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恩格斯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看法,同马克思是根本一致的,并不像西方学者所说的他们在这一问题上是社会发晨的单线论与多线论的对立.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俄国的农村公社可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只是到19世纪末,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和俄国发展现实的转变,恩格斯不得不承认,在过渡条件缺失的情况下,俄国农村公社跨越武发展的可能性巴麦得相当渺茫.这正是恩格斯坚持把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应用于俄国的经济和政治条件而得出的结论.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理解现实的经验的方法是直观方法与辩证法的统一。借鉴现象学理论,我们认识到,马克思、恩格斯经验的方法是在理论与直观、直观与实践、理论与实践、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等张力关系下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它清晰而如实地描述了人类解放的道路,鲜明地肯定了从事感性活动的人的主体性价值,并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现实的经验方法,就是要在科学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本来面目的同时,以实物的方式完成改变世界这一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实现人类的解放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也是马克思所有理论的归宿点和落脚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现实个人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同人的全面发展进程是一致的。当代社会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正在走向全球化,这对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待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和探求当代人全面发展的途径,对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近代中国问题是资本全球空间扩张的结果,是对其唯物史观、世界历史理论的验证。资本逻辑全球扩张开启世界历史的过程,也是它冲击落后国家 和民族的特权和等级逻辑、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贸易和战争是资本全球空间扩张的两大手段,战争可以为贸易开道,也会导致贸易停滞,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无论选取哪种手段,利润都是唯一目的。马克思、恩格斯起初用中国革命形容太平天国运动,后来将之仅看作起义,原因是只有顺应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推动社会全方位根本变革的运动才能称作革命,否则只是改朝换代的农民起义。在全面把握人类社会历史整体发展趋势和充分考虑中国独特境遇及中国人民战争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前景作出了科学预测。在他们看来,未来的中国必将走向一个更为进步的社会形态,且会深刻影响世界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对大工业的出现、发展和变化进行了充分阐释,肯定了大工业在资本主义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大工业出现后,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了西方国家由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转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大工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大工业的理论,为中国新型工业化建设道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用唯物史观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社会经济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换发展是社会转变的主要原因。在此理论框架下,马克思阐释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过程,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并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结构性缺陷,进而构建出了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非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指导下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运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非资本逻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得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个历程。在世界历史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拓宽了人类历史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认识 ,必须有深广的世界历史眼光 ,即把它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来考察。马克思 (恩格斯 )关于共产主义事业必须以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 ,它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可能实现的基本思想。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实现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 ,没有克服“地域性”的局限 ,是其遭到严重挫折的最基本的原因。坚持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大方向的辩证统一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获得成功的最基本的经验。这一经验 ,将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走出低谷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思想,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动力、道路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探析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市场形成和普遍性世界交往,民族史日益成为世界史。经济全球化也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逐渐以民族矛盾的形式凸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超越资本主义狭隘的利益观、国家观和世界观,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关于东西方社会比较而得出社会道路多线可能的立场和方法,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在一种普遍价值共识前提下,尊重和支持各国选择自己特殊的发展道路,倡导为实现共同利益和人的发展的价值指向而协同合作,团结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今世界现实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的特定阶段--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唯物史观两种生产理论揭示的人的生产与物的生产的矛盾运动规律才是纵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唯物史观并非马克思的哲学贡献,而是马克思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运用于历史的贡献,即社会科学哲学的贡献,其理论地位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即自然科学哲学相当.作为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的实践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的哲学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对于落后国家在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探索,一方面可以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不是单线型的,而是呈现多线型的多样性统一;另一方面,对今天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论由空想发展成科学;论证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前提条件、政治保障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以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为出发点,结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以,应当以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为出发点,从提出过程和现实依据分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生成,从社会发展规律、人的全面发展、历史发展趋势等分析习近平人类共同体思想的理论生成。  相似文献   

14.
"冲击-反应"论是近现代西方学者包括马克思以中国国情为依据分析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观点。中国革命的导师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就明显受到马克思中国观的影响,其观点与"冲击-反应"论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但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任务的问题上,毛泽东却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使他的革命论与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社会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并影响了建国后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总体看法和理论。它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及其演进过程的正确认识,其诞生改变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图景,第一次使人们对自身存在于其中的人类社会历史有了真切的了解,也有了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仍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为原典意识形态理论的完整建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这既体现在他和马克思亲密合作撰写的《形态》《宣言》等经典文本之中,更体现在他晚年在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独立撰写的著作和书信之中。特别是晚年恩格斯围绕意识形态提出的反作用论、相互作用论、相对独立论、中间环节论、前导作用论等理论,使原典意识形态理论臻于完整,产生了巨大的理论效应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阶级解放与民族解放都是通往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两者的关系在《共产党宣言》中进行了双重表达。一方面,在“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一章,马克思、恩格斯以阶级分析方法为中心,认为民族解放从属于阶级解放,不用作为独立的政治运动进行,可以在阶级解放过程实现,提出“工人没有祖国”的著名论断。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以波兰问题为中心进行历史考察,发现英国无产阶级并没主动承担推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历史任务,波兰等被压迫民族率先实现民族解放是进行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基本前提,在“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提出了民族解放可以独立于阶级解放。阶级解放与民族解放关系的双重表达具有各自的理论适用范围,辩证统一于人类解放的总体逻辑。从人类解放的高度把握双重表达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共同构成了《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的理论渊源。《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中的全球化思想,是《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最直接的文本渊源。马克思、恩格斯亲身体验到的全球化客观进程,是《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大致经历了早、中、晚和恩格斯独立阐发东方社会理论四个发展时期。1853年之前只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东方观;1853年至1873年,马恩对印度和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对东方社会所特有的村社制度进行了专题探讨,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1873年至1883年,马恩在科学地扬弃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从而使其东方社会理论基本成型。1883年后,恩格斯又结合马克思逝世以后十多年来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新的思考。通过历史镜像的还原,可以看出马恩东方社会理论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其清晰而严密的内在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民族概念展开了不同的设计。一是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前,反对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观,并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除“民族内部阶级对立”;二是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后,“无产阶级要组成民族”;三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后,“地域性的人”要向“世界历史性的人”转变。沿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先后提出“民族解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着中国共产党民族观从革命性到现代性再到世界历史性的演进。正确认识以上逻辑有助于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谋大同的历史认同,有助于把握世界民族发展大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