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朴载荣 《传承》2013,(4):132-133
《抱朴子养生论》虽然只有不到一千字的篇幅,但却引起了历代研究葛洪神仙和养生思想的思想家们的关注,这是因为这本书被冠名以《抱朴子》,所以使人们相信它是葛洪所撰的。从此书的整个体系和内容来看,它一味强调“养生”的重要性,即主张除去六害、十二少原则、饮食起居、养神、房中术等。这种观点虽然受到葛洪的影响,但更接近于陶弘景《抱朴子养生论》的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将中医养生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总结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和于术数”中的“和”即中和、适中.含有适当应用之意:“术数”,这里特指养生的方法和技巧。中医养生不仅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关于养生我们讲了不少,其实养生要说简单也简单,最主要的四个字,就是“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4.
头部的养生和保健自古就为人们所重视。中国古代的《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讲的就是,从立春到立夏的3个月时间里,每天早上梳头一二百下可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志 《求索》2013,(10):119-121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具有“以道为本,兼容百家”的特征,其内容也是庞杂、包罗万象的,涉及政治、医学、宗教等等。然而,在其书中,蕴含的丰富的养生思想值得我们注意,养生思想是《太平经》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试图从贵生重生、为善长寿、守一等方面对《太平经》的养生思想进行挖掘和梳理。  相似文献   

6.
庄子养生论中曾多次谈到了读书、创作对养生的作用和意义,文学活动成为庄子静养延寿的一种重要手段。庄子静蓄厚养的养生观念与文学活动中特别注重凝练人的内在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文学养生逐渐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7.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三月,是指从立春到立夏前,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三月是生发的季节,春归大地,阳气生发,冰雪消融,蛰虫苏醒,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的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春季养生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儒家思想给予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智慧,老庄哲学则是养生命的智慧。养生一直是研究《老子》的一个重要思路,而更有人认为“养生”一词源自《庄子·养生主》。今天,老庄哲学和道家的养生理念正在为很多中国人所效法。尽管,关于中医仍然有很多争议,但是民间却有把中医奉为圭臬的趋势。这些传统的养生理念能够解决当下中国人的健康问题吗?  相似文献   

9.
论老年人的冬季养生常敏毅冬季养生的若干原则和方法冬季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然是《黄帝内经》中的一句格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天万物敛藏,老年人养生就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明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用药则以滋阴药来补益阴气,衣着...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重视“起居有常”对人体的保健作用。“起居有常”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2011年5月16日《吉林日报》刊登刘连全的文章,近几年,“养生”一说甚为流行。所谓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笔者认为,生理上的保健固然重要,但铸就清风正气,更是各级干部应信奉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2.
<正>清末湘军将领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曾国藩自幼聪颖好学,16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清苦的读书使他常常感到"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道光二十年(1840),曾国藩大病一场,病愈后,他开始对养生之法进行探讨和研究。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谈到,他师法"曾文正公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相似文献   

13.
历代养生学家认为调摄起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机体能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是避免疾病,延年益寿的重要因素.晨起的宜忌中国古代养生家葛洪(二八四——三六四年)的专著《抱朴子》中说:"早起不在鸡鸣  相似文献   

14.
相信可以实现"长生久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中国传统道家创造了完整的养生思想和修炼实践体系,并且取得了举世公认、卓有成效的练养效果,这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注重人体自身、俭朴节约、以柔为用、道法自然等是道家养生的主要思想,这些对于现代人愉悦精神、重视锻炼、促进睡眠、追求生活的平衡,促进大众养生保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中国:您的医馆为什么叫养生医馆呢?能给“养生”下个定义吗? 孔令谦:养生与中医分不开,三分药七分养。孙仲藐写过《大医精诚》,中医不完全是看病,医惠之间是一种互相尊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来自《医药养生保健报》的文章称,传统音乐能将人体的阴阳两方面相互协调,与宇宙自然的阴阳变化相统一,调理脏腑的功能状态,也就是“乐与人和”、“天人合一”、《黄帝内径》中记载了“五音疗疾”,针对不同的病症,运用不同的音乐进行治疗,对症下“乐”。音乐调畅情志的方法有四种。  相似文献   

17.
《山东人大工作》2009,(9):62-62
在《真话能走多远》一书中,季羡林先生专门谈到老年人的养生禁忌。本刊摘录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松州》2017,(2)
正应该说,庄子是中国古代最关注个体生命的人生哲学家,而且是最优秀的实践者。他的《逍遥游》和《齐物论》,为人"应该怎样对待外物乃至于世界",作出了初级、中级和高级规划,指出了人活着的最高境界——"逍遥"(无待)之境,甚至是"齐物"(无我)之境。《养生主》则是对人"应该怎样活着",作出的人生指导。有人说《养生主》是讲"养生"的。不错,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最知名的养生大师,不叫张悟本,叫做百度——虽然你从来都不知道,那个回答你夏季养生最佳食谱的人,到底食谱是自己创作的,还是从地摊盗版书上抄来的。  相似文献   

20.
湘民 《广东民政》2009,(12):48-49
人要健康长寿必须养生得道。所谓“养生得道”就是懂得按照生命的客观规律养生。养生包括养神(或叫养性、养德、养心、养魂、做人)和养身(或叫养形),养生重在养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