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国际法上的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是国家主权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一国固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由自然资源永久主权派生的主权权利的内容十分丰富。一国在享有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时,必须承担与之相关的义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自然资源永久主权更加重视对人类共同利益的关怀,自然资源永久主权是国际可持续发展法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背景下国家信息主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明艳 《河北法学》2007,25(6):71-74
信息主权是国家主权在互联网和全球化背景下新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对信息必然享有的保护、管理和控制能力.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和全球性同主权有着天然的矛盾.以互联网为背景的信息全球化给传统国家主权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信息霸权的威胁.在互联网背景下解决国家信息主权面临的困境、维护信息主权的唯一途径是尊重国际法、加强国际法律合作.  相似文献   

3.
论国际人权法中的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认为,在国际人权法中,国家主权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基本条件和手段。国家主权也是国际人权的一项基本内容。主权国家为实施人权而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人权模式,根据本国国情确定人权内容的类别和先后顺序,确定人权保护和救济的方式、方法,均是该国的主权行为,应当受到国际社会的一体尊重。坚持主权平等、对话合作、求同存异,才能推动国际人权法的有效实施。强加于人、以强凌弱的作法,只能破坏尊重国家主权原则,走向国际人权法法律价值的反面  相似文献   

4.
论国家主权与人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前提和保障主权即国家主权,是指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所谓对内的最高权,是指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是最高的权威,在国家之上,再没有超国家的权威。所谓对外的独立权,是指国家在行使国家权力时完全自主,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①国家主权是国家固有的根本属性。主权与国家同时产生,同时消亡。主权也是国家区别与人类社会其他组织的根本标志。否认或贬低主权,就是否认或贬低国家;否定或贬低主权,就是主张霸权。国际法上的人权,又称人权的国际保护,是指国家之间依据《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通…  相似文献   

5.
主权和发展权均是集体人权的体现。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属性,只有主权的独立,人民才能自由地选择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才能自由地处置自己的自然资源和财富。发展权不仅仅是一项个人权利,而且是一项集体权利,每个个人组成的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是该集体权利的主体,发展权作为一项人权在国际社会中表现为每个国家、民族的集体权利。主权与发展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主权的保障与发展权的目标是一致的。中国只有在国际社会中争取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才是巩固和增强国家主权的前提条件,保障中国发展权与捍卫主权存在着密切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6.
国家主权的独立性是其根本属性,但其毕竟是个历史范畴。今日国际社会的全球化趋势,使主权的内涵也悄悄发生着变化,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经济主权的限制明显增加,不少原来属于国家经济主权管辖的范围均被纳进国际经济条约的体系中,正确认识全球化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论冷战后时代的国家主权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近年来,国际法学界出现了主权过时论、主权危机论、主权多元论等重新考虑主权概念的思潮。本文运用辩证的方法,透过90年代以来的一些重大国际事件,揭示了国家主权与民族自决权、国家主权与国际组织职权、国家主权与国际法新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认为:在冷战后时代里,原有政治领土的分化、组合,国际组织职权的异常膨胀,的确给国家主权带来冲击与影响,但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国家主权构成国际关系的基础和国际法的核心之神圣地位。本文还以为,国家主权是神圣的,但不可推至极端。国家主权的神圣性是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的基本结构所决定的。而国家主权的相对性才取决于国际社会内国家间的相互依存性。出于人类共同利益的需要,有必要适当限制国家的主权,但这种限制又必须是公认国际法原则所允许的。本文进一步得出结论:只要这个世界还是“国际”的社会,只要调整这个社会的法还属于“国际”的法,主权将永远与国家联系在一起,掌握主权命运者将永远是国家  相似文献   

