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8年以来,为节约会议成本,许多地方人代会纷纷压缩会期,并被作为提高效能的办法而广泛报道。我们清楚,在实际操作层面,全体会议都是刚性的法定程序,除去计划和财政报告可改为书面报告外,其他并不易被压缩;压缩的恰恰就是作为弹性法定程序的审议讨论时问。这就无形减少了代表的发言时间和机会。而在审议讨论环节,往往也是官员代表先说、多说,而“非官员代表”后说、少说。笔者认为,要达到代表平等参政的目的,就要多给“非官员代表”提建议和意见的时间,这样安排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好处。  相似文献   

2.
时下,有部分地方的人大代表在审议发言时,总是一味地“唱赞歌”,把有关报告中提到的成绩重复一遍、赞叹一番就没了下文;有的在审议时,总是站在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考虑问题,不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建议和意见,代表性、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在审议时,“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意见;有的在审议过程中始终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相似文献   

3.
庞清涛 《人大论坛》2008,(12):35-35
说与听.是现代社会生活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在人大监督工作中.也有一个“说”与“听”的问题。 先谈谈代表如何去说。 首先,代表必须要说。要履行好代表职责,不辜负人民的重托,人大代表就必须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主动接受选民的监督。代表代而不“表”就是失职行为。  相似文献   

4.
“说了,听了,算了”、“说了也白说,白说也要说”。这曾是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特别是基层人大常委会无奈而又不甘的内心写照。而在谷城县,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事情“说了就得算,定了就得干”,近10年来人大常委会通过的290多条审议意见大都落到实处。这种局面的形成,除了县委支持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届人大常委会始终不渝地围绕“审议意见”做文章,从“审议意见预审制”  相似文献   

5.
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时实行了中心发言人制度。有人认为。实行中心发言人制度,确定1至2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会议上作重点发言.对会议审议能够起到导向作用,有利于审议紧扣主题、就事论事、突出重点.提高审议效率。但也有人认为,实行中心发言人制度,有“诱导”嫌疑,不利于集思广益.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持不同意见委员的发言积极性,在审议中容易产生“一边倒”的现象。该项制度利弊究竟如何?欢迎广大读者一抒己见。  相似文献   

6.
武春 《新疆人大》2014,(4):38-38
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后,依法要形成“审议意见”。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有些地方进行归纳整理后,由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以“审议意见”的形式印发相关部门。有人认为,人大常委会表决的过程就是做出决定的过程,经过表决的“审议意见”不应称为“审议意见”,应称之为“决议”或“决定”;有人则认为,表决通过后的“审议意见”当然还是“审议意见”。本刊现选择了不同观点的文章,供您参考。  相似文献   

7.
武春 《人大研究》2011,(4):40-41
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后,都要形成并下发对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不少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下发的审议意见,标题或内容都有类似“人大常委会对某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这种提法,笔者认为欠妥。正确的提法应多加上“组成人员”四个字,类似“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某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实际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和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也不完全是一回事,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8.
让人大代表的审议意见在大会上相互交流,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积极性,增强了代表当家作主的意识。 代表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维护。长期以来,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主要形式表现在“听报告”、“审议发言”和“表决”三种形式。相对于“听报告”和“表决”两种形式而言,“审议发言”则被人们习惯地看成是“幕后戏”,因为它往往是在分组审议会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上海人大月刊》2006,(2):14-14
两会拉开序幕,媒体聚焦代表、委员的审议和讨论。来自基层第一线的代表委员的意见越来越被重视。人大的会议简报一般也不摘录领导同志的发言.充分反映更多基层代表的审议意见.将更多的“镜头”对准基层代表。  相似文献   

10.
列席人员的发言不宜列入“审议意见”□邵道生在地方人大召开人代会会议或常委会会议时,普遍都根据会议的内容,约邀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会议。在审议“一府两院”有关工作报告的过程中,这些部门负责人常常发表一些意见,有的地方也将这些意见归纳为会议的“审议意...  相似文献   

