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司法鉴定人是指在诉讼活动中接受委托或指派,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人。司法鉴定人是诉讼活动中的重要参加人,鉴定人出具的鉴定结论往往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鉴定人是司法鉴定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诉讼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作出的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之一,往往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有决定性影响。界定清晰鉴定人的责任并建立和完善我国鉴定人责任制度对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深化改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一、关于鉴定权的双重性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司法鉴定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在各自的诉讼活动中,指派或者聘请专家担任鉴定人,对案件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定的诉讼活动。作为法定的一种独立证据,鉴定结论是鉴定人就案件中涉及到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后所作出的书面结论。这一规定表明鉴定权的享有和运用对于公民能否拥有充分的  相似文献   

4.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由于司法鉴定具有相当的科技含量,因而在刑事案件尤其是杀人、伤害、涉毒等类案件中,往往对定罪量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如果司法鉴定由于检材提取不当或鉴定程序有误,导致鉴定结论不准,同样有可能造成冤、错案。因此,对鉴定的审查必须制定相应的程序,经质证后方可采信。由于我国并未制定专门的证据法,  相似文献   

5.
1 鉴定结论的证据特征《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均将鉴定结论作为一种诉讼证据.法律意义上的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根据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指派或聘请,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就案件中某个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得出的书面意见.鉴定结论具有所有证据共有的基本特征,即客观性、内在关联性和合法性.客观性是指鉴定结论必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内在关联性是指作为诉讼证据的事实材料与本案有内在的联系,表现为证据的事实材料本身就是待证事实的组成部分,或作为证据的事实材料虽不是待证事实的组成部分,但与待证事实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能够为待证事实提供证明情况.合法性是指实体法所要求的特定形式,如书面形式、公证证明形式;证据的收集、保全、鉴定和判断必须符合诉讼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程序.鉴定的过程、使用的方法本身是科学客观的,鉴定结果自然具有客观性.鉴定人是完全按照委托人的要求进行各项技术鉴定的,鉴定结论必然与所证明的案件事实有内在关联性.鉴定结论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出具结论的部门为法定部门或指定部门;鉴定人具有鉴定资格,是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自然人.用于鉴定的物证材料的提取、收集符合法定程序;出具鉴定结论的形式为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6.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华 《法学研究》2011,(1):167-180
司法鉴定制度基于鉴定结论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功能而产生。鉴定结论作为鉴定人的判断更需要制度控制和程序检测。然而,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未能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即使进行了相应改革,改革后的司法鉴定制度仍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深化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应当以鉴定结论的证据性质、功能及其应然性作为基础,建立具有保障鉴定结论可信性功能的鉴定制度和具有检测鉴定结论可靠性功能的诉讼程序,以使司法鉴定制度能够满足诉讼证明的高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也谈现代司法鉴定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涉及诉讼的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历经数十年 ,公检法司及相关院校等相继建立各自的鉴定机构。现行的司法鉴定制度对于促进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发挥了应有作用 ,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 ,鉴定所暴露的弊端和问题越来越多 ,已经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有关部门相继出台鉴定的相关规定 ,但仍不能适应法制建设的要求 ,改革呼声日益突出。作为一名司法鉴定人员认为 ,在改革司法鉴定制度时 ,必须围绕司法公正这一主题 ,树立现代的司法鉴定理念。一、确立司法鉴定公正中立的司法…  相似文献   

8.
论鉴定结论的证据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结论作为一种法定的证据形式,除了具备证据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科学性的特点。它不仅在证据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而且在整个诉讼过程中都被广泛地运用着。因而,对鉴定结论的证据审查不仅关系到案件能否得到正确处理,也关系到诉讼公正价值能否得到实现。一、对鉴定结论证据特征的认识鉴定是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指派、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所进行的检验、鉴别和判断活动。鉴定人运用专门知识对专门性问题所作的鉴别和判断就是鉴定结论,亦称鉴定意见。鉴定结论作为一种诉讼证据,必然具备客观性、关联性、法律性特…  相似文献   

9.
争议鉴定结论的选择适用规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结论是鉴定人依照合法程序和科学方法对案件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和判断所提供的结论性意见。由于鉴定人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的不同、研究能力大小的差异、鉴定采用的方法和设备先进程度的差别、鉴定对象复杂层次的难易,鉴定标准依据等级的区别,以及其他因素介入的深浅,常引发鉴定结论的争议,一次鉴定难以确认争议的事实,导致在一个案件中同一个专门性问题经两次或多次鉴定出现性  相似文献   

