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方远 《台声》2014,(6):36-37
<正>目前而言,台湾青年学子赴大陆求学,在岛内唯一的正式报名点是夏潮联合会。自1999年以来,夏潮联合会接受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委托,免费代收台湾考区的报名文件,义务提供资讯,扮演着既非中介亦非代办的桥梁作用,至今已服务超过8000名赴大陆求学的岛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5,(3)
<正>夏潮基金会成立于1996年,是一个纯粹由民间主办的非营利公益法人组织。创立宗旨以提升中华文化质量,协助与促进海峡两岸之文化、体育、学术、宗教、法律、交通、大众传播、社会福利、警政、大专院校青年学生、教师及杰出经贸人士等互访交流活动为主。从事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夏潮基金会成立第二年,即受全国台联邀请,开始组织台湾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峡两岸文化、经贸交流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台湾学子纷纷涌入祖国大陆求学。据台湾有关当局统计,目前已有4000多名台湾学生分别在祖国大陆140所高等院校就读。虽然眼下没有数据显示还有多少台湾学生在准备赴祖国大陆求学,但是,在台湾夏潮联合会领取招收的祖国大陆高等院校报名表的人数,年年成倍增加,去年实际报名人数比前年又增多50%,今年这股求学祖国大陆热还在不断升温。  相似文献   

4.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5.
夏潮金阳     
《台声》2016,(12)
正黄木村教授的创作彩绘可以运用于各种商品,包括服饰、包装、陶瓷、布艺、瓷砖、壁纸、地板、灯具、电器及各种商业空间、营业场所,欢迎有兴趣的厂商来电咨询、合作研发分享资源,共创商机。光彩能量水彩78cm×55cm 28万太阳不仅是宇宙中已知的最能放射热能量的星球,同时也是个充满光色能源的色彩制造体,静止的太阳会燃烧自己并释放强光,照射在不停转运的地球表面,使我们可以生活在充满色彩及生态之美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13)
正两岸关系从"破冰之旅"以来,台湾青年来大陆求学的人数与日俱增,不断发展,现已具备相当的规模。据悉,教育部将继续推进对台湾学生免试招生工作,进一步完善招生及培养管理制度,为台湾学生在大陆就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台湾青年大陆求学热随着大陆经济实力的腾飞,台湾青年看好大陆的发展,想紧跟大陆的步伐,一同走向世界。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求学。从2001年  相似文献   

7.
台湾掀起大陆求学热王小珍海峡两岸的交流继台商大陆投资热、两岸科技、文化交流热之后,近年来又有一股热潮激荡,那就是台湾学生赴祖国大陆求学热。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始于1987年,90年代以后,渐成气候。据国家教育部统计,从1992年起,台湾到大陆上大学的学...  相似文献   

8.
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的整体适应情况与满意度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在大陆的台湾青年社会适应性主流是客观理性、积极向上、主动作为的,多数台湾青年对自己在大陆求学或就业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超六成被调查者表示能主动适应两岸文化差异,并能客观理性看待大陆政治体制。但两岸政治生态、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社会发展程度及社会结构的差异,大陆惠台政策重制订轻落实的制度缺失,台湾青年自主择业或创业难度大,身份尤其是户籍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等问题也对他们的社会适应造成困扰。"主动调整"成为当前大多数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伟  林毅图 《台声》2013,(1):60-62
2012年11月10日至17日,应台湾夏潮基金会的邀请,全国台联筹组“大陆台籍青年菁英赴台文化交流访问团”赴台。访问团一行11人,成员由大陆6个省(市)的二三代台胞青年代表人士组成,涉及体育、科研、企业、团体等多个领域。在8天的访问中,  相似文献   

10.
来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习中医药的,就像学音乐的人都向往维也纳,中医药学祖国大陆才是正宗。相信以后中医药学仍是想到大陆求学的台湾同学的重要选择。本期请来两位学中医的台生聊天,学长学姐的话,对后来者或许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勇素华 《台声》2002,(8):11-13
自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戒严令”后,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台湾不断掀起“大陆热”,从到大陆投资、经商、打工到买房,可谓热浪滚滚来。与此同时,台湾学生也赶潮似的逐渐形成了一股到大陆求学的热潮。虽然台湾当局企图以不承认大陆学历来拖住台湾学子前进大陆的步伐,但是仍然阻挡不住其一浪高过一浪之势。欧美国家不再是台湾学生出岛求学的最佳选择台湾学生求学海外始于20世纪50年代,六七十年代掀起了高潮,最初主要流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20世纪80年代,在所有美国外来学生中台湾学生人数排名都是第一。从9…  相似文献   

