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高职院校青年师生统战工作和课程思政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研究,可以看出两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课程思政可以为高职院校青年师生统战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两者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对课程思政推动高职院校青年师生统战工作的路径进行探索。主要围绕高职院校青年师生思想情况、思想素质以及统战合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了以下结论:落实课程思政,了解青年师生思想情况;落实课程思政,提升青年师生思想政治素质;落实课程思政,形成青年师生统战合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国际局势的日趋复杂、国内社会转型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高校党外青年教师在思想观念、利益诉求、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时代特征,给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与更高要求,加强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依托调研实践,梳理新时代高校党外青年教师在队伍结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政治效能感等方面的新特征,分析高校统战工作在统战环境、统战对象、统战方法、统战手段等方面面临的新困难与新挑战,提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统战工作的可行性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设置思政课的制度安排是维护和捍卫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战略。高校思政课课程认同与思政课教学是互为表里相互建构的关系,因而,提升思政课课程认同显得尤为重要。基于高校思政课课程认同的价值意蕴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思政课课程认同上存在思政课形塑国家主导思想与个人思想自决、思政课教学供给与学生学习需求、思政课影响潜隐与专业课绩效彰显等方面存在张力。因此,应建构高校思政课课程认同的路径,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培养、输送民主党派干部的重要"源头"。客观分析,准确把握高校青年教师加入民主党派动因,对于认识新形势下民主党派队伍发展变化情况,积极引导教育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队伍健康成长,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云南省高校青年教师加入民主党派动因研究分析为例,对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加入民主党派动因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就进一步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统战工作,尤其是青年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程是我国高校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思政课程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推动依法治国的根本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它对加强法治教育水平、提高法治浸润能力、培育法治素养产生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引领作用.因此,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程,推动立德树入新发展,厚植高校思政文化,实现"三圈三全十育人"的重要目...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批青年教师进入思政课教学岗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心理压力大、职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教学效能整体水平较低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这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为此,本文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例,从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四个层面分析了影响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效能的因素,为提高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校党外青年教师是高校知识分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兼具知识优势和专业特长是一个独特群体。如何最大限度地团结高校党外青年教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其自觉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8.
做好"课程思政"工作,是各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可以通过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优化教材内容建设等基本策略来改革"课程思政"工作,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强化工作考核、提供经费支持来建立健全"课程思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大批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他们既是教育教学一线的重要力量,也是高校发展的后继力量。青年教师的政治素养、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道德观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更关系到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文章以闽江学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为调研对象,对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查找成因,并试图针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举措和办法,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点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课程思政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涉及专业类的课程思政研究尚不多见。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得益彰,真正发挥协同育人效用,以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可着眼于师德师风、政治导向、核心价值、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等五大课程思政建设基本要素,针对行政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思政主要任务,通过加强专业教师思政能力建设,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实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并为高校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同心"思想是当前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指针,要从思想同德、目标同向、行动同行的立体维度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内涵建设,使"同心"思想与高校统战文化由分离与交叉逐步走向融合,并通过制度创新健全保障机制,不断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提出"努力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但当前大学生们普遍对思政课不感兴趣。思政课教师如何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成为一名受大学生欢迎的教师,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  相似文献   

13.
高校要改变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现状,依托隐性教育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性发展。当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发展受主体的困境难题、客体的多难困惑和载体的利用欠佳等瓶颈的制约,应基于隐性教育视角发挥榜样力量、立足网络载体和依托实践活动等方面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性发展,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性,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高校统战工作为高校的发展稳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法宝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战工作出现新的重点难点,如何开展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导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呈现统战对象数量多、统战干部队伍人数少、统战工作任务难度大、统战工作制度不完善等新特点。由于受高校统战工作重要性认识、体制机制、干部队伍自身素质等因素制约,高校统战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需从强化高校统战意识、提升高校统战队伍素质、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健全统战工作的制度机制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开创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高校青年教师不仅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建设者,是推动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手段.充分认识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培育途径及方式,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人才和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学中挖掘专业课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并结合专业课教学进行传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与认同。目前,一些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高,高校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不高、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因此,高校应构建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协同机制、培训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使专业课教师具有课程思政素养、视野和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18.
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根据新阶段、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特点和任务,围绕当前高校统战工作的中心任务,阐述了高校统战工作如何积极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统战工作外延不断扩大的形势,用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创新工作思维,以发展创新为动力,优化工作方法,积极推进高校统一战线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统一战线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和重要基地,新时代加强高校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引领,是高校统战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应该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为切入点,以创新方法路径为着力点,以健全工作体系为重要保障,从向心力、感染力、覆盖力、服务力和保障力等方面促进高校统战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重要领域的高校,其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推进高校统战工作新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作者通过对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等30所高校统战部长个别访谈和工作实践,阐述了高校统战工作的亮点,分析了高校统战工作的难点,进而提出了推进高校统战工作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