10.
司法鉴定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由司法机关指派或当事人委托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诉讼中的专门性事实问题做出断定的一种活动。它具有法律性、科学性和主观性三个基本特征。人类认识能力的非至上性是司法鉴定的认识论基础;多元价值的冲突与平衡是司法鉴定的价值论基础;社会分工的精细是司法鉴定的社会学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司法鉴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司法鉴定既有保障案件真实发现的工具价值,又承载着实现公正和效率的程序价值。司法鉴定在延伸裁判者对专门事实的认识能力和补强其它证据的证明力上发挥着重要功能。司法鉴定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是:鉴定人、鉴定结论和鉴定程序,因此系统、科学、完善的司法鉴定制度应当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司法鉴定人制度的若干思考(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鉴定人,通常是指由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或者当事人聘请,运用专门知识或者技能,对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判断,并提出鉴定结论或鉴定意见的自然人。司法鉴定人是司法鉴定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实施者。司法鉴定人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司法鉴定结论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诉讼、仲裁活动能否得以顺利进行,直接影响着司法机关、仲裁机构能否对案件作出公正的裁判,直接影响着当事人的合法利益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司法鉴定人在司法鉴定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司法鉴定制度的各项改革,无论是宏观建…  相似文献   

12.
司法鉴定作为重要的诉讼辅助活动,在提供优质诉讼证据材料,保障诉讼顺利进行,促进司法公正和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司法鉴定实际上是鉴定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的一个主观认识过程,认识的结果—鉴定意见是否客观、科学、公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相似文献   

13.
论鉴定人资格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新 《中国司法》2007,(9):90-92
一、鉴定人资格认定的重要意义司法鉴定是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三大诉讼法都把“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足以见得鉴定结论在司法实践中对认定案件事实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事实上,司法鉴定结论作为确定事实的法定证据,对诉讼、仲裁的确也起着重要  相似文献   

14.
司法鉴定是在诉讼过程中,对于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按诉讼法的规定,经当事人申请,司法机关决定,或司法机关主动决定,指派、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专门性问题作出判断结论的一种核实证据的活动。改革与完善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制度,可以纠正与改变当前司法鉴定实践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和弊端,有利于促进鉴定结论这一特殊证据更加客观、公正、科学与权威,使其在诉讼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王士奎 《中国司法鉴定》2008,(6):I0007-I0008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国司法鉴定工作的重大改革。在改革司法鉴定制度时。必须围绕司法公正这一主题.树立现代的司法鉴定理念。  相似文献   

16.
司法精神病鉴定是指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具有法定资格的鉴定人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作出被鉴定人有关法定能力的鉴定结论。经过法庭举证质证的鉴定结论作为案件的证据,可以证明被告人在作案时是否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应否对其违法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与其他证据相比,鉴定结论的法律特征在于其具有可选择性。鉴定结论的可选择性是刑事诉讼法所明确规定的。刑事诉讼法有关条款规定,侦查人员、公诉人及法官在不同的诉讼阶段对已有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依法重新鉴定、补充鉴定。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以及诉讼参与人也可以…  相似文献   

17.
一、主要问题1.同一案件多次重复鉴定,鉴定结论之间截然相反,差异较大,对鉴定人缺乏必要制约。法官的知识不可能覆盖所有领域,对一些专门性问题委托鉴定是查明事实的重要法律手段。然而,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互相矛盾是常遇到的现象,尤其体现在医疗事故鉴定和精神病鉴定上,这不仅使人对鉴定的权威性产生怀疑,而且也给法院断案增加了难度。至今没有法律对不同的鉴定机构作出的冲突鉴定结论的认定作出规定,因此,法官不得不凭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取舍。2.鉴定结论不明确,不符合委托要求。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结论模棱两可,对关键…  相似文献   

18.
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涉案专门性问题司法鉴定领域,由于存在着鉴定机构不健全,缺乏具有合法资质的鉴定人,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不统一,对涉案需鉴定的专门性问题认识不一致等问题,妨碍了对此类案件及时有效地处理.影响了诉讼的效率,削弱了对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的打击力度。因此,建立健全相关鉴定机构,加强对鉴定人资格的规范管理,建立规范统一的鉴定标准和方法等是该司法鉴定领域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从案件审理者的角度看,司法鉴定是其加以运用从而认定事实的一个手段,但现存的规范多是纯粹程序上的规定,对鉴定具体环节中法官的行为殊有约束,导致了法官在运用司法鉴定中行为的随意,表现为滥用司法鉴定、浪费司法资源、造成瑕疵鉴定结论、对当事人及鉴定人权利保障不充分、鉴定结论审查标准不一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原则上和具体规范上对法官运用司法鉴定的这些诉讼行为引起的问题加以解决,司法鉴定制度也只有关注这些问题才可能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司法鉴定是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涉及诉讼的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由于长期以来缺乏专门法律的规范,司法鉴定存在着管理体制混乱、鉴定机构设置无序、鉴定人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全国人大常委会起草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有利于我国司法鉴定事业的健康发展。与一般科学鉴定不同,司法鉴定以诉讼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