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的作用,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全力争得党纲和党章的创制权,亲力亲为制定了党纲、党章。马克思恩格斯制定的党纲、党章,为无产阶级政党确立了20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党的组织原则、制度,为后代的共产主义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始终成为根本的遵循,其精神实质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既要立足自身实际,又要注意借鉴域外国家的有效做法。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重视立法作用和政府主导,让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意识形态建设,并与宗教教育相结合。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性特点,包括依据政党制度不同而呈现不同趋势,意识形态斗争由政治之争转化为政策之争,灵活使用传播方式,宣传策略重视隐蔽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启示我们,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核心价值观,倡导主流价值;要与时俱进,面向大众;坚持实事求是,符合具体情境;应当与社会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在近现代社会,一个政党无论是获取政权还是执掌政权,最根本的依靠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一成为社会定律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实行竞选政治的国家,也同样在实行其他政治制度的国家出现。政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政策、人才等固然非常重要,但离开了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一切都没有价值,一切都不会成功。  相似文献   

4.
党建智库是西欧国家各主流政党加强政党建设、制定竞选施政纲领、推动政党改革、实现政党现代化的重要智力支撑。在英、法、德三国,党建智库的历史源远流长,建制相对独立,具有鲜明的党派属性、成熟的组织管理体制和完善的运行机制,在智力资源开发、资金筹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成果推广转化、机构考核评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对我国党建智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政党现代化是时代发展对政党变革的新要求.社会主义政党的现代化既要借鉴其他政党变革发展的经验教训等政党文明的成果.更要从本国国情、世情、以及国家发展实际出发,通过推进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创新,巩固执政基础、提高合法性,发展政党民主和法治,转换职能、实现党政分工等内部改革及大力培育公民社会等外部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东欧剧变后,捷摩共是中东欧地区唯一坚持不更改名称并在本国政坛保持一定影响力的政党.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左右翼政党的打压与排斥和自身纲领僵化,捷摩共陷入新的困境.为了探讨解决危机的对策,捷摩共在2008年5月17日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对党纲进行了新的修订.在所有制领域,改变了过去一味注重国家所有制的提法,强调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元化;在党的定位方面,提出寻求各个阶层利益的结合点,扩大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毕生的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形成了超越狭隘阶级界限的,旨在为民谋利、为国奋斗的政党观.孙中山认为政党是巩固国家、代表民意的政治团体,要素包括党纲、党人、党势、党魁、党见与党争.关于政党的使命,孙中山认为它是建国之基和人民福利的谋取者.关于政党建设,孙中山指出当与时俱进、锤炼党德、管理有序、加强执行力与主义宣传.  相似文献   

8.
在毕生的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形成了超越狭隘阶级界限的,旨在为民谋利、为国奋斗的政党观.孙中山认为政党是巩固国家、代表民意的政治团体,要素包括党纲、党人、党势、党魁、党见与党争.关于政党的使命,孙中山认为它是建国之基和人民福利的谋取者.关于政党建设,孙中山指出当与时俱进、锤炼党德、管理有序、加强执行力与主义宣传.  相似文献   

9.
陈文明 《党政论坛》2012,(19):39-42
当代中国,研究政党问题的大多是政治学者和党建理论专家,从宪法角度规制政党的研究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与一些宪法学者不重视政党研究有关系,这些学者认为,政党不属于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政党乃派系斗争之工具或纯粹的市民社会组织,不在宪法学研究的“专业槽”之内,政党问题仅仅属于政策性问题,甚至属于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问题,归属于政治学或党建理论的研究领域。本人认为,相关资料的缺乏导致的研究难度,以及中国语境下该问题的敏感性和复杂性,也是学者不敢轻易涉及的原因。政党不同于普通社会组织,可渭是宪政秩序的关键性要素。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与议会制度和选举制度被认为是共同构成宪政的三大支柱。从西方国家宪政的发展历程看来,宪法与政党属于一种共生关系,二者紧密联系、彼此依赖。在中国,政党制度则可谓整个政治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规定、意识形态具有的功能、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教训、当今的世情国情党情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文化渗透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权威认同的影响、苏东剧变对主流意识形态信仰的削弱、发展主题与对现代化目标的追求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对立、多元价值取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新媒体对意识形态控制力的挑战等。要积极探索提升国家意识形态影响力、控制力、引导力的战略策略和方法路径,包括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性,逐步克服意识形态工作的"碎片化"和"挑战—应战"模式;主流意识形态要敢于和善于在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上发声、亮剑;推动创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影响力;增强对网络舆论的管控和引导等。  相似文献   

