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被视为“楼市风向标”的上海,住房牵动着市民的喜忧。2009年12月18日,上海经济适用房首批房源正式接受市民申购。 房价飞涨,“蜗居”难安,经济适用房承受了太多的期待,也有不少疑问待解。经济适用房如何定价才算“经济”?经适房能否惠及“夹心层”?能否平抑房价飚涨?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为此专访了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  相似文献   

2.
南京经济适用房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适用住房是政府制定专门政策,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政府组织建设的具有保障性质的公共住房。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满  相似文献   

3.
视点     
□国家规定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住房租赁税收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下发通知,对支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以及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做出具体规定。通知规定,对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单位按照政府规定价格、向规定保障对象出租廉租住房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适用房遭诟病的反思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8年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10年以来,若论住房政策设计中哪一项最不合理且广遭人诟病的,则是首推经济适用房政策。经济适用房从政策设计上看,是国家为解决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采取减免地租、税收等政策,降低住房成本,从而使中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相似文献   

5.
李友华 《前进论坛》2010,(10):57-58
经济适用房从政策设计上看,是国家为解决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采取减免地租、税收等政策,降低住房成本,从而使中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停止福利分房以来,中国住房保障工作的重心一直是经济适用房。而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只见廉租房,不提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也从原来的"中低收入家庭"转变为"低收入家庭",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末,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指导意见。然而,在各地不断推出各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同时,人们逐渐发现,有这样一个群体始终游离在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场之外———他们既不符合保障房资格,无法申请廉租房,又没有能力购买经济适用房,处在"夹心层"位置。  相似文献   

8.
沈建钢  蒋鸣鹛 《群众》2010,(4):27-28
<正>近年来,为了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常州市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上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在摸索中逐步形成了以"补人头"替代"补砖头"为特点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新模式,为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上海人大月刊》2011,(6):F0003-F0003
持续跟踪监督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民生改善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徐汇区人大常委会把住房保障工作作为重点监督内容予以推进。2010年,区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听取住房保障工作情况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建设。在年初区人代会上围绕住房保障工作组织代表进行专题审议。  相似文献   

10.
《天津人大》2009,(10):F0002-F0002,F0003
为切实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我市视察期间提出的“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市出台了廉租住房、经济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四个管理办法,制订了住房保障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形成了分层保障、应保尽保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了具有天津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经济适用房制度是一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惠民工程。近年来,我国经济适用房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引起各界的关注。虽然经济适用房制度在实际运行中产生的结果与初衷存在偏离,相关争论也日趋激烈,但目前该制度确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不能废止,而应通过统一立法、加强监管、引入共有产权制度、明确法律责任等手段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程良波 《新东方》2010,(3):57-59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进程 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提出要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同时,首次提出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房供应体系。建设部、财政部等部门根据该《决定》的指导精神,在同年出台了《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将经济适用住房定义为“由相关部门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户提供按照国家住房建设标准建设的价格低于市场价的普通住房”。  相似文献   

13.
如果经济适用房能够实现封闭式的内循环退出机制,则可以不断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改变住房的供应结构,进而对调控房价起到一定作用。经济适用房制度是住房保障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建立,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经济适用房的退出机制却很不完  相似文献   

14.
吴婷  姚永鹏 《中国发展》2012,12(1):30-36
该文使用住房保障水平测算模型,通过估算西北各省经济适用房支出和廉租房支出,对西北五省住房保障水平进行测度。然后把西北各省住房保障水平与其年均GDP结合起来,用以考察各省的住房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分析找出经济实力相对较好、住房保障水平相对较高的省份,这对推动西北各省科学制定住房保障政策及合理安排住房保障财政支出结构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磊 《观察与思考》2008,(10):34-35
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之后,近来,一个解决城市收入“夹心层”的住房保障新概念——经济租用房开始浮出水面。经济租用房的诞生,体现了政府提供住房保障的新思路。但在另一方面,经济租用房又是否能够真正有助于实现全民“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呢?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住房制度的历史演变及住房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以来中国的住房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市场运作中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变为大户型商品房为主体,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被边缘化。因此,导致市场结构失衡,住房炒作量过大,拉动了房价的快速上扬,加之经济适用房运作设计的缺陷,运作中出现很多问题。有中国特色的住房供给结构应为:为改善居住环境而需要购买的高档商品房总量不应该超过20%;另一部分是90m2以下的小户型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共有产权房”,这应成为中国商品房市场供给体系的主体,要占到房地产市场总量的75%;廉租房占住房建设总量的5%左右,以满足收入最低的困难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我从各方面中了解到市政府十分关注市民住房难、住房贵的问题,让全市老百姓和外来务工人员都有房住。在市老三区和鄞州、北仑、镇海区都在规划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农民工公寓,听到这一喜讯后,让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公房私住、公房变私房、私房私住三个阶段;还存在部分居民买不起房、廉租房量少质差、经济适用房建设缓慢三个问题,现阶段应进一步加大住房建设力度,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规范物业管理,加快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上海日益增长的住房保障需求,2008年12月30日《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政府制定国计民生政策的审慎和对市民意见的重视。《办法》着力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供应、产权管理等机制的健全,较本市之前颁布的住房保障的相关政府文件更为系统、详尽。  相似文献   

20.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应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2021年,国务院提出需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本文从历史维度总结了房改公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的经验及局限,认为共有产权住房的定价应与市场价格挂钩,减少投资牟利动机,公平分享收益;从理论上剖析了保障性质的共有产权住房定价的影响因素及定价方法,发现其定价以收入法为主,兼顾市场和成本等因素;并总结了新加坡组屋、中国北京和上海共有产权住房定价的实践经验。结合共同富裕的目标,应完善共有产权住房的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明确定位和准入标准,优化分配规则、价格和产权管理办法、税费等政策设计,以实现共有产权住房的合理定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