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督官员是耶非耶?“授权监督”是耶非耶?按说,这都不是什么问题。我们的各级官员,必须接受纪律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这一点,没有疑义。事实上,我们也是这么去做的。但具体去看,就往往不尽然了。比如前不久发生在吉林市的一桩“授权监督”故事。事情虽然过去一阵子了,但其中寓含的“深意”,仍然耐人寻味,或者这么说,这个案例,很具有举一反三的价值。说的是吉林省吉林市退休工程师肖云龙,2003年做了一年的“政务公开监督员”,这个头衔,这个名份,是市政府正式聘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他这个监督员是“授权监督员”。但这个监督员…  相似文献   

2.
垫江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一年三问”监督以来,加强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这一举措增加了“一府两院”的工作动力,有力促进了全县各项重要工作的开展,并让人大监督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框架下,各党派之间的监督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即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各民主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在这三方面监督中,主要是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这种监督本质上是一种民主权利、民主形式和民主渠道的体现,不是权力对权力的制衡,被人形象地称之为“柔性监督”,但这种“柔性监督”并不等于无效监督,不能没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4.
构建“大监督”格局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不会是企业内部监督的终点。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内部监督不仅仅是监督内容和监督力量的整合,更是建立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实现监督格局的“高配”,从战略层面构建领导统一、目标一致、流程标准的监督体系,真正让监督落到实处,促进国有企业更高质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探索和改进财经监督的方式、方法,加大监督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由于体制、法律和思想认识上的一些原因,人大财经监督有的难以切实有效地履行职责,有的则是超越职权实施监督,“失职”、“越权”现象同时存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读了《公民导刊》第五期的《“一年三问:问出人大监督实效”》这篇文章,深受启发:开县人大的“一年三问”监督方法,把监督和支持相结合,既充分行使了人大的监督权,又强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一府两院”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审视2009年全市“四个确保”的中心工作,反思刘云耕主任对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监督工作差距和不足的剖析,深感市人大2009年监督工作关注热点非常多,增强监督实效的压力非常大。如何抓住当前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总体要求密切相关的几个“要害”工作领域,聚焦监督重点、强化监督调研,注重跟踪监督,有助于推进我们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8.
北疆 《公民导刊》2005,(5):55-55
北京市工商局为加大广告监督力度。启用“电子眼”(电子监测设备)对正在播出的广告逐条“扫描”、“过滤”,月余间捕获了涉嫌违法广告1457条。将其记录在案,责令停播。这一刚性监督方式,克服了过去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增强了监督实效,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9.
信访监督是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时、正确运用信访监督能够有的放矢地管住领导干部的“小节”,能防止“小漏”变“大洞”。  相似文献   

10.
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制订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时,往往挑选一些诸如档案、园林绿化等或是与百姓生产生活相关度不高,或是职权轻的部门进行重点监督,而对公检法、教育卫生、工商税务、电业等一些在社会上和老百姓心目中“位重权高”部门的监督,则很少涉及。这种“厚此薄彼”的监督行为,不仅没有发挥人大监督应有的作用,而且损害了人大监督在社会上和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害莫大焉。其一,如此“监督”,失去了社会公众对人大监督的信任。监督机关“挑肥拣瘦”进行监督,其实是默许一些被监督部门对于人大监督的漠视,也是对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神圣…  相似文献   

11.
《公民导刊》2009,(6):44-44
长期以来,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大监督工作实际发挥的作用与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相比存在有较大差距。作为人大监督主体的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既没有树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思想意识,又没有接受人民监督的外部压力,使人大工作始终处于一种“软指标”的任务状态。  相似文献   

12.
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对“一府两院”工作开展情况适时进行审议监督,是人大常委会会议的重点内容,也是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工作监督的重要手段。但会议形成的审议意见难落实,会议实际效果难尽人意,是多年困扰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大难题。监督工作是否有力,监督效果是最终检验标准。只有把程序性监督上升到实质性监督,变阶段性监督为全程性监督,才能强化监督职能,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在实施个案监督时,不仅把司法机关办理的具体案件列入其中,还把政府行政执法部门的具体案件列入其中。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加强人大个案监督工作,实际上是混淆了“人大个案监督”与人大对“一府两院”进行正常工作监督的界限,失去了“人大个案监督”的特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告官”不稀奇,“官告官”还是头一遭。2014年10月,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检察院对该县环保局提起诉讼,原因是,环保局没有对逾期不缴纳排污费的企业进行处罚。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院,以行政公益诉讼原告的身份将行政机关告上法庭,这在全国还是首例。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人大领导或者干部无论是在代表工作、检查、调研时,还是在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经常出现“监督寓于支持之中”或者“支持寓于监督之中”语句,把监督与支持划等号。笔者认为这是很不严肃的,长此以往,必然放大了支持,弱化了人大依法监督职责,容易在思想上造成混乱,不利于人大依法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6.
当前,有的地方人大为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强化监督力度,扩大监督范围和监督对象,不使人大监督的对象“缩水”,不留监督“盲区”和“死角”,把本行政区域内的“条管部门”纳入了人大监督视野并确定为监督对象,对其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7.
评议是目前被各级地方人大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其程序起初一般只有评议和整改两个阶段,时间跨度短,参加人员视情而定,也没有很多这样那样的评议机构。然而,随着评议这种监督方式不断被各级人大所运用,其程序也不断被丰富和发展,一年一年的“滚存结余”,使评议程序增加为准备阶段、评议动员阶段、评议阶段、整改阶段、检查验收阶段、总结阶段等等,不一而足,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8.
赵仁昌  陈超 《中国人大》2009,(19):38-38
多年来,“司法监督”一直是人大开展监督工作的难点,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山东省龙口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点、线、面”结合的司法监督新格局在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9.
人大执法检查是地方人大监督“一府两院”正确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不少同志对人大执法检查存在模糊认识,认为人大对“一府两院”进行执法检查就是“找茬子”,也有人认为执法检查就要“多掰刺,少栽花”。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对执法检查的片面认识,没有全面理解执法检查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20.
监督法在总结各级人大常委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七种形式,以保障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力落到实处,其中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是一种主要和常用的监督形式。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要把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这一监督工作做好,增强实效,必须抓住三个环节,依法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