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政府规范性义件)是指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的政策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发布的,在其行政区域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的总称。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立法的延伸和细化。  相似文献   

2.
<正>一、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及属性关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及制定、审查、备案程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表述为“行政规范性文件是除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以及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外,由行政机关或者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程序制定并公开发布,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3.
论行政规范性文件与依法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高英 《行政与法》2005,(10):42-45
行政规范性文件,即平常讲的政府“红头”文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大量存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有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违法,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政府的形象,阻碍了行政法治化的进程,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必须依法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要从提高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观念及水平,出台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的法律,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的法律监督,建立对违法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责任追究制度等四大方面,来保障依法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推进行政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徐英军 《河北法学》2001,19(5):27-31
依据对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反常越轨行为的社会学与经济学分析,阐释地方政府在国有资产 运营中应遵循的六个行为准则,分述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行政计划行为、行政合同行为、行 政指导行为和行政附款行为的具体规范,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提出若干新见解,尝 试构建一个多层次、可操作的制度体系和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5.
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服务社会的重要且经常的施政方式,对其制定环节进行规范,是保证规范性文件合法、合理和科学的基础环节。在缺乏中央统一立法的情况下,地方通过政府规章的形式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做了规定。考察现行地方立法文本,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对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方性行政立法倾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性行政立法倾向刍议袁启国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和中央、地方职权的合理划分,各级地方政府紧紧围绕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建设这个总题目,全面加快地方性行政立法步伐,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得地方性行政立法工作不断趋于完善。但是,从宽思维...  相似文献   

7.
行政立法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指国家制定一切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全部活动,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制定行政法律、地方性法规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行政管理法规的活动;另一种则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即政府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活动。本文所述的行政立法是后一种意义上的。由此,政府的行政立法职权也就是指政府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职权。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以及政府行使职权的实际情况,这种行政立法职权目前已成为政府的重大职权之一,该项职权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相似文献   

8.
地方行政法治的若干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屠世超 《河北法学》2002,20(2):153-156
行政法治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鉴于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 ,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应积极做好地方立法工作 ,制定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建立完善的制度 ,以实现地方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9.
孙译军 《法制与社会》2012,(32):142-143
本文以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失信于民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政府制定和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协议》第16条(4)明确规定:"每一成员应当保证其法律、规则和行政程序,与WTO协定所附各协议的义务相一致。"这是WTO规则体系对各成员国法律制度在内容上的原则性要求,为适应WTO规则的要求,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展开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由政府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法律、法规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政府及其政府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废止和修改了大量不适应WTO规则及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与此同时,根据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2年1月开始实施的《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所规定的立法程序,制定了大量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和发  相似文献   

11.
胡峻 《行政与法》2012,(9):81-84
行政规范性文件绩效评估的技术性标准是其评估标准的重要内容,其技术性标准主要包括形式结构技术的评价和语言表述技术。但行政规范性文件普遍存在着制定技术不符合基本标准要求的问题,如名称不规范、文件结构混乱、具体条款编排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等。因此,应当根据评估的技术性标准要求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相应的完善,使行政规范性文件体系呈现为统一、协调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With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owadays there are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ocial conflicts, especially administrative dispute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individual citizens. However, many of the conflicts cannot be effectively solved through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which continuously leads to a high rate of appeals and complaints, making it ever more difficult to resolve administrative disputes. Often susceptible to interference from local party committees and governments, courts face difficulties to accept complaints, conduct trials, make decisions and enforce judgments, which make courts dysfunctional in supervising administrative organs. All the issues above are caused by problems in the court administration system. The control of the court’s personnel, expenses and property is decentralized, with courts divided by administrative regions, income provided through local finance and personnel controlled by local party committees. However, administrative organs are defendants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s and courts are to review the legality of administrative acts. It is neither realistic nor logical to have courts in the de facto control of local governments to supervise the governments. Therefore, it is of necessity to build a vertical administrative court system subordinated to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This vertical system shall free courts from the control of local governments, overcome localization of the judiciary, and would be able to effectively solve administrative conflicts and ensure that government decisions/orders are smoothly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宪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授权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规定行政措施,该项权力的内涵易生歧义,且与法治行政的若干理念、原则与制度格格不入。宪法和组织法应删除规定行政措施的内容,将其归属于行政立法权和决定、命令制定、发布权范畴内,依法理顺行政机关抽象行为权的内部秩序。  相似文献   

14.
莫于川 《现代法学》2008,30(2):23-28
必须摒弃神秘主义行政文化传统观念,树立阳光行政和行政程序法治观念,推动提升行政透明度的民主化转型;《行政许可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文件对行政程序透明和阳光政府建设提出了要求、创造了条件;在实践中,许多地方和部门积极开展行政程序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管理、完善监督救济和创设服务中心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天津、成都、邯郸等地的改革经验值得研究借鉴;建设阳光政府的进一步努力,需要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Justice Quarterly》2012,29(3):457-473
The present analysis argues that state governments lack the capacity to administer prisons, and that this lack of capacity explains the loss of local control over prisons more fully than does overcrowding or judicial activism. Administrative deficiencies among state governments include a lack of commitment and ability to comply with federal court orders, an unwillingness to institute certifiable grievance systems, and a lack of legal defense expertise. Characteristics of state governments which help to explain administrative deficiencies also are identified. Among these are a lack of gubernatorial power, high degrees of administrative autonomy and instability, and failures to treat prisons as limited resources. It is concluded that political development is required before state governments can regain control over prison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16.
葛洪义 《法律科学》2011,(1):115-120
我国的地方法制问题是一个颇具本国特色的问题。对地方法制概念的界定,需要把握概念边际的确定原则。地方法制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并制约着国家法治化的进程。我国地方法制的研究范围包括地方国家政权机构的组成与职能分配的制度化问题、国家机构实施法律的方法与具体制度和权利实现的民间保障机制。强调指出研究地方法制,就是要把人作为法治建设的根本。国家制度越是健全,规则体系越是完善,群众参与制度建设的能力越强,国家就越是以人为本,越是把人当做人。所以,与群众最为接近的地方与基层的法制实践,才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真正舞台。  相似文献   

17.
抽象行政行为应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赋予法院对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权,既有充分的学理和法律根据,又是行政权力行使的现状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在处理群众投诉举报时,对生活饮用水等与健康相关的产品依法进行采样抽检,对样品抽检结果不合格的单位依法对其处罚时,要对相关证据进行核实。通过本案例分析,提示对于检测样品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采样,对检验结果要依据国家卫生标准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程序符合要求,才能依据检验结果适用法律进行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行政程序的关注主要限于法定行政程序,而对非法定行政程序有所忽略。非法定行政程序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之外的行政程序,它虽具有弥补法定程序不足的功用,但也容易滥用因程序裁量权而忽视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对于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非法定行政程序,法院应当按照正当程序原则的司法审查标准进行审查;违反该原则的,属于《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的滥用职权之情形,法院可据此撤销相应的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20.
抽象行政不作为主要存在于行政立法领域,是行政主体因怠于行使行政立法权而导致的违法行政行为,其存在必然会使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救济机制,以督促行政主体履行作为的义务,进而填补法律的空白,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相对人可以通过行政救济、司法救济和立法救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权机关可以责令抽象行政不作为主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责令其履行制定、修改或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义务,确认其抽象行政不作为违法,对行政相对人进行赔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