12.
蒋宗伟 《台湾研究集刊》2007,42(4):79-85,102
日据时期,一大批台湾青年在大陆高校优惠的招生政策吸引之下,通过各种渠道赴大陆求学。这些台湾学子在求学期间组织各类社团积极从事反日学生运动;抗战爆发后,有相当一部分台湾学生留在大陆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对日作战;到抗战后期,部分毕业生还参与了收复台湾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在大陆的学习和实践,他们认识到台湾的命运是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只有争取到大陆的解放才能使台湾彻底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3.
姜正杨毕业于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后来就读于北京中国政法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又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而且还拿到了奖学金。正在准备学位论文的姜正杨,打算毕业后进人清华博士后流动站进行专题研究。六年的大陆求学经历,让他差不多成了大陆求学通了。  相似文献   

14.
赵辉 《台声》2007,(7):42-44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领域交流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祖国大陆高等院校求学的台湾学子越来越多。两岸不仅文化背景相同、语言相通;祖国大陆经济的日益强盛;以及祖国大陆相关部门陆续推出的一系列照顾台湾学生利益、鼓励台湾人才就业的政策措施,都吸引着岛内学子纷纷来到大陆高校求学深造。近日,《台声》杂志专访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大光先生,他就20年来台湾学子求学大陆的情况及台湾学子所关心的求学问题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5,(23)
<正>11月23日,大陆台商、台湾文化人代表,以及就读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等大陆知名高校的台湾学生代表百余人,在深圳参加"创富人生,赢在大陆——台湾百姓故事汇"活动。活动现场首发了《台湾百姓故事》丛书,这套丛书是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和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推出的三部曲采访故事的集中呈现,包括《大陆台商财富故事》《台湾文化人在大陆》《台生大陆求学就业记》:台商跨海而来,弄潮改革开放,实现创富人生;台湾文化人肩负着使命和责任,身体力行,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台生求学求知,激扬青春,在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台声》2011,(7):112-112
我是一名在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我是通过一次台生聚会了解到你们的杂志的,我看到你们杂志有一个叫《我看大陆》的栏目,不知我能不能给你们投稿,写写我在大陆上学这几年的经历跟想法呢?  相似文献   

17.
刘公 《台声》2003,(8):26-28
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热络,越来越多的台湾学子都在做来大陆求学的打算。但是两岸之间的通道毕竟没有完全畅通,台湾学生来大陆求学不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诸如报名、考试、录取,以及在大陆的生活、学习、毕业以后的求职等等,想想问题一箩筐,有些同学因此便望而却步了。好在目前大陆已经有一批在这打拼了几年的学长们,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载这些台湾学长给后进的学弟学妹们的建言。他们会毫不吝啬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以期帮助后进者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1,(9):86-86
本栏目为专发各地台胞社团组织简介的园地,目的是便于彼此之间更进一步地了解和合作。现特向各地台胞社团组织征稿。稿件内容包括社团成立的宗旨、目的及组建情况,社团的工作方向、奋斗目标及人事机构,社团的工作业绩、近期情况及未来打算等。字数控制在1500字以内。可直接通过电子邮件至本栏目编辑。邮箱:taisheng@21cn.com  相似文献   

19.
安东 《台声》2010,(2):86-96
二月一日 1976年2月1日,《夏潮》杂志创刊。 在台湾。《夏潮》杂志是一份有影响力的刊物.它的封面是“社会的、乡土的、文化的”.几乎没有第二份刊物像它一样把台湾历史系统地写出来。《夏潮》杂志宣扬民主和爱国主义.以促进中国统一、政治民主、经济平等、社会正义、乡土关怀、文化提升为宗旨,主张反帝反独,认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如同台商纷纷到大陆做生意一样,在两岸交住日益频繁的今天,到大陆读书已经形成一股潮流,挡也挡不住。 在这股浩浩荡荡的大陆求学潮中,除了即将跨出校门的年轻学子外,也不乏名人赴大陆深造。到大陆读书究竟有多辛苦?要注意些什么以避免走弯路?且听听已拿到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学位的王昱婷、正在攻读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