督和协助行政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9.
配合行政抓好安全生产,监督企业保证安全生产,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是工会组织的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前不久,江泽民总书记就安全生产工作做了重要批示,全总为了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工会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工会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把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头等大事来抓。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行动起来,严肃认真地贯彻江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全总通知的精神,把抓好安全生产作为工会围绕经济建设大局,服从服务于党的…  相似文献   

20.
工伤等级如何鉴定,工伤待遇以何为据?编辑同志;您好!去年初,我因工伤事故留下伤残。之后我从报纸上获悉劳动部向国务院报送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条例》,这说明此条例待国务院批准后方可实施。今去信有三个问题请教:一是在国务院未批准实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