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唐泽光 《证据科学》2006,13(2):85-86
案情 原告母亲盛某因怀孕于2002年3月开始就诊于L医院,建立了门诊病历,遵医嘱进行了各项检查,并坚持随诊,L医院一直告知母子正常.2003年9月18日,原告母亲妊娠期满,于L医院产房待产,入院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度)、发热待查、胎儿窘迫,L医院决定行阴道试产.当夜7时出现胎儿呼吸窘迫,医生决定使用产钳助产,将孩子多处夹伤,头部拉出后又出现肩难产,反复牵拉,才将孩子拉出,结果造成原告头颈部多处皮肤牵拉伤、右肩关节脱位、右臂丛神经损伤、缺血缺氧性脑病、头和脸部变形.  相似文献   

2.
案例一、诊疗情况患者晏某,女,23岁。因停经38 周、阵发性腹痛7小时于2003年5月14日晚10点钟住入某医院妇产科。入院诊断:孕1产0孕38 周ROA临产。检查见宫口开大3cm,头先露,行人工破膜,羊水IIo污染,胎头有水肿,考虑有胎儿宫内窘迫,不能在短时间内阴道分娩,决定行剖宫产术结束分  相似文献   

3.
案情原告董某因患“甲状腺乳头癌,右颈淋巴结转移”于1999年3月11日入被告A医院治疗,被告A医院于同年3月22日为其实施右颈清扫、甲状腺右残叶切除术。术后原告发生呕吐、复视等情况,4月6日出院。后原告于同年4月27日入北京天坛医院治疗,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同年6月,其复视症状严重;8月份双目失明。原告认为被告医疗不当,与原告失明存在因果关系,为此多次找被告协商。被告主治医生徐某分3次支付原告9 000元。一审在就赔偿协商未果情况下,原告于2003年4月向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及律师观点:(1)被告在术前未检查原告头部血液回流情况;(2)…  相似文献   

4.
因为父母离婚或解除同居关系,一个个不幸的孩子卷入到各类追索抚养纠纷中,在懵懂中,成了原告或者被告。从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及变更抚养关系和抚养费的案件来看,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208件,2004年250件,2005年1~8月已经179件。为女儿在北京落户口42岁的张先生是北京人,他曾与小他17岁的一个湖北女子同居。2003系,抚者的来件,经与003年3月14日,丰台法院判决解除他们的同居关系,两人所生之女小卫由孩子母亲抚养,他每月给付抚养费400元,至孩子独立生活止。同时他还给付小卫医疗费1万元。6个月后,湖北女子将小卫送到张先生处,从此…  相似文献   

5.
这是2003年澳大利亚最高法院判决医生要为其实施的失败的绝育手术承担过失侵权责任的一个案例,医生要赔偿原告的损失,其中包括支付原告在绝育手术后所生孩子的抚养费。此案成为澳大利亚媒体一度逾逐的对象。一、案情介绍2003年7月16日,澳大利亚最高法院HighCourtofAustralia对一起医疗纠纷上诉案作出的(2003)38号判决轰动了整个澳大利亚,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并展开讨论。此案的基本情况为:原告麦考尔(Melchior)夫妇1984年结婚,两个女儿分别于1985和1988年出生,之后他们决定不再生育子女。1991年11月28日,麦考尔夫人(一审第一原告,二审被上诉…  相似文献   

6.
原告甄先生于2004年初购得被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知识产权法》,该书是1998年9月第1版2003年5月重排本第13次印刷。随后,原告写了《(知识产权法)校订手记》(以下简称《校订手记》),指出了该书中37处错误,并告知被告。2004年8月17日,原告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对《校订手记》进行了作品登记。2005年2月,原告发现被告使用其《校订手记》改正了原书的错误后再次出版发行,改正后的图书是2003年7月第1版2003年10月第3次印刷。  相似文献   

7.
崔永峰 《人民司法》2005,(11):105-106
案情2002年6月,原告朱贤乐负责对原江苏双沟集团所属的医务室进行扩建,其个人投入了部分资金。2003年上半年,江苏双沟集团所属的职工医院改制成为独立的法人。在改制时,江苏双沟集团将其和原告朱贤乐投资在职工医院的财产分别申报评估。原告朱贤乐所投入资产经宿迂公兴会计师事务所评估,至2003年4月15日,价值为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9月,北京市西城区法院未审庭程乐法官在审理一起抚养权纠纷案件中,邀请北京市青年宫心理咨询专家对原告、被告之子进行心理疏导,成功化解了一起抚养权纠纷。原告长某(父亲)与被告杨某(母亲)离婚后,原告、被告之子与母亲一起生活,后长某认为被告的生活方式对孩子身心成长有不利影响,并导致孩子多动、易怒,故诉至法院请求变更抚养权。案件审理过程中,依照相关规定应当当庭征求孩子对于抚养权的意见,但程法官考  相似文献   

9.
案 情  1998年9月14日,原告王某在被告中国建设银行某支行分理处存入人民币10元,开设了储蓄存款账户,并设有密码。同年9月23日,原告委托其丈夫的侄子在被告处存入两笔款项计150万元。原、被告对存款数额及存折均予以确认。原告将上述款项存入被告处后,即有人以原告名义向被告申请办理了存款储蓄卡。被告提供的储蓄卡领用单表明,储蓄卡于1998年10月7日被人领取,领取人签字栏的签名为原告姓名,但身份证号码不符。原告所存入的款项被人于1998年10月8日和10月12日使用同一储蓄卡从不同储蓄所共提取150万元。1999年5月期间,原告的丈夫…  相似文献   

10.
2000年7月31日.原告杨某的父亲杨某某在被告处以原告的名义存人定期存款人民币60万元,年利率为2.25%,期限为一年,2001年7月31日到期:杨某某在存款凭证备注栏处留存了密码,约定凭密码支取。被告即向杨某某出具了存单:2001年1月11日,杨某某的妻子即原告的母亲蔡某持原告的户口簿、存单和其个人身份证,在没有提供密码,也没有办理密码挂失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