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课程思政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涉及专业类的课程思政研究尚不多见。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得益彰,真正发挥协同育人效用,以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可着眼于师德师风、政治导向、核心价值、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等五大课程思政建设基本要素,针对行政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思政主要任务,通过加强专业教师思政能力建设,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实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并为高校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2.
公安专业"课程思政"当下存在不少困境。公安专业"课程思政"应突出忠诚意识培养、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服务人民宗旨意识的养成。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为"课程思政"提供一定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形成"课程思政"意识。针对不同专业特点,选择不同"课程思政"元素,凸显公安专业"课程思政"特色。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考量的是教师的育德能力。提升高校教师的育德能力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又是推行"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课程思政"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教师三个层面提出提升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对策: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督导功能,搭建育德平台,制定教学指南;高校应构建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开展教师育德能力培训,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应提升职业修养,强化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校"双一流"建设时代背景和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运用生态归因,立足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构建"一轴心、两轨道、三教化、四路径"的高校思政教育生态工作模式,即:"坚持以生态个体为中心,厘清高校思政教育生态主客体关系,弘扬三大文化,引领思政教育文化建设,开拓高校思政教育高校工作方法四条生态路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校"双一流"建设时代背景和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运用生态归因,立足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构建"一轴心、两轨道、三教化、四路径"的高校思政教育生态工作模式,即:"坚持以生态个体为中心,厘清高校思政教育生态主客体关系,弘扬三大文化,引领思政教育文化建设,开拓高校思政教育高校工作方法四条生态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娜 《工会论坛》2013,(6):120-121
在网络化背景下,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改革已成为近两年来山东省乃至全国各高职院校的一个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步伐,就要健全落实思政课建设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动态的配套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目标、重点、体系、方式等问题作了明确说明,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各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公安院校及公安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用"课程思政"理念引导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不仅符合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符合公安院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要求,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新疆警察学院为例,结合学院发展实际,分析了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提供了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就是将"课程思政"元素具体融入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堂实践活动等各个教学环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加强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以期为我院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不断推进,思政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因此,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同时还得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当前情况来看,各大高校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不过在思政教育工作上依旧存在着不足,所以加强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分析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在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当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以课程内容为载体,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以通过完善教学目标、提升教师素养、拓展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深化评价改革和丰富校园文化等六个主要途径来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及价值引领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程是我国高校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思政课程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推动依法治国的根本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它对加强法治教育水平、提高法治浸润能力、培育法治素养产生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引领作用.因此,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程,推动立德树入新发展,厚植高校思政文化,实现"三圈三全十育人"的重要目...  相似文献   

12.
公安院校经济犯罪侦查课程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公安专业课程,须发挥好课程思政的载体性作用。目前经济犯罪侦查课程思政建设不够充分,育人效果有待增强。需要通过增强课程思政系统性思维,补齐实践环节短板,加强基层教学单元的课程思政软环境建设,推进课程思政校内协同、校校协同和校社协同,有效推进经济犯罪侦查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3.
高校设置思政课的制度安排是维护和捍卫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战略。高校思政课课程认同与思政课教学是互为表里相互建构的关系,因而,提升思政课课程认同显得尤为重要。基于高校思政课课程认同的价值意蕴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思政课课程认同上存在思政课形塑国家主导思想与个人思想自决、思政课教学供给与学生学习需求、思政课影响潜隐与专业课绩效彰显等方面存在张力。因此,应建构高校思政课课程认同的路径,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应系统规划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方法与路径,全方位、多渠道开展面向全校师生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要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党和国家民族、宗教工作总体要求,将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与学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阵地工作、校园政治安全和稳定工作,以及与思政理论课创优和课程思政建设、学生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相结合,开展分层次、多形式、广参与、讲实效的政策教育和宣传,构建符合高校民族、宗教工作实际需求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公安院校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担负着为党和人民培养忠诚卫士的重大使命和责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公安院校不断强化"公安姓党"政治属性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新疆警察学院以培养服务于新疆工作总目标和新疆公安事业的忠诚卫士为己任,把"忠诚教育"置于人才培养的首要地位。以对抗性实操训练课程为主的公安类专业系部为例,探索和发现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反思公安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存在的不足,提出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一些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模式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基本要求。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需要注意在落实执行、教师导向、课程建设、教学设计、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规避误区,需要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根本前提下,坚持锻造高质量教师队伍、丰富主渠道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形成大思政协同效应、完善科学性评价体系的实施理路,进而打造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政“金课”。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思政元素的任意使用、混淆"思政"和"课程"的价值引领,以及出现"泛化思政"等错误思想.原因在于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准确把握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主线,没有找准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着力点.为此,需要立足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内容涵盖和价值引领,并结合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深刻反思高职...  相似文献   

18.
青年教师统战工作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教师队伍的时代需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与高校青年教师统战工作在工作对象、目标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课程思政为青年教师统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基于此,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推进高校青年教师统战工作,有利于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强化青年教师正确的思想认识、检验青年教师思想引导的效果,推动高校青年教师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让高校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课程的改革创新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高校逐渐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为促进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与努力。然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发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深度不够、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红色教育理念不够重视等教学问题,极大影响了当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改革。对此,高校应加大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融合改革力度,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党的极其重要的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然而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遭遇到部分师生信仰缺失、思政课的重要性受到质疑、面对网络媒体中的意识形态斗争被动应付以及某些课程或讲座等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稀释等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这些挑战产生的原因,并试图从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委领导班子建设以及加强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载体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来应对挑战,打好高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仗,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