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质疑讨论课”在于解决学生有疑问的知识及思想问题。其做法是,同学们课前有所准备,课堂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全班学生参与讨论。对每一个问题讨论差不多了,老师再作归纳、整理或更正。得出正确结论。对于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思想问题,以及某些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如果同学们目前的知识和能力还不能完全驾驭,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讨论一下,至少从浅层次上有所认识,以后再逐步去认识、提高。如果驾驭得了,应让  相似文献   

2.
课堂提问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性。但是思品课堂提问的现状如何?笔者通过对我校初四年级151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思品课课堂提问中存在以下若干问题:1.人为造成两极分化。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很欠缺,有100人不积极回答,74人本不想发言,老师点到我说两句,61人希望提问后叫自愿回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到一校听课,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全都用“我认为”、“根据我的思考”、“我的结论是”等作为发言开头,随后才说出自己的见解,口气之坚决,表情之自信,好像不是在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是在开“大专辩论会”。这一独特的回答问题的形式,令听课者耳目一新。事后才知,该校老师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和独创能力,要求学生务必用“我认为”等出自真心、而不雷同他人的发言开头,而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互相争辩。我不禁为该校教师的这一做法拍案叫好。是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是教育部早已三令五申的,而…  相似文献   

4.
下课铃刚刚响过,他慈爱地目送学生们蹦蹦跳跳离开教室,将九年级英语课本抱在胸前,冲记者微微一笑:"我叫郭靖。"32岁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很多,眉眼弯弯,牙齿雪白。每一位从他身边经过的学生都会亮亮地喊一嗓子:"郭老师好!"比起平常,此时学生们眼里又平添了几分敬佩——大家都知道,郭老师不久前代表新疆、代表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在"全国第七届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大赛"上一举夺得一等奖。新疆赛区带队老师、乌市教研中心的袁湘广一提到郭靖在南京赛场上的表现,眼镜片后面是挡不住的赞许。  相似文献   

5.
陈爽诚 《传承》2010,(30):100-101
历史内容,教材上写得很清楚。现在的学生知识再少,几个字也应该认识。我们在课堂上重新组织一次,强调课本知识有没有必要?新课改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老师角色要转换成引导者。  相似文献   

6.
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 ,你会感到轻松、充实、愉悦和收获很大 ,是一种享受知识和发现自我的过程。哈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 ,你都会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肯尼迪政府学院主要以案例教学为主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仅仅起一个启发和引导的作用。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 ,一般来说 ,学生的发言时间比老师讲授的时间要长。与国内在教学中提倡使用电脑投影仪的要求不同 ,我在哈佛的感受是老师很少使用投影仪 ,除非是要表达一些图表和数字 ,一般是使用黑板教学 ,因为要在教学中形成对话 ,老师必须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大家好,我叫赵旭,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教书15年了。我所带的学生当中,虽不敢说桃李满天下,也算是学霸辈出。这帮学霸,不仅有知识,而且有文化!说到文化,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也有过困惑。那是几年前,在市里的一堂公开课上,我讲的正是《诗经》文化。课堂上,我引领着学生进入了那个"风雅颂,赋比兴"无比灿烂浪漫的诗歌世界。课  相似文献   

8.
初三政治课内容多,时间紧,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向45分钟要质量,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本学期,我注重了知识的巩固这一教学环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的做法是:一、加强课堂提问我每次课后都向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点,布置学生应掌握的问题,下节课上课专门给3分钟准备,然后提问并记分。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的难度也不同。使学生既认真对待又有获胜的希望,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刚开始,尽管学生作了充分准备,但有时声音小,得分不高。经过一学期时间的训练,各班都出现了几个回答问题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口齿清楚、声音宏亮的同学…  相似文献   

9.
我发现在课堂上很少有学生向教师请教问题,经过了解学生才知道其原因:一是时间问题。一堂课45分钟,老师讲课往往占去一大半,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回味、琢磨老师所讲过的知识,也来不及精读、消化课本理论,因此,客观上存在着的疑难问题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发现和提出。二是心理问题。有的同学认为,课堂上众目睽睽之下,如果请教老师问题,别的同学会认为自己脑子笨或者没认真听讲,而丢人现眼,碍于面子干脆不懂也不问。针对上述原因,我除了在课堂上力求做到精讲,并鼓励学生问问题之外,还在教室里挂了个质疑簿,要求学生把在学生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书面提问的形式写进去。小小  相似文献   

10.
我曾目睹过这样一件事:两个在校学生发生口角,动起手来,班主任老师赶来,不问青红皂白就指着一个学生教训起来,又是写检查,又是叫家长,而另一个同学却好象与此无关。事后一打听,原来被训的那位同学学习不好,而另一个同学则是班上的尖子生,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做为一个老师,无疑懂得很多道理,却为什么有时也混淆是非?这是因为他带上了“有色  相似文献   

