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颖  张新霞 《党史博采》2006,42(9):29-3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在其整体性上是有其内在一致性的.其中,实践自始至终贯彻其中,实践是人的本质特征、本质规定.而且,马克思还强调指出,为了改变非人的生存状态,真正实现人之为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贯穿《提纲》全文的实践观点的"三位一体"(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的分析,试图从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论述《提纲》所蕴含的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久,毛泽东写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毛泽东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适时提出新的战略方针,首次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文章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和谐理念,是对我国党内和谐建设、国家和谐建设、社会和谐建设和人自身的和谐建设的理论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追求生命和谐是<周易>的根本理念.<周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并以追求生命的和谐为人生理想.生命和谐包括生命起源的阴阳和谐、生命境界的天人和谐及生命修养的人格和谐.<周易>的生命和谐观对今天人类在提升生命质量、建构生命意义的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维意  杜萍 《求实》2008,1(3):11-12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述了科学的实践观,揭示了实践的革命性特征.对实践的革命性的准确把握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实践观价值指向的正确理解.马克思实践观的价值指向是一种革命性的实践活动.实践的革命性表现为环境改变与自我改变的统一、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统一、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相统一.  相似文献   

6.
<易经>和<尚书>是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两个重要源头.阴阳是支撑<易经>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阴阳两个方面的和谐与平衡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易传>在解释<易经>时提出了"保合太和"的思想.<尚书>阐发了"协和万邦"、"和恒四方"的政治理想."合和"与"和合"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司马迁的<史记>在<尚书>的基础上,较早提出了"合和"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合和"思想,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3,(Z2):65-66
<正>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什么是和谐企业?企业在处理内部关系、外部关系时要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和谐企业,就是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循环发展、遵章守法、诚信至上、团结协作、关爱员工"的企业。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通过行使基本职能,落实科学维权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在企业和谐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9.
中华元典<大学>、<中庸>、<道德经>、<论语>、<周易>有不少关于"正"的论述.这些论述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正"的意义.这些关于"正"的论述对现代人的道德修养以及端正社会风气具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关系协调与增长系统,包括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人与人的人态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心态和谐.这三大和谐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基础.这是由于,相对于人类生存和所有实践活动而言,整个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存在前提和客观环境条件.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作为各项工作"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调动和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发挥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功能,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一个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吕奎 《求实》2013,(Z1):170-172
<正>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和谐是劳动关系和谐的延伸和结果。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卡尔·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一部著作,是关于批判费尔巴哈的一篇光辉不朽的文章。通过《提纲》写作时间、写作原因、人的本质理论以及人的本质理论对于思想教育的启示、本篇研究的意义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述评。  相似文献   

13.
林建公 《理论学刊》2008,3(3):59-62
<江泽民文选>的社会和谐思想主要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重现人的尊严和价值,切实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实现长治久安,忧党忧国忧民,消除不安定因素,使社会更加和谐;创造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4.
黄小晏 《理论学刊》2008,3(5):109-113
<礼记>"大同社会"和柏拉图"理想国"的和谐观,都是在批判现实的改革冲动中作出的理想化社会设计.两者都认为统治者应为全体百姓谋利益,并通过选举产生;都强调社会内部的有序是维持和谐状态的基础.但因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不同,<礼记>"大同社会"推崇德治,所主张的和谐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基础上的和谐:而柏拉图"理想国"重视智治,所主张的和谐是建立在神本主义基础上的和谐.这些不同一方面导致了中西早期和谐观在后来发展中的分道扬镳,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刘家用  赵雄 《学习论坛》2009,25(5):56-5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论述了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一方面,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受动的存在物;另一方面,自然界是人本学的自然界,人是能动的存在物.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的活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赵雅丽 《求实》2006,(Z2):142-143
孔子整理、收录、编排<诗经>过程中,将河南溱水、洧水流域男女表达婚恋情感的诗歌采入<国风·郑风>中,数量上居十五国风之首,内容上也最具有代表性.孔子选诗用于垂教立训,绝非杂录,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孔子的深层用意在于对这里的婚恋习俗加以引导、利用,通过"纳俗于礼",提升人们对君子淑女、妻贤母良、和谐幸福美好的家庭审美观念的追求,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以下试分析<郑风>各篇,并结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对孔子的和谐家庭教化思想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虹  李辉 《党史纵览》2009,(4):53-55
我们的父亲李连城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物.在<佩剑将军>、<血战台儿庄>、<中原突围>、<淮海大战>、<大刀>等电影、电视剧中都能看到改编自他的身影.父亲是山东德平(现乐陵市)人,1934年在乐陵师范读书期间,在共产党员、体育教员钟益三的引导下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亡,积极要求进步.1936年,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回老家山东乐陵招收学生兵.  相似文献   

18.
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黑龙江<党的生活>、河南<领导科学>、河北<干部党员人才>、山东<党员干部之友>、广西<广西党建>、江苏<党建导刊>七家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人才队伍"征文颁奖暨研讨会于2002年1月26日至27日在郑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作者代表5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汇>从1990年第4期发表我的拙笔<陈毅主婚>起,15年来共发表我撰写的反映陈毅、项英等人战斗生涯的纪实文章约40万言.这些文章所以能够问世,是和<党史文汇>的领导、编辑们的慧眼、胆识、才华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今社会的主题.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厉行法制;实现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