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作一番梳理和审视,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1.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思想老子提出押“人法地熏地法天,天法道熏道法自然。”穴《老子》第25章雪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穴《庄子·齐物论》雪。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以“仁”待物,即所谓“推己及人”,“成物成己”。《中庸》说押“致…  相似文献   

2.
法家的"无为而治"与"君人南面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荣晋 《理论学刊》2008,(1):94-100
韩非继承和发挥老子的道论与辩证法思想,不仅把"无为"与"有为"有机地结合起耒,从理论上发展了老子的"无为"之说,而且还为他的"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人南面之术"奠定了哲学基础,从而完成了由道家"无为"之说向法家"无为"之说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3.
"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状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正确认识自然,合理改造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有效保护自然。中国道家文化中的“道法自然”思想,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一条重要准则。《道德经》第25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在本章注中指出:“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1](P65)这一注解,深得老子思想的真谛。“道法自然”这一深刻命题,由三个相互联系的观点所构成:第一个基本观…  相似文献   

4.
周玉萍 《学习论坛》2008,24(11):31-33
以老庄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学派描绘了一幅自然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它包括人应该以"自然"为基本的生存状态,顺应自然,采取"无为"方式治国,追求小国寡民的目标模式等.自然主义社会理想蕴涵着对社会发展和当政者行为的反思,对人类幸福、人类自由与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等,它提供了一种社会发展的价值观,我们应当重视这种思想,吸取它的合理成分,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者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即顺应天地,效法自然,以无为的精神实行政治生活。这些内容丰富、意境深邃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法律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而远在西方,自然法进行了四次大的变革和发展,借鉴西方的自然法文化来为我国的法律文化添砖加瓦,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6,(9)
"无为"作为一种价值原则,本是老庄道家政治哲学应有之义。《鹖冠子》作为反映战国黄老思想的重要著作,适应当时封建统一、思想合流的历史趋势,赋予"无为"以新内涵。将"无为而治"拓展为法规律而治与法制度而治的统一,及德治与法治的统一,克服了原始道家种种理论不足,表现出强烈的经世倾向和执着于现实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社会结构,决定了中国的思想基本上是将自然设定为规定性的思想,以天道作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儒道释分别以自然为基础建立了各自的精神文化,如儒家的仁义之道体现了自然的社会性,道家的自然之道是对自然的自然性的探讨,禅宗的觉悟之道则是自然的心灵性的理解,三者相互补充、合而为一,共同构建了传统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夏秀 《前线》2018,(10)
正在中国古代灿若繁星的经典中,《尹文子》一书算是寂寞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古代大家太多;二是该书篇章比较少,内容的覆盖面相对窄一些。但是,若从思想格局来看,该书特色鲜明,对治国理政的阐述全面又严谨,颇值得细读、体会。《尹文子》一书的作者尹文是齐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属稷下道家学派。他以道家"法自然"的思想为基础,兼收儒家、法家及其他各派学说、思想于一体,呈现兼容并蓄的气度。正是这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提出一系列以"和"为主旨的人身修养策略和社会和谐思想,从形而上的角度,对个体生命意义与价值、社会和谐的模式进行了思考,提出复归人与万物的自然天性,使人与万物在和谐共处中,享受自然赋予的生命及灵慧,从而获得逍遥人生.庄子的"致和"思想,对解决当代人与环境的矛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是以人和生命为主题的生命哲学,儒家、道家、佛家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思想纬度、思维方式不同,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层次上追求生命的价值和超越意象。从哲学本体论、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方面,儒道佛生命本体论就有根本的不同。儒家生命哲学以社会为本位,道家生命哲学以"道法自然"为核心,佛家哲学以"缘起性空"为中心。本体论的根本差异,导致了儒道佛三家生命价值观的不同,生命超越意境也有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1.
"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复杂情况和人们的复杂心态.意识形态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的载体是文化软实力;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维度,通过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内涵、形成背景、四个方面辩证关系及其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及历史唯物论四大哲学向度进行梳理总结,推动学术界进一步深化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康德是从知性的构造中引出我思的规律,知性的构造依赖三个环节:一是直观条件的设定,二是想象力综合形式的联结,三是意识的统一性所引出的意向化对象的出现。这三者会在先验统觉的作用下达成概念。当知性在范畴的关系中建立起概念规定时,人们也就在反思的形态中建立起客观世界的知识。黑格尔反对康德的那种知性化的主观原则,他把思维的运动引入到纯粹理念的关系,那个理念被绝对精神所支配,绝对精神作为普遍灵魂在其自身进行自我反思,它把自身造就为有限者之灵魂,当那个有限者在自我意识中抵达普遍意识的高度时,那个有限者也就在精神的层面达到了神的人性概念。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社区与经济园区共建不仅有利于统筹安排社区化条件下的农民生产和生活,推进农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也有利于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舞·韵     
<正>"蜀地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5月11日,由省文化厅主办的2015年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决赛在蓉城开战,舞蹈演员们用他们的长眉和妙目,用他们秀美的舞步和激扬的情怀,在绚烂的舞台上,轻云般慢移,疾风样旋转,舞出了一曲曲升腾跌宕的  相似文献   

16.
"剩女",是现代都市生活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特指那些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有思想、有品味、有长相却没有男朋友的大龄未婚女子.也有媒体将之称之为"3S"女性,即:Single(单身)、Senventies(多数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Stuck(被卡住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定义也不够准确[1].不论做怎样的定义,这一新名词已被收录在教育部2006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  相似文献   

17.
坚定"三个自信"是党中央对全体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我国八千多万党员大部分工作在基层单位。基层党员在党内不仅数量上占绝大多数,而且直接面向广大群众,其一言一行关系着群众对党的信任。基层党员必须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充分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的意义,从而坚定"三个自信",积极应对中国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内幕交易的构成要件认定是内幕交易规制的核心内容。从中外立法比较和最新执法实践表明,采用折中利用标准既可以有效打击关联方间内幕交易这一特殊行为,又符合证券市场"三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党内协商民主是指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机制、原则"嫁接"和运用到党内民主治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渐进式民主范式和实践模式。发展党内协商民主,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党的纯洁性建设所面临突出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带来了挑战,网络的易更新性、虚拟性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影响着教育主体的创新性、主体互动的规范化等。面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要实现科学性与现代性协同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形式;要追求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补益,注重回归生活世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实现由"灌输模式"向"关怀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