11.
人生如玉     
从前有一位智者收了很多学生,其中有个学生向他请教:“老师,我有时感到前途茫然,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你能讲讲我的价值吗?”老师从他的口袋里拿出一块光溜溜的石头,对他说:“你先代我做件事情,我再告诉你人生的价值。你把这块石头拿到珠宝市场上去卖,但是无论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相似文献   

12.
听过几节语文课,老师讲完诗歌后要求学生仿写,效果挺好,政治课可否借鉴一下呢?在讲哲学“实践决定认识”这个内容时,我就让学生仿写了一次。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看书中介绍的事例,然后将此事例列成几个填空题:天文学产生于______的需要;力学产生于______的需要;孙子兵法产生于________的需要。我说,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大家根据书中内容进行仿写。很快同学们就纷纷举手要求发言。一个学生说“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需要产生的”;一个学生说“邓小平理论是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产生的”;又一个学生说“八荣八耻…  相似文献   

13.
“启发式”教学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把启发式看作单纯的提问式。有人把启发式看作单纯的提问式,因此,课堂上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就心满意足了。其实,提问式只是启发式最容易操作的一种,而真正能启在点子上、发在关键处并非轻而易举。《论语》中说:“不愤不发,不悱不启。”这就是说,不到学百思而不得其解之时不去点拨他;不到想说而又难以表达之际不去开导他。真能做到这样,非名师高手实难为。第二,出的问题深浅不当。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缺乏针对性。有时提出的问题太深或范围太泛,学生回答不上来,长时间这样,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有时提出的问题又太浅、太容易,学…  相似文献   

14.
最近,由于学校工作的需要,我重新担任高二(6)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和这个班曾经有过半年的接触,相隔一年多了,学生还能接受我吗?我有些忐忑地走进教室。其实,对于这堂课的内容,我心里是有底的。课前,我已经做了精心的准备,包括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设置问题情境讨论,怎样板书等等,只是对学生的情况还不甚了解。课堂提问时,我每点到一个学生的名字都会发现,那个学生眼睛一亮,不易察觉地一惊,才站起来侃侃而谈,充满了自信与骄傲。而伴随他站起来的是下面学生的小声议论:“怎么老师知道他名字”,“老师还能记住……”我微笑地面对他们,仔细倾听着…  相似文献   

15.
以前,我不敢在课堂上放手叫学生提问题。一怕问跑了题影响讲课,二怕问住我,答不好丢了面子。因此,课堂上学生发问的甚少,课堂很沉闷。后来,我在实践中悟到:倘若学生在课堂上不发问,教师就很难完成教学中的解惑任务,应鼓励学生发问。这时,我对学生说:“谁提出的问题能把我问住,这说明谁有水平。我决不生气,我要为有这样的学生而高  相似文献   

16.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课才是真课。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在尝试和思考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快乐送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对学本课堂最初始的理解。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那么我想,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思考的是知识、方法和活动的指导。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心理、情绪、基本知识的掌握等情况安排。结合理论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我对"学本课堂"有了几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初阳台"有最初看到阳光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说,郭初阳教语文与这一意象很切合,他在很大程度上找回了语文教学的尊严,这大抵属于"一阳来复"。杭州西湖边有个著名景点叫初阳台,杭州还有个非常语文老师叫郭初阳。郭初阳三十出头,在杭州一所著名中学教语文。我不认识他。但我认识他出的一本书:《言说抵抗沉默》,副题是"郭初阳课堂实录"。  相似文献   

18.
在学生中间,我有一个绰号,那就是“问号老师”。它几乎成了“政治老师”的代名词。细究它的缘由,还得从我的学生时代说起。新学期开始,我担任高二两个文科班的政治课。几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知识学得太死,不会应用。课堂上静悄悄,学生们缺乏课堂参与精神,提出一个问题后,大家都不敢说,不愿说,很难见到“争先恐后”、“七嘴八舌”的现象。学生们的主动性都哪去了?我想改变这种局面,要让他们开口说话。从这以后,我就经常将一些问题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时间一长,大家都期待着、猜想着今天老师会带来什么新鲜事,会提出什么新问题?慢慢地,我逐渐培…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出现错误,这通常是师生的共同愿望。然而笔者认为,教学中有时错误并不可怕,我们大可不必谈“错”色变。相反,有时我们可能还需要一些“美丽的错误”走进课堂,让学生有机会接受“错”的洗礼,达到“改邪归正”。这种“错误”,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当地寓“错”于政治课堂教学,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呢?这里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以“错”攻“错”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时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是表面的、机械的,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感悟之一,积极介入。对话是一种态度,它要求参与对话的各方都要积极参与。在对话的课堂上教师不仅仅充当“导演”,还应该充当演员”;学生的活动再不能是少数尖子生当主宰,而应面向每一位学生。感悟之二,平等关系。对话是一种关系,它要求参与对话的各方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对话的主体是一种“我———你”的关系,对话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师生在充满着民主精神的氛围中,共同探讨,共同商谈未知领域的过程。感悟之三,知识创建。对话是一种认识方式,但它并不是对知识进行简单地、机械地重复与再现,而是要体现生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