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作为目前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和贸易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的签署将推动东亚区域自由贸易水平的显著提升,也将对中日经贸关系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RCEP的签署还能对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发挥积极效应.在中国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RCEP将加快提升中国与国际市场的生产合作和贸易流通,以更加畅通的全球产业上下游关系促进国内大循环发展.同时,也应注意到,RCEP的生效将给中国国内改革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与RCEP涵盖的条款,可以视为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相互依赖的外部政策支持.中国要运用好构建新发展格局与促进东亚区域经贸合作的关系,充分利用签署的RCEP协定,切实降低双边和诸边贸易投资壁垒,为成员国的企业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2.
受到新冠疫情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双重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停滞,以中美为代表的东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也日益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期在畅通国内循环、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强化国内、国际市场的战略对接,深入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在此背景下,为了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促进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降低地缘政治经济风险、化解中美竞争压力,重塑经济全球化新格局,我国明确表示“积极考虑加入CPTPP”并开始逐步推进.然而,中国在加入CPTPP前仍须解决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益保障、跨境数据流通等在内的国内改革难题,还将面临以日本为首的CPTPP成员国的摇摆态度和美国霸权与同盟关系形成的外部阻力.针对中国加入CPTPP这一长期目标,我国应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基础,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劳工权益保障体系、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等方式为加入CPTPP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而言,“两个确立”不仅是中国外交守正创新,科学把握世界格局演变趋势、破解时代难题的宝贵经验,而且是新征程上中国外交继往开来再出发,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营造有利国际环境,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保持战略主动、引领全球变革、创造更大辉煌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球范围的"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影响,也对世界经济、政治造成冲击和影响,其程度取决于疫情蔓延的时间和各国防控措施的强度。本文试图根据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征和蔓延程度,分析其对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影响,并对各种观点进行评析,最后从加强国际协调行动、利用中国率先走出疫情的先机和庞大的国内市场资源重振产业链、构建内外协调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外着力营造周边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我国应对疫情后世界格局演变的思路与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美国单极格局和制度化合作是冷战后国际秩序的显著特征.通过观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体系内行为体的互动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秩序的转型方向.受疫情影响,全球化进程和地区合作受阻,进一步加剧国内政治与国际体系的反向联动.同时,疫情凸显美国体系领导力缺失,大国制度博弈愈演愈烈,既有体系结构的不稳定性提升,冲击现行国际秩序.整体而言,国际秩序未发生本质改变,权力结构的"去中心化"进一步持续、制度安排中功能性合作与新制度建立加速推进.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和国际合作将在重组整合中波动前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积极推动多边主义进程和"一带一路"倡议应对国际体系无序状态的同时,以国内发展作为应对秩序转型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大抉择,旨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进程,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七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完成顶层设计的"大写意",正在绘制聚焦重点和项目建设的"工笔画",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方面成就卓著,并形成一系列合作理念和机制规范,推动沿线国家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项涵盖经济贸易、政治外交、人文交流等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保驾护航下,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以推进全球公共卫生平台建设,并展现出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欧洲正在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安全博弈的焦点。随着新兴国家的群体崛起,国际格局力量对比正在经历持续且深刻的调整,中欧大国的安全博弈也随之呈现出新的常态。相应地,如何准确把握中欧大国关系中安全博弈的新常态以及中欧博弈对国际安全格局走向的影响,并加以前瞻性应对,是中国外交在保障国际安全以及维持未来大国协调进程中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和欧洲在大国安全关系持续协调中的"软博弈"(即国际安全的规范与价值的持续碰撞)与角色互换进程中的"硬摩擦"(即中国与欧洲在世界主导权结构中地位与角色的升降变化),共同构成了国际战略格局转型期中欧安全博弈的新常态。理解中欧大国博弈新常态之于国际安全研究则需要透过"‘相互依存式主导权’视阈下的国际社会化"这个两者结合的理论棱镜。在安全领域,中国对欧洲的外交也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应当引导中欧关系进入国际安全规范重塑和机制建设进程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后,世界格局进入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整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新旧动能转换动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国内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外部因美国对华战略出现历史性转折和大国竞争、博弈加剧,国际发展空间受到空前挤压。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与"修昔底德陷阱"的双重考验。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任务仍然是为完成结构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持续发展,营造可预见的良好国际环境。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我们尤其要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多做增信释疑的工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外交:国内变迁、外部环境与国际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宗友 《国际观察》2006,27(4):33-4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理念层面都展现了一些明显不同于已往的新特征,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新外交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社会发生剧烈变迁以及国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走的是由周边到全球,从实践到理念的发展轨迹.中国新外交的实践和理念,已经并且将继续对周边及国际秩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达 《东北亚论坛》2019,28(4):34-46
2018年以来,中美经济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中美关系质变的背景下构建中美经济关系的"新范式",成为事关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的关键。确立中美经济关系"新范式"的经济逻辑体现为三个"难以为继",即中美两国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全球经济失衡的总体格局难以为继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模式难以为继。与此同时,应当看到三个不变,即中美经济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属性没有变、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总体趋势没有变以及全球经济治理中大国协调的必要性没有变。因此,在诸多领域的中美协调与合作仍将是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基石。确立中美经济关系"新范式"的宗旨在于以双边经贸利益的共生性和包容性对冲两国地缘政治的竞争性和对抗性。这一"新范式"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竞争合作、分歧管控以及深化融合。特朗普政府的"全政府"对华竞争战略、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环境的根本性变化以及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对"新范式"的确立构成了挑战。对中国而言,尊重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经济逻辑、解决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以及提高"一带一路"倡议的透明度与可预期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