11.
(一)政党的意识形态“中间化”倾向明显,政党的社会基础不断扩大,更多政党成为“兼容性”政党。目前,世界各国政党为了应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拥有更多的党员和支持者,都尽可能最大程度地代表和满足尽可能多的不同阶级、阶层选民的愿望和利益表达,其纲领、政策和主张要求具有相当强的包容性和调和性,造成意识形态的“中间化”趋势。西方国家左、右翼政党的政策主张明显趋同,政党不再有固定的社会分层而趋向“全民化”,传统政党将逐渐由党魁政党、阶级政党、团结性政党向“兼容性”政党发展。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结…  相似文献   

12.
张明纲  韩旭 《理论导刊》2021,(3):67-72,86
从意识形态视角审视,政党形象建构是一个围绕政党意识形态发展而丰富自身内涵的过程。在当前意识形态治理新理念下,政党形象滞后于主流意识形态新要求、多元意识形态纷争对政党形象的内涵侵蚀、网络意识形态场域中政党形象的传播困境,凸显了政党形象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因此,党的形象建构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地位的同时,注重在意识形态语境创新和治理方式创新中推动政党形象内涵的细化发展,提升政党形象的知晓度与感受度,积极利用新型媒介打造政党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3.
赵理富 《理论视野》2008,(6):55-57,59
就观念形态文化而言,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包括意识形态、政治价值、组织原则、政党心理、政党作风、政党规范、政党标识等若干个自内而外的层面。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价值观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构成了政党文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根据主体时空背景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社会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三个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语境中想要凸显的"主流"应该是社会场域中的主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毫无疑问是我国官方的主导意识形态,但官方的主导意识形态并不天然就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与"主流"之间潜藏着巨大的建设空间。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从场域定位来看,其本质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导意识形态建设成为社会场域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以使其在价值多元的社会意识形态竞争中居于主导性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5.
略论东亚主要政党意识形态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东亚主要政党意识形态的特征,认为东亚各国主要政党的意识形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论证了每一阶段的意识形态的特征。文章从发展阶段、发展环境、社会结构变迁、政治体制、全球价值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对东亚执政党意识形态变化的原因和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进步为加强意识形态的融合力、亲和力和效率提供了机遇,但是挑战也接踵而来.这些因素的强烈而复杂的影响作用,正在通过各种冲撞、对立和矛盾批判性地呈现出来.全球化对意识形态最核心的方面即价值和规范有着莫测的重塑作用,从而导致规范认同性的改变,这使得中国国内规范的演变更加复杂.规范的背离已经影响到中国的社会转型,甚至可能造成现代化的断裂.中国的意识形态需要变革以对.第一,要化解社会信任危机,重塑社会信任;第二,整合社会规范,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针对性、适应性和有效性等;第三,努力建构好国家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形态,推进积极互动的关系循环.  相似文献   

17.
政党社会的分析范式:一种理论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社会是相对于公民社会而言的、以政党组织为主要利益表达渠道的那部分社会。国家制度因素、政党结构和政党意识形态、政党政府因素等会对政党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政党社会由意愿聚合、利益实现和结果反馈等三个领域构成。政党社会的实证模式可以粗略整理出三类:西欧的紧密共生模式、北美的有限合作模式、东亚的政党主导模式和双重虚弱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政党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鲜明特色。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决定着国家治理与中央顶层设计善治方案的实施效果。对于后发国家而言,建构一个有权威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党治国家"的前提。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和前提,大国孕育了大党,大党指引着大国的崛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既建立了现代国家制度,也培育了国家治理的骨干力量。政党建设国家的发展逻辑,一方面决定了政党在国家建设中的意识形态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政党切实推进了现代国家体系的成长,夯实了国家治理的价值根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范式的发展过程通过以政党为中心的大国治理,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基于政党、国家与社会的三元协同,实现国家整合、制度运行、社会协调的三维统一。  相似文献   

19.
政党文化是指政党在其长期的政治活动中,以意识形态为核心,其绝大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稳定的价值取向、组织心理及行为作风等.政党文化的特点有:一是具有比一般组织文化更强烈、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二是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三是对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党文化具有如下功能:培育政治精英,增强政党合法性,实现党内整合,确立政党组织结构和制度框架.影响党员对政党运作方式的认同等.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5)
葛兰西作为近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创造性地将国家统治分为"政治统治权"和"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即统治者通过政党、教会、学校等社会团体,将符合其利益需求的价值观念以大众文化影响、渗透到大众意识中,来取得大众对执政党执政理念、主导文化价值的认同。获取文化领导权对于获取和巩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具有重大意义。鉴于社会转型、西方"和平演变"及网络媒体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核心地位在我国正遭受冲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掌握文化领导权,是目前我党巩固意识形态合法性的重要途径,是获取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