11.
在广东代表团,有一句这样的话时常被代表们提及:“全国最富有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已成为广东的一道“伤疤”。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语重心长地说,广东2010年创造的4.5万亿元生产总值中,约有3.7万亿来自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12.
地方各级人大尤其是区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出现的频率较高,已成为常委会议事决策成果的表现形式和要求同级“一府两院”落实常委会决策和督促改进工作的书面交办方式。但是,无论是理论界、学术界,还是人大机关自身,都对“审议意见”含义的理解以及“审议意见”的形成、运用及其效力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各地的运用方式和运用场合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对“审议意见”既不能夸大其法律强制力,也不能弱化其监督严肃性,要准确理解监督法“审议意见”的含义,正视实践中“审议意见”的探索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审议意见”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主要监督手段之一,在督促“一府两院”工作、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地位和作用难以替代。从本质上讲,“审议意见”属于人大常委会集体意见,是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体意志的反映,与组成人员个人意见或代表的建议、批评、意见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严实  高颀 《人大建设》2006,(2):46-46
审议意见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后形成的一种综合性书面材料,是常委会审议成果的主要体现。各地通常的做法是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发言整理归纳为审议意见,交有关单位承办。但对如何做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的整理、办理及反馈工作,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审议意见仅仅是工作  相似文献   

15.
南易 《人民政坛》2007,(3):36-36
我当了五年的县人大代表,每年参加人代会时都要对提交大会审议的各种报告和议案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开始时,我也会讲一些意见,但由于并没有紧扣报告的主题,听起来是讲了挺多,但自己总有一种言之无物的感觉;与我一起参加会议的代表,有的也只讲与本职工作有关的话题,还有的表面上是在审议,其实是为自己的企业做宣传。我自己几年下来,审议发言的质量也不见有多大提高。我想知道,代表应当如何提高审议发言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梁晓哲 《人大研究》2005,(12):38-38
《代表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应邀列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这一制度的实行,是代表在闭会期间知情知政、执行代表职务、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实践中,代表列席会议往往只是听的多、说的少,甚至只听不说,不少代表列席会议变成了“陪会”,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之所以会形成“陪会”现象,主要是因为大多是会前临时确定列席代表名单,导致代表来不及事先自行就有关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列席会议时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  相似文献   

17.
向华 《人大论坛》2006,(6):15-15
人大工作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集体行使职权.人大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审议意见作为人大常委会会议的集体意见,能否落到实处.不仅关系到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的发挥.而且关系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是否受到尊重。如何保障审议意见的落实.笔者认为.应着力做到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8.
听取审议各项工作报告.是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一项主要工作.近年来.尽管各级人代会的审议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实事求是地讲.一些代表在审议时不发言.或者提不出有质量的审议意见。一些代表审议发言,要么只是热衷于重复报告中的成绩.不触及问题和矛盾;要么避重就轻.缺点应有的力度和深度.审议发言效果不佳。归纳起来代表审议发言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形成“审议意见”,是目前地方人大常委会审议“一府两院”某项工作,处理其审议结果而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当前一些地方对“审议意见”尚存在贯彻执行不力的情况。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较直接而重要的则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审议意见”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明确,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未形成必要的制度。二是有些“审议意见”本身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影响力弱,或贯彻起来确有一定困难。为此,有必要对“审议意见”的属性和“审议意见”形成中应坚持的几个原则问题进行探讨。关于“审议意见”的属性问题什么是“审议意…  相似文献   

20.
速读     
《人民公安》2009,(5):9-9
“只要代表说真话。雷人也不怕。” ——最近.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雷”人言论.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评论员张金岭倒觉得,更应该关注的是代表委员是否说了真话,而不是他们是否说了我们愿听的话。如果他们说了真话.哪怕是些很不入耳的真话,也应该鼓励他们说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