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是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以跨学科整合为途径,积极吸纳教育学与心理学等其他学科成果,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核心内容,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着力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教育逻辑的统一,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课程思政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涉及专业类的课程思政研究尚不多见.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得益彰,真正发挥协同育人效用,以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可着眼于师德师风、政治导向、核心价值、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等五大课程思政建设基本要素,针对行政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思政主要任务,通过加强...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外语教育作为重要的专业及通识教育课程,存在涵盖面广,受众多的特点。在外语课程里全面系统地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守好意识形态阵地、解决"为谁培养人才"的问题,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师德建设、纯洁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4.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实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小学段是青少年“拔节孕穗”的重要阶段,中小学段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实践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明确自己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链条中的主体角色与担当,精准把握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要义,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切实做出自己的学段性贡献,致力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  相似文献   

5.
刘瑞 《思想战线》2023,49(1):165-172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课程”工具理性与“思政”价值理性的二元对立使“育才”与“育人”呈现脱节状态,影响着“课程思政”工作目标的实现。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旨在打破“育才”与“育人”的壁垒局面,汇聚成立德树人的整体合力。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以强化政治引领,增进价值认同为根本;以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育人格局为抓手;以创新协作机制,促进协同发展为动力;以统筹各类资源,落实激励保障为依托,科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赋能、立德树人工程的圈层效应,全面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张琳 《思想战线》2021,47(5):158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选择性必修课是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立德树人任务的具体体现,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模式转换和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是现有思政4+1必修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深入拓展,是对大学生进行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四史”教育的路径延伸。思政选择性必修课需要在深研教学内容、教育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思政选择性必修课的建设目标、内容设置、资源配置、师资建设、组织实施,以及效果评估等各环节的逻辑关系,以实现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建设的模式转换和教学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合同法教学应当紧扣职业教育发展特点,通过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形成合力,实现课程育人和思政育人双重目标。结合合同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分析课程内容特点,精心选取待融入的思政元素,巧妙设置元素融入点,以求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更好地实现培养德法兼修的实用型人才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重点。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新时代高校育人的使命任务,探索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和史实支撑。思政教师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好党史故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好思政课德育为首的育人功能。用好、用活党史资源,坚持学科育人;弘扬优秀党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血脉;树立"大思政"理念,迈进社会大课堂;遵循党史足迹,重视实践教学,着力打造培根铸魂育人思政课程。  相似文献   

10.
在课程思政愈发被重视的背景下,科学推进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如何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展高质量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是值得每位专业课程教师深思的问题。"公安姓党"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政治属性,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在公安院校中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作为公安部直属院校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政治素质建设和培养,提升专业课程思政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开展公安高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是突破口和支撑点,课程体系综合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依托.本文从公安机关工作需要出发,探讨了公安高校课程体系综合化的必要性和内涵,以及课程体系的综合与特色、开放与封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形势与政策》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行了理论研究,并探讨其与普通高校的区别。进而通过具体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研究与实践,形成适合公安院学生特点的、富有公安院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前以分科式课程设置为准则的法学本科教育,法学知识的内部系统性、法学知识和真实世界的外部关联性都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法律思维方式和技能。我国法学本科课程的整合存在基于学科交叉的整合、基于法律现场的整合和基于案例分析的整合三种方式,教师知识结构和院校政策与物力支持是其设置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Dear Readers,Forum is a column that provides a space for varying perspective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We invite you to submit personal viewpoints on past and current topics(in either English or Chinese).yanwei@bjreview.com Please provide your name and address along with your comments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痕迹检验与其他学科综合课题的研究与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通过具体的课题,对综合课题的形成与产生及基本要求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加强学科合作、服务侦查破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在增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现实感、吸引力和实效性等方面,有着理论教学不可取代的作用。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应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其在政治建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教学任务日趋繁重,公安院校专业课程的特点是枯燥、乏味的,有小部分学员表现出消极、松懈、无兴趣,甚至厌学的情绪,这就需要情绪调控。文章阐述了情绪教学的含义以及在专业教学中情绪调控的实施方法,内容包括创设课堂的情绪气氛、与学员建立情感交流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正Four years of regulatory actions have cut China's nationwide number of golf courses from its peak of 689 to 449 thus far, with 34.8 percent shut down, according to reports from 11 ministries, including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nd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on May 15.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he days when psychotherapy was practiced as a lone endeavor are nearly gone. Today therapists, particularly family therapists, interface with a variety of other community professionals; many of these professionals are from our legal system. Judges, attorneys, and guardians are calling on the expertise of family therapists to assist with difficult cases. A relatively new population of clients being seen by family therapists are parents involved in the divorce process who are struggling to work out issues regarding their children. Court-ordered therapy is now required for many divorcing couples.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ir work with parents who are court-ordered to therapy for issues regarding the well-being of their children. In addition to describing their working assumptions and therapeutic techniques, the authors explore the common pitfalls of working with families court-ordered to family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