8.
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属性,国家主权理论是国际法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国家主权原则也被认为是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核心,或者说其他国际法基本原则都是从国家主权原则引申而来的。但是20世纪末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新发展对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遗传资源区域性补偿法律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昊亮 《河北法学》2008,26(7):31-35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遗传资源的价值越来越突显出来。我国是世界上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辽阔的地域、复杂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极为丰富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目前我国的立法和国际公约、条约都未就遗传资源的具体保护模式作出明确的规定。根据遗传资源公共性、区域性的特点,我国应该建立一套以国家享有遗传资源经济主权为基础的区域性补偿与惠益分享制度,这样有利于鼓励遗传资源所在地区群众对遗传资源保护的积极性,有利于遗传资源的国际保护,也有利于西部等落后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根据“一个中国”的根本原则 ,探讨了两岸关系中的主权问题。文章指出 ,主权作为一个宪法和国际法上的概念 ,一般被定义为国家固有的最根本权利或属性 ,是一种只有国家才有的权力。这就是说 ,任何非国家的社会集团、政治实体和地方政府都是谈不上拥有主权的。据此 ,台湾当局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当然是不享有任何作为一个国家的主权的 ,台湾当局也不合法享有任何对台湾的主权。但另一方面 ,根据“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祖国统一后 ,台湾可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 ,在中央授权的原则下 ,行使一定的主权权力。因此 ,要正确认识与处理两岸关系中的主权问题 ,还必须进一步探讨“一国两制”中国家主权的行使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 ,是国家固有的和本质的属性。国家主权理论在形成和发展的初期 ,具有较强的绝对性 ,但这种绝对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同国家的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国家主权原则做出了不同的诠释。作为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中国 ,应坚持正确的主权观 ,即 :在坚持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前提下 ,承认国家主权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在坚持国家主权受到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法约束的同时 ,又要承认其幕后的真正操纵者仍是主权国家本身。总之 ,在经济全球化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 ,作为发展中国家 ,只有坚持正确的国家主权观 ,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真正获益。  相似文献   

12.
杨泽伟 《法律科学》2004,22(6):80-86
国际秩序与国家主权是一种逻辑互动关系。一方面,当今国际秩序对国家的政治主权、司法主权以及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等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尊重国家主权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基础。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协调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多边主义的强化,是唯一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袁娟娟 《河北法学》2012,(8):46-47,48,49,50,51,52
自保护的责任概念的出现,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保护的责任认为主权不仅是一种权利,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试图从保护的责任角度,对国家主权进行新诠释,重新演绎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关系,并探讨主权新的内涵和在行使方式上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4.
自保护的责任概念的出现,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保护的责任认为主权不仅是一种权利,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试图从保护的责任角度,对国家主权进行新诠释,重新演绎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关系,并探讨主权新的内涵和在行使方式上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5.
叶乃锋 《河北法学》2006,24(6):88-93
全球化对传统国家主权构成了冲击和影响.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社会的形成.国家主权自其产生之始就已经内在含有主权权力、主权权力的行使和国家责任的内涵.国家主权可作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家主权应当包括主权权力(权利)、主权权力(权利)的行使以及国家责任的内容.狭义的国家主权指主权权力(权利).主权权力和主权权力的行使是不同的概念.全球化对主权权力和主权权力的行使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经济主权原则是国家主权原则推论的必然结果,在理论上完美无缺,很难直接找到理论漏洞。然而,完美的理论不一定符合社会现实。经济主权原则在经过战后几十年发展演变之后的今天,在很多方面已经和国际经济法律秩序的现实脱节了。对于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来说,应该客观分析经济主权原则对中国的利弊所在,解除以往固守的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法学传统的束缚,在一个崭新的视角上更加灵活地看待国际经济法中的经济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17.
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的专门组织的组织与活动的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它应具有高度概括性、普遍指导性、法律效力性和相对稳定性等基本特征.由于宪法、法律、法规对人民司法制度基本原则的分散规定,各有侧重、详略,提法不尽相同,从而学者对其理解和表述不一.笔者认为应根据宪法、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必要归纳和提炼,可以把它概括为主权、统一、独立、制约、民主、平等、求是、便民等八项基本原则.现简略论述如下:一、司法主权原则司法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属性,是国家所固  相似文献   

18.
余俊 《河北法学》2011,29(2):113-118
保护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对构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国际自由贸易中的公平秩序,保护各方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可对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却是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忽略的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各成员国的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相当丰富,因此自由贸易区应加强在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领域方面的法律保护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王秋玲 《法学杂志》2007,28(2):85-89
鉴于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主权原则还是不是国际法最基础最重要的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和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是否存在矛盾等问题上存在种种不同的理解,本文从廓清国际主权与国家主权权力两个基本概念入手,阐明国家让渡部分主权权力动摇不了国家主权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石地位。基于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是国际法的本质属性,当今国际社会应突出国家主权原则与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论国家主权的让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慧英  黄桂琴 《河北法学》2004,22(7):154-156
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对传统国家主权理论产生挑战和冲击,国家主权让渡理论应运而生。学术界对该理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国家主权可分理论出发,分析主权让渡的现实可能性。国家政治主权、经济主权、文化主权的部分让渡是国家主权让渡的具体表现。世界各国让渡部分主权要坚持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关系,以谋求人类社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